关于作者,蒙田(1533.2.28-1592.9.13),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这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关于这本书,很大一部分是从蒙田的随笔,摘录的
关于《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集,于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该作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这部作品,可是包罗万象,对不同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要我说的话,只能拿出来一点具体的来说。但这样效果王不太好,还不如不说,只能把我摘抄的句子,一个一个的表达出来。
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但是,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
我从不希望自己在行将就木时被别人栓上一个哲学家尾巴。更不愿这个尾巴否定了我生命中最长最美好,最健全的那个时光。倘若我有来世的话,我也一定要像今生一样再次活过。我希望向人们展示一个始终如一的我:一个从不悔恨过去也从不害怕未来的自己,及至人生的暮年,我也从来不对未来感到失望,而且我始终是表里如一的人。我最应该感激命运的是我在生命的每一段时光都适逢其时。我按照自然的顺序依次经历的人生的青苗,开花 ,结果,如今面对生命的枯萎,这很好,因为这一切都顺其自然。我愿意心平气和地承受病痛的折磨,因为他们来得正当其时,正是因为他们是我可以更好的体验那段逝去的漫长的美好的青春和壮年岁月。我现在的智慧与年轻时去相比相差无几,不过相对而言,年轻的我更有建树,更有活力。
我认为人在死前和死后均与痛苦无关,经验告诉我,人之所以无法忍受痛苦,是因为受不了对痛苦的想像。他们本能的将痛苦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想到痛苦就变影响到死亡,于是心灵变得极其虚弱。尽管理性告诫我们要稍安勿躁,但是我们却总为子虚乌有的痛苦和威胁忧心如焚;理性提醒我们不要为不可预料的和控制的事辗转反侧,但是绝少数人不为那些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失魂落魄。
死亡从来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过去和将来。
等待死亡的过程要比死亡本身更让人难以忍受。
客观事物本身这事没有好坏,只是我们赋予它美丑,善恶,真假的不同情感色彩。客观事物有自己存在的界限,而我们对之所持有的态度可以千差万别,漫无节制。
每个人都有自己命定的道路,都有自己应该完成的事业。
爱情的开始总是甜蜜的,后来就有了厌倦,习惯,背弃,寂寞,绝望和冷笑。
但凡未得到的,但凡失去的人才会占据他们的心,只有得到时,他们才明白对方在自己心中分量。只有当丈夫成为亡夫时,他们才会真正爱上他们,真是不合时宜的爱情人生中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失而复得,在庸碌的人一生中,又有多少东西是我们不曾拥有的啊!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多少碌碌无为,才疏学浅之辈,在装腔作势,附庸风雅。他们拿起一本时髦的书籍,向别人指出书中写的高妙的文章,而选中的篇章之平庸,恰恰出卖了选择者的浅薄无知。人们习惯在与别人念了一大段维吉尔的诗篇后感叹,写的真美啊!至于到底好在哪里,妙在哪里,他们又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书本的光滑经过用人的赞叹,就会变得黯然失色。所以假如你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庸才,如果你一定要对伟大接触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话,请狠狠地诋毁它,作践它,但不要随便的赞扬它,因为你的心上反折射了著作者的愚蠢和趣味之低俗。
我心中对这件趣事并无疑虑,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本无法阅尽的书,倘若你没有机会见识到从古至今的一切人和事,你又有什么真凭实际证明,世上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
我每天都会消遣时的读一些作品,在阅读中我并不十分在意这些书本是否能提高了我的学识,而是为了每天都能与自己欣赏和崇敬的哲人和名士们做精神式的交流。我读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古人们的哲学和思想来指导我的生活,而是为了多了解一些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遇到的、人格高尚的人。
这本书总体来说讲到了人类的品格,观念和智慧,哲学家蒙田对于这些的思考。虽然收入的不全,但也有些收获。但是其中有很多我也看不懂,因为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人物传记 ,其中谈到了凯撒 亚历山大 荷马。所以对于古代西方是不了解的人读来就是一种很烦闷的,但所幸他的观点对于生活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不过之后也不觉的无聊。
关于这个睡眠这一章,这件小小的事情可以反应出来,一个真正的伟人。伟大的人在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蒙田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他观点。所以说睡得好,才能做得好。拥有好的睡眠是成功的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