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美学创新二十一点》
作者为华远
写于2005年3月修改于2021年8月
近期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又请教了一些专家、学者,他们给了华远科学性美学美论较为客观理性的评价,作者总结为以下二十一点: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时空定位与最高最全的人类价值参照“良性循环”:融合中西所有有价值、有代表性的美学美本质论之精华,由区域性“局部”型美学,转向“整体综合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型的以人类良性优先参照”的全球美学和真正科学性美学,科学性美学超越了“科学美学”、“实验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新旧实用主义美学”以及以科学方法为名义的其他美学,论证中排除后现代之类美学破坏性一面的影响和干扰,也理性辩证的吸收类似美学家门罗的反对揭示美和艺术本质的新自然主义的比较性的实为心理学美学系统的有价值的部分,从语言、思维的科学意义以及从“形而上的形而上”的人类一切的最高价值参照“良性循环”切入,力求历史、整体、多层多线、原创、逻辑地、科学性地解决美的本质、美的意义、美的参照和标准等一系列科学性美学的基本问题。具体例证的话,定位现当代的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定位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良性循环。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良性循环信息中介本体论:美的无目的的目的性理解要退一步的看,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就是有更大空间的目的性的“良性循环”了。有时良性循环可以理解为康德美学中的主体的普遍性这层意思,在科学性美学美论中加上了“时空定位”这个首要条件,“良性循环”就成为一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参照了。“良性循环”不等于“良性”,良性循环的侧重在“循环”两个字上,相比而言良性循环更有系统性和长远性的意味,良性循环就类似射击瞄准时看到的十字架外的视野圈,它是事物美的判断中的“定位”、“定性”、“定量”三定中的关键一环“定性”,定性的良性循环还包含了主客互补切近的关系这一层面。一般本体论包含了本质、本源和特征三层含义,如果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为科学性美本质论的话,那么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就为科学性美本体论了,相比情感本体论,科学性美本质论以更加理性逻辑地把美学深入到良性循环信息中介的层面,为美学最终科学理性的揭示美之客观本质,也为美学解决一系列争论不休的相关问题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以上提到的美本质论也包含了相应的科学性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关系论、认识体验论和现象论之类,价值论主要体现在“良性循环”之上,方法论主要体现在“整体性与简洁性”的“矛盾统一”之上。关系论主要体现在时空定位,良性循环与信息中介的统一之上。认识体验论主要体现在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之上。现象论主要体现在还原了的信息中介之上。只有科学性美学美论的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这个本体论性的关键词才能化解“丑”与“美”“卑微”与“伟大”,“滑稽”与“崇高”,“战争”与“和平”,“自然美”与“社会美”等之类美学难于正确和科学把握的形态范畴的问题。
量子论中的测不准定义和作为宇宙“管理者”的信息或信息中介是否与审美和艺术创造中的“差异性”、“新颖性”、“创造性”有关呢?量子论中的测不准是不是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信息中介“差异性”决定的。创造性不是目的,它是信息中介传递的过程,创造性是信息中介的特征属性。审美的创造性是美的特征,更是“信息中介”的第一要求,“创造性”在科学性美论中体现在“六位”,落脚于“信息中介”上。美本质的最终落脚点是信息,美和美感的发生、发展、完善三阶段中最关键的还是物理化学层面的这个最原始的出发阶段,它是美和美感的出发点也是美和美感的落脚点,信息中介或者说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是华远科学性美学的逻辑起点。时空定位除了有你我他的有生命的立脚点外,还包括不同层面的非生命的类似拟人手法的它的参照在内。比如说,“感动价值的感动”,就美感在一定时空定位变化下的变化,就是美感转变为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自宇宙物理化学层面而来的信息美的发生论能否统摄其他各派别发生论,关键在于信息中介这个概念的综合力、统摄力、概括力、兼容力。虚实、阴阳、矛盾统一之类的辩证法只有在时空定位与方向性以及定量参照下为前提才能称其为美,称其相应信息中介的美。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包括了自然美和艺术美两大类,其中艺术美又分为广义艺术美和狭义艺术美,对广义艺术的审美有认识、反映和理性的倾向,是人为理性的美,对狭义艺术的审美有感受、体验和感性的倾向,是人为感性的美。信息与价值是新时代的符号,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归根源于信息,虽说劳动之类的说法也不无道理,问题是劳动的核心指向是信息这一概念。美也可以这样诠释:它是一种信息中介,是一种找到了合适对应关系的信息中介。
第三、天然和人为信息中介:受“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出了美根源的自然因素的作用,没有自然的基础,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从谈起,因为人类本身只是自然的微尘,人类源于宇宙,同构于宇宙,宇宙先于人类。把“形式”归类于信息中介,信息中介分为人为信息中介和天然信息中介,信息中介又可以分为显在的信息中介和潜在的信息中介,而上面说到的“形式”就等于显在的信息中介,为自然美本质的最终揭示打下了基础。美是人类完善包括人类社会完善的动力源头,在科学性美论的三大历史阶段中,美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基本框架是在生命、生态这个阶段发展完成的,自然美是第一源头,社会美是第二源头。美的本质和美感的发生发展和完善之根源至少要追溯到生命诞生之初之时
第四、“时空定位”应成为审美的第一参照原则:新冠是不是美的事物呢?这也是个时空定位的问题,比如说定位显微镜下的新冠的造型与色彩;比如说时空定位生态平衡的角度;比如说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卫生健康的层面;比如说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当然最终也要回到人类优先这一参照来定位和判断。时空定位是审美的首要的前提参照,这是一种定势。只能先有时空定位,然后再是良性循环等其他五个审美必要参照,否则审美难以判断,这种定势也是一种新的审美原则的确定。从走向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参照时空定位出发的考虑也是排除强制阐释的有效理路。
科学性美学美论的超越性也体现在“时空定位”这一首要参照点上,“时空定位” 打破和超越了德国古典美学中的“知情意”三分法的说法,缓解或解决了后现代所说的,现代与后现代所对应的社会各层面界限打破的“分”和“合”都不全行的两难问题,就像中医和西医两个的定位分析的意义作用一样。比如说,《“内美(社会伦理学研究的范围)”不是美》的问题的提出,整体人类社会的美学能离开伦理和只认识局部单独来研究纯粹的审美吗?分要分,合也要合,这也是“时空定位”与“良性循环”的动态参照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美学科学研究内部的一些定位分析在内,因为科研本身在实践层面也是一门广义的艺术形态。“时空定位”是对自然、军事、政治、法治、经济、伦理、科研、商业、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的审美的超越。
第五、美学界现存的五大难题与美本质的最终揭示:科学性美本质论能解决现存美学界六大难题,因为科学性美学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解决了美本质这个主要难题,其他五大难题也应该迎刃而解。
第六、美学研究的先出后进的方法论的创新:美的本质限定在人的本质范围内来研究是不完整的,是有理性漏洞的。人性不仅有社会性的一面,也有自然性的一面,要把人的本质、人性的本质、美的本质研究过透,研究个全全面面,彻彻底底。我们就要把研究的范围和层次扩展深入到生命发生之初,甚至扩展深入到宇宙的物理化学的信息层面。美发生于宇宙深层的物理化学层面的时空信息中,美发展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生命生态中,美完善于人类的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的平衡中。把美的发生发展完善的源头指向宇宙时空深处是一种先出后进的创造性思维在美学科研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整体宇宙观的应用。以动态的美的本质概念的“信息中介”也化解统一了德国古典美学和现当代一些美学的许多矛盾。比如说,古典美学的“审美无利害”原则与现当代的实用主义、颓废、死亡、苦难、日常生活、身体等美学的一些观点的矛盾。
第七、共存互补的广义与狭义艺术:论证中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以人类整体文化的视角,把非传统艺术的政治、法治、道德、经济、教育、科研、媒体出版、宗教甚至军事都纳入广义艺术范围来研究来参照,广义艺术相对的是传统形态的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电影、行为、装置、互动游戏等狭义艺术形态,这样在人类大文化视野下,有利于把握艺术的真正本质。这种“打破”不是把学科、围墙全部推翻重来的方法,这种“打破”是视野的扩展,是立足美学先出后进,真正找到学科最合适定位的方法,这种“打破”是一种研究美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把“科研美”和“科学美”划归于人为的广义艺术中,也是由他们的真善美的艺术特性决定的。关于科研中的“形象思维”问题有些类似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狭义艺术化倾向这个问题,不论是“形象思维”还是“艺术终结论”和“狭义艺术化倾向”之所以引起学界的争论是由于哲学和文艺理论界还没有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华远老师提出的共存和互补的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之分的概念,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在科研方面造成了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分辨不清的错误定位,实际审美生活和科研中,有时把广义艺术的任务交给狭义艺术,有时刚好相反。具体来说,人为的艺术分为广义和狭义艺术,也为动态的解决传统美学中的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的这个矛盾问题打下了基础。狭义艺术家遇到了战争时期的混乱,遇到了战争时期的无政府情形,你的狭义艺术再有成就,没有和平时期的社会清明、法制健全、体制完善的广义艺术大爱的理性平衡,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这里是在说无论狭义和广义艺术谁也离不开谁。虽说每个人离不开自己的重心,但不要没有适当和整体的顾及周围环境的那片心。狭义艺术的卓越成就能弥补一些广义艺术带来的伤痕,比如说狭义艺术家杜甫的作品,相对于当时社会有其社会价值,但就其战争带来了灾难而言就类似于一滴关照百姓疾苦的泪水融进了冷冰冰无边的苦海可以说是忽略不计没有什么影响的,特别是信息传播不发达的时代是这样,当然这是相对当时而言的,如果就中国或全人类整体文明史而言,把类似的狭义艺术家加起来谈,就应该另当别论了。狭义艺术也能化解和通融广义艺术强制理性的,一些不太人性的一面的不足。广义狭义艺术的共存互补与否应该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根本区别所在。
第八、时空定位的价值中立: 万有引力普遍联系等规律不仅仅包括自然界、它也笼括了人类社会、人类审美生活等方面。在科学性美学美论中,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有时它们都是审美对象,都是美的事物。时空定位对应的是除审美者外还有与美的事物相关的动植物和无生命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中发生的事物。作为审美者和立脚点的你我他它,包括无生命的它在内,其中有间接的,有直接的审美者和相应的立脚点,其中有的是指无生命的相应的立脚点,要注意有时审美者、感受者和相对应的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的矛盾统一成了一个被审美的整体画面,而被第三方来欣赏来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就能较为通俗形象地理解华远科学性美学美论的“时空定位”的四维多层多线的审美出发的结构框架,以及现在我们要阐述的价值中立的内涵了。价值中立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设身处地得来审美、来思考,当然,要设身处地,就要有设身处地的历史情感背景的了解、理性逻辑框架的准备和相应的知识基础的储备为前提条件。以时空定位的“价值中立”为美的起点或网络终端,不论定位广义艺术还是狭义艺术,不论定位自然美还是人为美,不论定位整体还是局部,不论定位精英学术还是大众日常生活,不论定位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定位个人还是集体,美的本质相应的审美模式具有高度应用价值,具有明显的切近时代性、具体针对性、涵盖全面性和深入精准性的特点。
第九、潜在的形式与信息中介:结合佛教中的禅境和西方语言分析法的某些观点,把“胸中之竹”的“意象”和人们做梦的 “梦境”等感性潜在语言层面的虚化和弥散的信息中介以及语言观念性思维性的潜在的信息中介与人们常说的外在形式统一到信息中介中,这种潜在的“信息中介”也就是可以深入到“脑海”中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历代主客观美本质论的科学性的辨析和把握。人类大脑中审美活动中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不一定只存在于人类大脑之外,它也存在于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以及人类的记忆、观念等等之中。审美活动在人类大脑中要具体分析,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美学所说的美感,还包含了选择性、记忆性、天然性的审美对象或美的事物等。传统美学所理解的主体性的美感方可与电脑类比,如果传统美学单纯的美感是电脑的显示器和音响的话,那么,其他的选择性、记忆性、天然性的审美对象、美的事物、智商、情商等等之类就是电脑的处理器、内存、硬盘之类了,当然,审美的人类大脑活动不止比电脑要复杂多少倍,用这种类比是为了论述的简单化、形象化。美感中有少数美学科研难于把握其规律的部分,它常常对应于“美的事物”和审美对象中的“空白”,这个“空白”就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留白”,自然界的“光”、“雾”、“云”、“无限的天空”和“开阔的水面”以及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沉默”等带有类似神秘和空禅之感的部分,就是这一美学科研难于把握的美感的极少部分,在美的事物和审美对象的整体和简洁的空白关照下,也有其相应的规律可循。近年来新实用主义美学提到的,站在科学性美学美论的层面,身体美学可理解为身体或心理的一分为二,个人对个人的审视审美是个体的一分为二,内模仿和回忆就类似一半欣赏另一半,就是一种佐证,当然有时“另一半”不一定是实体,可能是社会自然和社会积淀在人类精神层面的潜在信息中介,其中包括图像、意象、符号,以及观念之类的思想等等,身体美学也可这样说,它是定位人类身体为重心的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感性学”。
第十、关于美的源头。自然与人类社会是美的两大源头,自然是第一源头,社会是第二源头,“美”发生于物理化学的时间空间的信息层面中,“美”发展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生命生态的自然美的循环中,“美”逐渐完善于一个也不少的、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的平衡中。
第十一、关于自然美的本质。美学界越来越重视自然美的研究了,就像医学界越来越重视中医一样,因为自然美不仅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也是人类身体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源头和根。这是我们美学界应该也要达成共识的。自然美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语言性与自然感性的统一,北京大学美学教授叶朗老师曾这样说,解决了自然美的本质问题也就解决了美的本质问题。科学合理地解释自然美的本质是美学界现存的六大难题之一。如果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为美的本质论,那么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天然倾向的信息中介就是科学性自然美的本质论,这是本书或本多媒体作者的自然美本质观,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加以分析和讨论。
第十二、关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用动态的四维多层多线来分析真善美,就应该是这样,“真”有认识范畴的倾向,“善”有行为伦理范畴的倾向,“美”有信息范畴的倾向,当然“真善美”这三大范畴是处在动态的时空定位参照下的三大范畴,在一定条件下,这三者可以相互转化。可相互转化的动态的“真善美”以良性循环为指向。“良性循环”比真善美中的“善”更有统摄力,它不仅能统摄正面的“善”,也能统摄反面的“恶”,当然良性循环的其他几个相关参照也是必要的。至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动态关系在此不展开,相关内容请参看本书本多媒体的相关小论文。
第十三、审美橄榄形示意图的问题。本书本多媒体第四大部有一幅名叫《审美生理、心理轨迹波线集成横截面橄榄形》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这幅结构示意图和科学性美学美论来阐释一下大众与边缘,通俗与雅致,创新与一般的审美关系问题。从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中产阶级在橄榄图形的“圆弧”的中间,一般市民和百姓、高薪阶层和上层人士在“两尖”。“两尖”是审美中最关注的重点,“抓两头,带中间”的俗话说明了什么?证明了什么?这个说明和证明表明了艺术,特别是狭义艺术要有平衡、慰藉、转化、提升与安抚的诉求。一般而言边缘和雅致在“两尖”,大众和通俗在“圆弧”的中间。具体到世俗生活,“胖点美是瘦点美”的问题,这其中不仅仅只是一个认识和引导的问题,作者认为胖点瘦点都有它美的时候,关键在于有特色的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我们只能说审美首先要定位。“瘦”是橄榄形的一端,“胖”是橄榄形的另一端,只要没有胖到“臃肿”,瘦到“营养跟不上”,只要生理健康,只要有利于传达异性信息包括显现异性特征的信息就是美的,当然其中这种身体的不胖不瘦的折中健康的美是单线大众化方面的美,这种大众性的多数派的美也有它美学方面的问题和理路的争议,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现在,审美早已从原始的物种的单线审美模式提升和转化到多层多线一元的科学性的完善阶段的多样性审美模式。不论是适当的瘦还是适当的胖都可能是美的,都有其特质。因为不说上面的论述,还有一个不胖不瘦包括瘦和胖的主体审美疲倦心理的原因,审美疲劳也是一种定位到心理层面的规律性,它与上千万亿年的自然选择和感性积淀有关,其中“美,不是一定要有结果的”,比如说绝大多数异性之间的审美不是都要达到结婚生儿育女这个层面的,一般来说异性之间的审美是建立在一定距离基础之上的。适当的瘦适当的胖是橄榄球的两个尖,“美”的呈现可以类比股市图和光缆中光波的截面图的定位模式,胖、瘦与不胖不瘦之类的审美判断都要以时空定位和良性循环为必要前提参照。近些年国家政府由以前的“让部分人先富起来”过渡到现在的“共同富裕”的强调提出了优化分配机制的调整方案,针对性地制定了新媒体上所说的,第一、先富带后富;第二、国家托底线;第三、打破不必要的条条框框,打通中产与大众上升渠道。前两点是抓“尖尖”的两头的动态平衡,第三点是的大众化的都有希望都有奔头的设计。一个也不少是我们的总方向,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给躺平没有理由。这也是这一橄榄结构示意图在治国理政这条线上的近些年来的事实例证。
第十四、关于当代美学“三大块”的统一。先概括一下国内美学的“三大块”分法,第一块是哲学类美学,比如说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美学就应划分在其内;第二块是文艺类美学,比如说朱光潜、叶朗的意象派美学之类;第三块是科学、科技与设计类美学,比如说徐纪敏就是这类中的科学美学的代表,柳冠中是工业设计美学的代表。这种三分法是根据我国的美学实践的实际来划分的,有不足的地方,但总体上是合理的。“三大块”美学能否统一?这种三分法不仅仅只适用于国内,虽说国外情况有不同细分的层面,但整体框架上大同小异,因为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的美学学科已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人文科学。定位广义艺术层面“三大块”美学的本身就是科学美的研究对象或一种广义艺术的审美对象,也是一种学科层面的定位和有序性参照,对“三大块”美学的科学美的审美把握也是要遵循真正科学性美学美论的定位、定性、定量这三定模式来评定来判断的。华远科学性美学认为只有真正把握了千古之谜的美的本质问题,找到了审美对象、美的事物和美感及相关“三大块”美学共同的“发源地”,不忘记具体美学的特色特质,存异求同,以上“三大块”分法就能统一在真正科学性美学的旗帜下,这样美的事业、美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虽说西医有局部把握、精准治疗的方法,但中医也有整体把握、平衡调理的优势。美学学科自十九世纪以来的发散研究有必要,问题是,近些年来的美学回归和高层面的综合也许更重要,美学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分的时候要分,合的时候要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中的分析与综合,这也是科学在分门别类基础上的实证和推论。在此要强调一点,无功利的功利性的有精神层面文明倾向,有明确功利的功利性是物质文明的倾向。世上没有无目的无功利的事物,只有精神和物质等区分下的事物下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哲学类美学有方法论的反思性、选择性、导向性倾向,文艺类美学有主体虚拟、美感超越、精神文明层面的倾向,科学、科技与设计类美学有客体理性、框架本体、物质文明层面的倾向。科学性美学美论就是对以上“三大块”之类的自下而上的综合和经验层面上的更高层次的抽象。
第十五、结合色彩学的三原色原理来论证来呈现美之本征和具象。生活中的色彩一般分两个系统,一个是叠加色系统,它由红、蓝、绿三原色组成,显示器上面的色彩呈现就体现了这一系统三原色叠加的原理。第二个系统叫消减色,它由红(品红)、蓝(青)、黄组成,绘画中的色彩调配就是消减三原色原理的应用。红色的革命与突破、蓝色的科学与创造和绿色的直觉与人文是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反复提到的人类发展史的三大经脉,《美本质最终揭示》系列文化产品结合了色彩学中的三原色原理来论证,来创意,来分类,来呈现美之具象,比如说系列文化产品中的《竞美网》和竞美APP分为红、蓝、绿三版。“红版”的主题是革命纪念、改革开放、突破创新,其内涵不仅有传统革命的意思,也有和平时期改革开放的内涵,更有为真理而创新突破的意思,它为人类进一步研究美的真谛提供一个空间。该版侧重宏大的主题探讨和对崇高心灵美的感触,是一面飘动的红色旗帜,该版以“红色旅游”、“全球城市”、“美学美育论文”的竞评为中心栏目。红版也是广义艺术的军事、政治、法治、经济、道德、教育之类人为理性美的空间。“蓝版”的主题是人为创造、人文关怀、古玩博物,虽说狭义艺术是以感性虚拟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人文关怀和物质层面的设计,但研究这些感性虚拟倾向的学科却是人为的、科学的。蓝版以“衣食住行的设计竞美”、“前卫艺术的探索”和“艺术品与古玩的审美鉴定拍卖”为中心栏目,该版为“人为感性美”的探讨研究提供一个空间,并为世界著名设计专家和当代先锋艺术家们提供相关的设计平台、展示空间和相关的信息服务,它是一个创造竞美的空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也是狭义艺术的与科学相通的人为的良性信息中介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影视、前卫先锋艺术之类的人为感性美的空间。“绿版”的主题是自然直觉、休养生息、大众娱乐,感受自然生命的爱,体验绿色生活的美,在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来凸现人的本真的存在。该版以动物风景和人物肖像,健康养老之类为中心栏目。绿版包括了大众通俗艺术竞美、休闲娱乐竞赛、儿童、女性、养老等生活美之类的竞美内容。“绿版”即“竞美大众生活版”,是一个生活享受和体验的空间,更是“自然美”之类的植物、动物、宏观和微观宇宙、江河湖海、森林、草木、山川、沙漠以及人类自身身体的良性循环美的空间。三棱镜能折射出七彩光芒,红蓝绿三版也将透视出人类生活发展的本真。
第十六、关于时空定位与“一盘散沙”。有人会问,“时空定位”会不会导致“一盘散沙”?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具体的时空定位中,所以科学性美学美本质论中的“时空定位”这个关键词在学理层面容易与社会的“一盘散沙”联系起来。关键是对时空定位的理解,时空定位有时定位在整体和群体层面,有时也可能定位在局部和个人的角度,这一点是我们特别要明确的。时空定位与分工合作有内在的关联,而分工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征,时空定位不仅要兼顾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良性循环,也要考虑群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整体与局部,广义艺术与狭义艺术,个人与群体,法与情,美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统一与兼顾,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在这一层面的理解时空定位这个关键词还有“一盘散沙”的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吗?定位整体与定位个人并不是完全冲突的,特别是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今天,空间时间的隔离,一个也不少的科技手段。大众与边缘,通信与技术之类是完全可以统一的,不仅仅是统一,他们之间还有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作用的关系。就像虚拟经济与实体产业的关系一样。自然的社会性提升和社会的整体调节有其整体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一面,也有其强制的非自然非人性的残酷的一面。因为整体与大众有整体与大众的代价,边缘与个体有边缘与个体的不足,这是美的自然性第一源头决定的,虽说积淀有其必要,但它又有相应的副作用,它需要相应的反过来的缓冲与安抚,这也是一个也不少的整体与个别兼顾统一的必要性。哲学同科学一样都是理性和广义艺术的倾向的一种艺术,当然它们各有其侧重,有的哲学家认为科学与哲学相比没有其连贯性,科学是不是一定没有连贯性呢?这就是科学性美学美论中的“良性循环”和“整体”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要回答的问题了。
第十七、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借助演绎逻辑语言这一工具进行判断和推理。人与动物都能使用归纳逻辑语言,只是其中有潜在和显在之别,高级动物条件反射第一语言系统就是潜在的归纳逻辑语言,高级动物能使用归纳逻辑语言,不能使用演绎逻辑语言,所以说能否使用演绎逻辑语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相对应的“审美活动”、“美的事物”、“审美对象”、“美的本质”与“美感”在人类以前是存在的,只是有简单与复杂,低层与高层等区别而已。特别对于那些高级动物,只是没有像人类这样,用逻辑语言呈现在文字上。
美学界美的发生学层面有这样的观点,美来自实践,这个观点是会引起争议的,不说实践的核心指向是“信息”或“信息中介”这一类概念,只说审美离开了“人性”的自然性一面,这样的审美科学是不是会大打折扣,这样的美学是不是还成其为一门理性的学科或一门人文科学。人类的自然性的感性思维是有归纳逻辑和积淀的倾向的,实践倾向感性的归纳思维,理论倾向演绎的逻辑思维。过于强化人与动物之别也是单线单层的人为中心主义产生的原因,“人性”的认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一些方面的问题。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画出了一条介于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与自然性的动植物界之间的明确界限,这种划分也有其相应理性的科学性价值。“实践”与“理论”不能单个用高级与低下来世俗评价,它们的关系也是个时空定位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位置就如螺旋上升的互补提升关系,谈审美就与“实践”更近些,而谈“美学”就与理论靠近些,在美学中就实践和理论关系的这个科学问题,不能过于世俗化更不能过于政治化,就算在政治层面,共产党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的时候,但它在此并不是说实践就压倒一切,而是说不要过于死板,过于迷信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才是共产党人的活的灵魂,只有实践与理论的兼顾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引领我们走向良性循环之轨道。
第十八、为抽象艺术注入了环境整体适应的负熵之内容。抽象艺术的环境的适应性、互补性、整体性、可指向性就是抽象艺术的内容所在,在环境中吸取的负熵即抽象艺术的内容。科学性美论的首要参照时空定位前提下的负熵为自然美、抽象的音乐美、抽象的绘画美等的欣赏注入了多层多线的良性循环的客观内在或内容,从而动态地解决了美学中“形式”与“内容”相关的许多矛盾。
第十九、关于竞美的标准问题。竞美网www.8far.com是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华远老师主持的大众审美网站,早已存在的《竞美网》( www .8far. com )仍是2004年开通的大体框架模式,内容没有更新,如能正式开通竞美网包括竞美App在内,网站和App的框架模式、数据库等要根据本项目新功能的要求来修改和更新,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竞美网要把重心放在“竞”这个字上,包括竞美App在内要借鉴头条新闻、读者文摘、诺奖评选和奥运申办、58同城、抖音、西瓜视频之类的有用模式来调整和优化。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是华远科学性美学美论的本体论,“竞美”品质的高低是时空定位为首要参照前提下的“竞美”,“竞美”要有美学的提升、净化等作用,也要有审美的安抚、慰藉、平衡等作用。因为人生在世难免会有遗憾、痛苦和缺陷之类的存在,只有“美”才能缓解一些、安抚一些、弥补一些,而在“竞美”中更容易发现美和凸显美的存在,不论表现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面,这样来说,“竞美”有其深远的社会和人文意义。比如说慰藉平凡人生的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就是同一题材同一定位的高品质的作品,你能说类似《背影》的作品在同一题材同一定位的前提下没有其定量的可比性,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没有其审美的重要性?如果具体到人的审美来说的话,如果以安抚、平衡的角度来说的话,“竞美”是没有外貌长相的人比文采性情,没有管理能力的人比专业,没有综合比分的人比特长,没有经济自由的人比生活品质和养生,如此等等,美美与共,这就是“竞美”评价的出发点和首要参照。从某种意义来说,“竞美”也就是在自强不息的基础上来比守法,比科学,比健身,比礼让,比和谐,比爱心,比担当,比奉献。
第二十、关于定位前提下的类似“美本身”的美的本质的科学美:(略,具体内容请参看本书第二部创新第十七点同名小论文)。
第二十一、关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美学框架。立方体是三维,加时间就是四维,多线可以解释为辐射性方向,多层可以解释为社会是多层平等性人群组合而成的,多层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可以从更大的参照系中把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宏观微观等,纳入与人类社会平行的这个多层系统中来理解,一元指事物发展的方向性、指向性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是美的本质的内在和定性层面的最高层次。
以上是作者总结的专家的二十一点评价,当然也不是专家、作者说了就算,最终要看逻辑、看事实、看感受、看情感、看经验。因为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逻辑与事实是关键,专家的评价和作者的总结只作参考和提示,这本书或本多媒体的观点和以上二十一点评价正确与否最后要靠这本书或本多媒体的科学性、理性的逻辑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