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得自律起来啊!

茫茫石牌桥


「自律」从18年开始就一直挂在我的聊天、备忘录、公众号推文中,但直到2020年8月15号的今天,周六,我还是未能从早上六点的闹钟中爬起床。

洗漱完,到楼下买早餐,顺便买包利口福的叉烧包当做午饭(这样就不用再跑到楼下去吃了)。之后看陈丹青的《纽约琐记》,用kindle看,如果在手机app上看的话我会随时翻转到微信和抖音上去。

规定自己从12点看到1点30分,确实是做到了,甚至产生了一种「有做点什么」了的满足感,在这期间也发现一个多小时竟是如此的漫长,可以阅读70多页的文字。

但这专注坚挺不久,一下子就疲软下来,我直接瘫在沙发上,刷了2个多小时的抖音。天很快黑了下来,又到了该去吃饭的时候了。

今天本来是要写点东西的,因为迫切地需要赚点稿费。一方面是前天晚上算了下账,除去20号要被征收的花呗外,全身上下就只剩一千多块,这还没算上拖欠室友的那笔房租,不过他可以让我延迟到下下个月再还。

另一方面是取消了医院的挂号,按计划是周二去血检,周六打印报告再去取药。要是今天去取了药,那这个月的生活费就彻底泡汤了。

所以在基本工资之外,我需要额外的收入来解决温饱和住处之外的问题。既然都到了这么「危亡存急」的时刻,我还能刷个2小时的抖音,那么我的惰性的确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客厅不适合专注,烟、茶、咖啡,太多舒适的欲望。


不过今天在看的《纽约琐记》减轻了我一点浪费时间所产生的焦虑,里面提到那些在纽约穷困潦倒、每天画画的人,他们倦怠、亢奋、骄傲;心事重重却了无牵挂;目光冷漠但眼神热情;懒、随便,又显然紧张而工作过度;气质是单纯的,精神则天然地颓废。

我一眼看中那个「工作过度」,他们懒散却执着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那是我一直以来想追求的一种东西,或是一种状态,就是拥有一个过人之处比拥有一笔钱还要重要。

但就像朋友说的,你坚持不了七点起来写点东西,那么你对写点东西还称不上是喜欢,连短视频、吃饭、发呆都能轻易地替代写作,我不足以有资格去写好一篇文章。

现在我能做的,仅仅是及时止损。庆幸自己还仍未到“死线”,意识到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现在解决。我应该要强制性地,从半个小时的专注延伸到一个小时,再延伸到两个小时......每天慢慢的积累,一个星期后将会是不同的局面......

就不立flag了,希望从今天开始,能够做到而不是臆想着以下的这种状态。

“那年刘小东居停纽约一年,曾与我分享画室数月,一起画画。饿了,我们就着啤酒,掰开罗宋面包吃。”

图片@《纽约琐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确实得自律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