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原则》谈“痛苦+反思=进步”

最近,《原则》这本书进入读者视线。我们“读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就是“同读《原则》”。上次就“生活原则”进行了交流;今天(周六,5月25日),就“工作原则”进行交流。


每次交流活动,都要结合所读书籍提出讨论的问题。今天,大家提出了五个问题:

1.作者在书中提到:“反躬自省是一种素质,最能区分哪些人会从错误中很快崛起,哪些人就此沉沦。记住:痛苦+反思=进步。”

大家互相分享一下它对自己向上生长的启迪作用。

2.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这一点比较有感触的是,许多人容易目标不坚定,现在感觉这件事有意义,过一段时间感觉另外一件事有意义,蹉跎了岁月,反而一事无成。大家有没有好的经验分享,具体是怎么做的。

3. 不要指望人们能意识到并消除自己的盲点。

虽然说不指望,可是在一个团队共同合作中,各自的某些盲点会导致问题并影响事情,发现了就得提出,并尽量减少这种盲点对事情的影响。但往往别人也不太愿意接受被指出盲点或者改变,感觉这个事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怎么做会相对比较好呢。

4 .许多人,或者我们许多时候只是被人用,设身处地想如何对得起已有的工作,用人的机会很少,没有考虑别人能否对得起我给他安排的工作。各位朋友,你们在用人和被人用方面是怎样的境况呢

5.书中说道,善于从书本学习的人倾向于寻求所学的记忆,按照指示说明从事工作,内化学习的人则会下意识地把思想转化为行动。

根据实际情况反躬自身,对于一个知识点,仅仅停留在了解的阶段,也就是有那么一点印象,哦我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却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未能理解透彻,未去真正的实践,去用,从而对所学信手拈来,既未达到内化学习从思想转化为行动。


活动现场


参加活动的书友们对每个问题进行发言交流,再由问题负责人对问题进行小结。

第一个问题总结发言:(负责这个问题的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星原”)

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都需要通过痛苦去激发反思,进而产生一些行动,并进一步补充上执行落实,就可以实现进步。所以,书中的这个公式是某种较普遍性的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时,有如下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提高对各种不好的感觉之类的痛苦感知的敏锐度。没有人能全知全能,但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感知敏锐度,是激发这个进步闭环的导火索。

当然,不同人的人生境界不同,比如很多退休了的朋友会故意屏蔽掉很多的痛苦,人家的目标就是享受好幸福时光。不像年轻人那样,对工作或生活中的琐事所刺疼。

第二,在对痛苦的感知过程中,避免沉迷其中或被它说淹没,而应该看到它暴露出的可修补的一面。都说现在这个社会压力山大,时不时报个新闻说跳楼自杀的情况,不少是因为陷入某种痛苦旋涡无法自拔导致的。 感受到某方面的痛苦后,通过反思认清楚自己的短板。发现短板是好事,通过自己修炼提升短板或借助外力增强短板后,根据木桶理论,你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一大截。

第三,要用尽可能多的视角对自己的痛苦进行审视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得充不充分、彻不彻底,对后续的改进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怎么尽可能充分地进行反思呢? 可以寻找权威人士进行点评-如自己做了蠢事后找老板问问他的看法,找同事、下属等人进行点评,自我复盘发现优化点。

第四,反思后要有具体的改进方案,并执行好落实。不然就会落得被很多人嘲笑:看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像喜欢读书的书呆子。

做人的核心原则和道理都是朴素的,就像通过痛苦实现进步的这个公式。

大家在高考或研究生考试前,多多少少整理过自己做错的错题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情,就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错的考题,把它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相信会对你的进步有很大的启迪。


活动现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读《原则》谈“痛苦+反思=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