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之路

先阅读 再思考 重要的是践行✨

1.首先理解真正的“财富自由”

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空缺某个概念,那么整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想过那个事情。没错,语言对人就是有如此强大的反向塑造能力

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还有财富自由不是整个人生之路的终点,而是里程碑,连死亡都不是终点,所以我公众号的签名是:永生学习

2.出售时间的三大铁律:成长才是根本关键,重视价值忽略估值,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铁律一: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成长才是永恒的刚需,为了成长,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我所选择的事情能不能让我增长很多能力,抛弃掉“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不要一老永逸,不要终点式思维,要想在这个选择之后,能完善我之前的那个已有能力,能给我增加那个新能力

铁律二:重视价值忽视估值

永远不要让你的估值过分超过你的价值

铁律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耐心的力量,就相当于交易中的复利的力量,还有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做就好

3.阻碍财富自由的三大坑: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这三大坑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就不过多的解释了

4.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是:注意力

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放在自己的真爱上,放在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注意力的后果和结果就不多说了

5.付费就是捡便宜

什么东西最重要,当然就是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时间>金钱,买别人的时间,就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那个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放在一切有价值的事情上,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6.人生最大的枷锁是“安全感”

对于我们人来说,不能集中注意力,长期深入思考,最终则可能导致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关于父母的枷锁,关于合作,我们都是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安全感,进步的前提是你敢迈出第一步,百分百的安全感所带来的是束缚

7.活在未来

如何活在未来: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坚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的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8.遇到贵人的方法

首先自己先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将来才能遇到更多贵人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善于求助,甚至是“自动吸引各种各样的帮助”,这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根本。

笃信加上耐心,才有可能帮你熬过偶然的失落,等到必然的好运。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行动的可能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我们脑子里错误的观念。

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能帮助他人进步的才是真正的贵人;

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耻于求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贵人不一样,他们常常“以和为贵”,更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很多时候,人们的成功,源自于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过来,若是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人成功,那么此人很难获得所谓的“贵人相助”;

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所谓得道多助,说的就是这个;

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

9.聊聊资本

资本确实主要由钱构成,但,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

钱本身顶多可以算作资金,而它想要成为有效的资本,还有需要至少另外三个要素:

资金的金额大小

资金的使用时限

资金背后的智慧

投资的重点并不在于盈写绝对值大小,而是在于盈亏比例大小。

本金大小相对来看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盈亏比例

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判上个无期徒刑”。

获取财富的诀窍之一就是不冒险 。

放弃安全感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特定的领域,长期地观察,深入地思考,而不是鼓励大家去冒险。

投资知识、经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

10.关于“落后”

摆脱掉能力欠缺的人的虚幻的自我优越感,不要和比自己能力低的人对比,这种行为很愚蠢,打破差不多的心态,现在有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还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很多人要失业,只有创新形 创意等不可替代

对自己的定位没有清晰的认识,一直选择回避问题,等到问题真暴露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了。

如何成为前20%的那群人:若是你能做到长期持续,就足以淘汰掉80%的竞争者了。

“劳逸结合”虽然没错,但它不应该成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实际上,能否拉开差距都取决于你是否硬着头皮把最难的部分啃下来。对自己要求高一些,你在以后的日子不被落下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快要领先”和“真的领先”可能相关很多,既然你觉得快要进入前20%,不如等待自己的想法被验证了以后再“跳上下一个平台”。

不必担心自己现在还不够好,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

“差不多”是最好的自我麻痹。

11.多维竞争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三个纬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寻找一些貌似无关的领域去学习,尝试把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用在其他领域

首先自己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突出,然后再去学习其他领域,形成自己的一个立体知识网

根据自己的现有情况,规划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如果暂时没有足够突出的维度,那就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能;如果已经在某一维度足够优秀,不要沉浸于已有的成绩中,不妨换个维度去突破一下自己的局限

12.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越是简单的事情,其实越容易被人忽略。

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都是附属因素。

元认知能力一个人可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习得,还可以通过刻意训练长期持续发展。

13.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1.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双眼,缓慢均匀的呼吸,把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但是有的时候会分神,听到其他的杂音,多练几次就好了

2.兴趣

每个人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都可以全神贯注,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在任何一项兴趣中,都有“必须刻意练习才能获得进步的技能”,要满足这个要求,那因兴趣而产生的全神贯注,才可能是主动的,才可能是对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有帮助的。

找到一个能磨炼自己某项技能的,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主动的全神贯注状态”的,乃至于“干脆停不下来”的兴趣,非常重要,甚至干脆是生命之中绝对“不可或缺”的内容。

3.反思

每天拿一些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思路和思考过程,然后记录下来

反思,不仅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刻意训练方式,也是调整情绪的根本。

14.万能钥匙

我们投入了大量注意力之后,之所以最终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关注点仅仅放在了问题本身上。

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调用元认知能力就像系统的“自弹窗口”一样。

遇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别人盯着问题看,我却能想明白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总盯着钱的人,通常赚不到钱。

你平时涉及的领域越多,在每个领域了解得越深,你就更有可能找到更多且更优质的钥匙。

我们的大脑就是一套操作系统,大部分人是从来不升级系统,一部分人是被动升级,只有一小部分人会主动升级。

15.坚持与毅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某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把“坚持”啊、“毅力”啊什么的,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剔除掉算了罢。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某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有“兴趣”的时候,更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这时的刻意练习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感知自己进步的过程,与些同时,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也得到彻底的放松。

16.错过

阅读时的快感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内容,生活就会自动变得不一样。

但那只是幻觉,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当初到底读到了什么,其实这些文字对你的意义并不大。

最终你只会在走过弯路之后才会想起,原来自己曾经读到过类似的提醒。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为了逃避困难而试着说服自己,这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

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觉得说的有道理,真正去践行的人估计还是少数。

有些观念,你觉得跟自己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但反过来,若是你觉得与自己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多数情况下,我们没能做成事情,不是因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终一直没有迈出开始的那一步。实际上,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没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开始的。

“感觉没关系”是错觉,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若是主动吸收那个观念,按照那个观念去做,就“事实上有关系”了;做不好不要紧,没人一开始就做得好,于是,拼命去做就是了;刚开始无法很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就开始深入了……做就要使劲地做,想就要深刻地想——否则就跟你实际上完全没有关系。“感觉”,“认为”......你没去做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做不好,只是你“以为”自己做不好。

不要给自己过度预期目标,

因为感觉这件事和自己没关系,也就没有花心思去学习,去研究。等到反应过来之后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重要的机会。所以面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时候,不要先让“与我无关”的想法占据大脑,不妨去主动吸收,按照那个观点去做一下。虽然一篇文章、一句话语能够帮你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但也只是给你提个醒而已。如果你不去修补它,那么你也始终只是知道那些漏洞的存在而已。不能只停留在后悔的层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重点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并逐一改正。

“这件事和我没关系,所以不要多想了”这是可怕的自我暗示。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貌似是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境地。那些在你看来可能没关系,甚至需要说服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多半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你生活中,并且是你再也无法无视的形式出现。看到不错的材料,尽量把它放到脑子里,或者花时间记录下来。花费些力气,在某个节点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才能印在你的脑子里。“觉得”、“认为”……只是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好。

开始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可以先不去考虑目标,直接去做。

17.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

很多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事物,由于主观上存在一个概念,于是就好像那东西“真实存在”一样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

一旦理解了这个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世界你是可以改变的。

客观存在的那个世界,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它只会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下去。

而你自己的世界却变得可以改变了。只要你改变对待它的态度,你的世界就会马上随之改变。

你若是个好人,这世界就对你好一点,你若是个坏人,这世界就对你坏一点……可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概念叫做“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证预言的力量其实很强大,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重要因素,对待它可不能马虎。

善报”的理解:当你选择“善良”的时候,一些厄运压根就从你的世界消失了。

18.彻底戒掉“抱怨”

每当出现这种抱怨的状况时,都要提醒自己:我要启动抱怨模式了,快点停下来。

如果开始的时候觉得困难,可以试着每天记录一下自己抱怨的次数。这种记录本身就是提醒,一旦你开始记录,就会发现自己抱怨的次数其实在不断减少。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比如你身边的同事,家人,可能就是这种不停抱怨生活的人。不能远离他们,我们就试着给自己增添一些弹窗机制。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记录自己的抱怨次数,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抱怨。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才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前提。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而已。

不向别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的骄傲,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与坚韧:

能解决就去解决(能力);

不能解决就承受(坚韧);

抱怨的害处,并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害处在于,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抱怨最大的坏处在于:它不解决任何问题。

珍爱生命,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19:看见别人的好才是新生

绝大多数人弄不好终生都在第二个状态与第三个状态之间反复穿梭:要么你行我不行;要么我行你不行……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进入最后一个状态:

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那就是尽量跳出一个非此即彼的状态,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去寻找共赢的结果。

我们经常听人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实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

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其实大家都挺好的。

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永远也没有到达最后一个状态。

而想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的并不是多么刻苦的努力,可能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而已。

根源就在这里了:处于第二种状态和第三种状态的人,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

对,就是加上一个“的”字,我们就可能更容易看清根源。

“见不得别人好”。这里的“好”是整个状态,包括“变得更好”。

“见不得别人的好”,则是指“见不得别人的好处,好的地方”。虽然对方有不好的地方,但他同时也有好的地方。

但是因为那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被掩盖,就是我们说的“见不得别人的好”。

但是对于开启元认知能力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既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点而忽略他的缺点,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无视他的优点。看得见别人的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20.正确本身的价值

正确本身,其实很可能并没有什么价值。

特立独行且正确价值巨大,它是从两个维度来思考问题的方式

所以如果一个想法,没有正确到让你愿意为它付出行动,那说明你对它还不够有信心。

注意,你特立独行且正确,并不保证你一定有机会验证、收获其价值。

21.什么决定你的命运

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

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避免以偏概全的最好方法。

价值观是什么东西?所谓价值观,最通俗、最有效的定义无非是:

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价值观决定命运。

总结:

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于是,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

22.自我驱动力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刚需塑造大脑。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有些人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别人的不足而为自己找借口。

要习得一项技能,就是把它变成一项最接近生活常态的项目,慢慢试着把它变成刚需,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活方式。“等待”是让我们无限推延的“伪”刚需。众多的借口都是“等我××的时候……”只有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能有巨大的回报。

只有把主动分析当作刚需的人,才有机会真正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

23.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

注意力>时间>金钱成长>成功未来>现在>过去那你的选择自然就会发生变化,而你的“刚需”自然而然地就与其他人不同。

刚需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常常就不应该被动接受。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耐心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选择正确的“难受”。

现在的积累在未来不一定给我们带来收获,但有积累一定好过没有积累。

要“践行”!比起“走弯路”、“积累少”,更可怕的是在知道该怎么行动之后,依然犹豫不决,不敢迈出第一步。接受现状是改变现状的前提。如果一味地无视现状,甚至努力把自己不满意的现状合理化,最后的结果只会越来越糟。当你知道成长最重要的是耐心的时候,你就会合理地预估自己的成长。既不会短期要求过高,也不会长期要求过低。这不是成长过程中所必要的心态。从现在开始不断积累。等到未来再回头去看,就能发现之前的积累已经成为解开“对现状不满”这把锁头的钥匙了。你有什么样的刚需,决定了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被动的刚需,只会让你被动地生活,结果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主动的刚需,让你成为生活的主人,虽然比较困难,但至少掌握了主动权。活在未来的一种方式,就是能够提前感受到现状给未来带来的痛苦。

24.投资的刚需时避险

要时刻警惕一点:

很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这一点并不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

大家永远要记住:

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

安全第一;而后才是下一条原则:

成为专家;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像专家一样思考、决策、行动。

其次,你会保持理性。

看傻瓜们冒险。看多了,你的避险经验就丰富了。

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行。

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别人会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25.尊重资本量级的差异

搜寻财富机会,只靠分析能力。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这里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单个项目投资能力不低于 100 万元”,这个条件的意思是说,合格投资者基本上应该有能力投资若干个 100 万元的项目……100 万元,听起来并不多,因为在中国很多家庭买房,动不动就几百万元(当然,其中绝大多数家庭是贷款几百万元才能买房)。

可实际上呢?甲有 100 万人民币的闲钱,乙有 10 万人民币的闲钱,这中间的差异是 90 万人民币,9 倍……已经是很大的差异了,可若是再细想想,很可能远远不止 9 倍,而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差异。

你要尊重那些排在你前面的人的财富与你的财富之间的差异,知道那些差异不是用钱的数值衡量的,而是用弥补那个差异所需要的时间衡量的……

于是,你会明白那差异的巨大,你也就有了正确的压力与动力,去提高你单位时间的产出,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和效率,以便缩短弥补那差异的时间——赚钱太慢,效用减半,等很老了才开始有钱,其实并不美好。

26.你真的没有机会

GAFATA

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Alibaba打个比方,如果,互联网是个“终于建成了的新世界”的话,那么GAFATA就是这个“新世界”里的“房地产巨头公司们”,它们提供一切互联网上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所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已经彻底占据了“垄断性优势”

在我看来,GAFATA很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机会——注意,还只是“很可能”,而不是“一定”。

投资 GAFATA的相对风险较低也确实是一个清楚的结论——并且,持有周期越长,系统风险可能越低。

你看,有些(大)机会,就那么明晃晃地站在那里,很多人就是看不见……

“视若无睹”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我曾经用过一个更形象的词:

睁眼瞎。

关于GAFATA,虽然它价值巨大,但它是那么显而易见,它是典型的那种“因为看起来太过简单乃至于总是被忽视、被轻视”的结论。

收益等于,本金乘以(1 + 复合年化收益率)的年次方。

也就是说,若是你居然行动了,那你的收益,首先要看那个基数,即,本金金额究竟有多少,其次要看你的投资年限有多长,最后再看复合年化收益率有多高,是百分之十几,还是百分之二十几,还是百分之三十几?

严肃的投资者知道,长期复合收益率 25% 以上,就是特别特别高的了——没经验的投资者想要的都是“至少几倍”的收益率

所以,永远不要抱怨“没机会”,那是另外一群人做的事情,反正不是我们。

问题在于,即便是看到了机会,并不等于可以“自动掌握机会”,还是要加上持续的思考,加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动,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机会——是“才有可能”,还不一定是“必然”呢,因为总有运气因素存在

你要做的事情是,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资本“负责任”地进行投资。负什么责任啊?在浮亏的时候淡定,在浮盈的时候从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合格的知识与判断能力在那资金背后做支撑。

一个人的分析能力,最终决定了他能拥有多少财富。尤其在这种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否抓住主要信息,看清事件背后的真正逻辑,是一个人能否抓住机会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何开始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不做伸手党。

更简单地说,能用搜索引擎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开口向别人询问。

一旦你开始不做伸手党,就会发现自己的分析能力瞬间提高了不少。

这就相当于你突然丢弃了拐杖,虽然开始的时候步履蹒跚,但渐渐你就能够适应不拄拐的日子,并且能够越走越顺。

所以从今天开始,放弃做伸手党,开始磨练自己的分析能力吧。

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所谓“问题”,不仅是不值得回答的,甚至是干脆就不应该问别人的——顶多问问 Google,自己再琢磨琢磨,这是基本素质。

同时,请记住:

在投资领域,你并不需要急于行动。

投资知识的把握,最难的地方在于它实在是“很违背直觉”,所以,形象地讲,不把自己的操作系统“搞个天翻地覆”,是没办法正确实操的。

27.开始投资活动的条件

想要成为资本,那就需要三个要素:“金额”、“时限”、“智慧”。

衡量投资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并不是最终赚到了多少的“钱”(这是绝对值),而是到了最终,起初的那些钱比例上增长了多少(相对值)——增长比例,才是更本质的衡量指标。

投资不一定要等到有钱才能做。

投资这个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是投资者“思考能力”

智慧 > 时限 > 金额

投资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较

打磨自己脑中的概念以及价值观。

投资领域中最次要的是金钱本身,金钱背后的人,以及他的心智和时间观念才是相对重要的要素。

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概念和价值观。

真正重要的不是金钱的绝对数量,而是你能否运用智慧和耐心去让它相对增值。

投资是自己内心的博弈过程,努力让自己成长变得思绪稳定,从而穿越时间看到本质,不至于陷入一时一刻的迷茫、惊恐或贪念。最终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

只有你拥有了站在自己背后的智慧,你才有机会真正掌握更多的财富。

28.你能准确预测股票

预测的准确率要超过 1/2 才有意义,否则还不如抛硬币去决定呢。

注意自己的认知偏差

只有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做出对的选择。

统计概率知识,是最基础的“赚钱思维工具”没有“之一”

不要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期望过低。

短期的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在短期又抱有过高的期望,这必将导致他们过度失望,甚至是注定的失望。

而长期的股价虽然能预测,但却很少有人对它抱有合理的高期望。

预测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动,短期根本不可能,长期却很容易,越是远期越是容易预测得更准确

赌徒谬误 指的是:

绝大多数赌徒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至少是一定的影响)

赌徒之所以是赌徒,其实就是知识欠缺,他们无力理解和接受概率学上的那个重要概念:“独立事件”。

理解并理性地接受“随机漫步理论

避开短期思考

29.贪婪与诱惑

很多人的贪婪,来自于无知。

你要追求的是 “至少长期年化复合增长 15 % 的目标”。

摆脱无知——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更有知一点点。

格雷厄姆有个极度精彩的类比:股票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长期是个称重机。

我必须确保买到的是在长期至少获得15%复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

复合年化回报率,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年,不是两年,是好多年,一般是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

诱惑可以如此定义:

有价值,或者起码看起来有价值,但不是“长期价值”

换言之,一切不属于“长期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是“诱惑”

30.先发优势

“正确的价值”往往在它没被大多数人发现时才是最大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从现在到未来,这种价值是否会一直保持,甚至继续增多。如果你没有能力判断它未来的走势,其实现在的你和当年的你并没有两样。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有一些所谓的先发优势是并不属于我们,即便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多半也都会错过。

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哪些机会可以把握,哪些机会重来一次也不属于自己,这样才会避免不必要的懊恼和自责。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早”是关键因素,就是因为没有想清楚“知识利率”和“金钱利率”之间的区别。

对于金钱,在本金和利率固定的情况下,你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利息自然也越多。所以这时候,早出发的人当然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但是知识则不同,它的利率并不固定,而取决于你自己。

就像我们说过的,在某一个时期你的能力和知识能够产生的其实是“负利率”,那么这时你投入的越多,损失的也越多。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不用再纠结于自己是不是出发得足够“早”。因为即便你出发的早,也未必能比别人先到,出发后的增长率,以及相应的持续时间才是关键因素。

在做事方面,相比起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情。

有的时候,后发优势可能更厉害

早不早了不重要,关键在于对不对,事实上,更关键的是长期对

“早”不是关键因素,但你不能永远不出发。

31.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为了回避那个最大的风险(从此再无机会),你作为投资者,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 —— 最实际的答案是:“每周升级一个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思考质量更高一点”

真正追求安全的人,则会理性分析局势,仔细计算概率,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等到他们把这一轮的研究做完之后,才会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安全,自己能否承受对应的后果。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 ,于是,“万一错了”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 50% 的事情 —— 胜算当然越高越好,虽然无法完全达到 100%

32.最简单的安全投资策略是“定投”

定投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低买高卖。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只)成长型股票。

只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做的慢一点,效率低一些,都不会影响它的正向积累。

只有把“选择正确事情”的能力锻炼出来了之后,你才有机会真正获得“自由”。

所谓的低买高卖,说的是相对值,因为公司当前的实际价值很难算出来,买与卖不是全部,关键是买与卖的比例,里面的理论和各种模型很多,但是最终持仓比例和出售需要自己配比,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比例,然后承担不确定性的结果。

切忌做伸手党

设定一个期限,可以是每周,也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个季度;每个期限到达之时,无视股价的变化,购买等量金额的该公司股票。

注意,因为你是“定期且定额”购买的股票,所以,最终,你“买到的均价”不一定恒等于“那个期间的均价”,甚至可能低于“那个期间的均价”。

比如,在以上的例子里,三个月的股票均价大约是12.67 ,而你“买到的均价”却是定投策略的好处是,除了定期定额购买之外,你什么都不用做,不用研究 K 线分析技术,不用天天看它的股价,

不用关心它的新闻,不用打听它的种种内幕,真的什么都不用管…… 甚至,如果你能给你的资金判刑超过七年的话,连读年报都可能必要性不大(这是个很“吓人”的结论),因为“年” 这个期限是在是相对来看太“短”了。

因为定投其实不仅适用于购买基金,同样也适用于购买股票;

不仅适用于购买单支股票,也适用于购买“一篮子股票”(股票组合);

最重要的是,它基本上适用于每一个投资者 —— 因为它是一种朴素的“避险工具”。

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险工具” —— 因为在出手购买的那一瞬间,几乎没有任何百分之百确定的办法去判断:

a) 当前时间点股价是否处于低点;

b) 购买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而采用定投策略,则相当于确定地“捕捉”了一段时间里的均价。

只有对“成长性极强的公司”采用定投策略才是不仅有意义还有“倍增效应”的做法。

更为关键得是,这一步做对了,后面就太省事儿了 —— 你甚至不用想“退出策略”,因为退出策略很简单:

只要公司还在成长,就没多大必要退出(或者,没必要退出全部)。

所谓的成功,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做的事情是对的,即便是效率差一点,结果也是好的;

做的事情是错的,效率越高越倒霉。

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挑选成长型公司上

自己研究思考如何挑选

33.长期

“长期”很可能对不同的人来说长度是很不一样的。

你的思考质量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思考质量就会更高。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

你越弱,你的长期越长

你竟然可以通过提高能力缩短长期的长度!

随着你的深度思考,经过时间的叠加,这就是思考的复利,

对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回过头来,我们其实有个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这个公式叫做“72 法则”:

x ≌ 72 / 年化复合收益率值比如,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 10% 的话,

那么你需要 72 /10,即大约 7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

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 25% 的话,那么你需要 72 / 25,

即大约 3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

34.如何获得双倍的薪水和收入

串联和并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为自己打工

找个自己喜欢的老板

工作和生活并联,提高效率

35.做个正常的“时间买卖”

时间买卖是否跳槽的标准: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有没有获得成长。

“得到”和“失去”同样会引发人们的情感波动,但后者的浮动明显大于前者。

谁的时间最值得买?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最值得购买

所谓的教育,“耳闻目染”很可能比书本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所谓的当老板,其实就是有资格批量、合理地购买他人时间,而后以适当的价格把那些时间的价值再卖出去

见识决定境界

不能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机会的人,实际上没资格当老板。

有能力给别人以成长的机会,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 再一次,又是学校里不教的东西。

想办法与对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长。

只跟家庭和睦的人做朋友。

夫妻双赢:把足够多的时间花在她身上。如果可能的话,也花足够多的钱在她身上。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从多个维度来打造竞争力。

幸福感的首要来源就是“与我正在生存的这个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

36.关于“写作”

对于想实现财富自由的你来说,必须学会写作

演讲与写作,都是比私下交流更为高效更具价值的有效沟通方式。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把这个概念教给别人。

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第一,你不需要再依靠他人就可以独自完成“教别人”的流程。

第二,文章发表之后,你也可以得到真实世界的反馈。

尽管你有着不同凡响的愿望,却时时刻刻像那些终究碌碌无为的人一样思考。

写书,很可能是这世界上极少数极少数“普通人”真正可以做到“一劳永逸”的事情。

至于文笔什么的,不是不重要,但重要程度若是跟对别人有用相比较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写吧。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实际上很多人打着“准备”的名义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

37.决定“你的价格”的要素

决定你的时间价格的最重要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的,都是一不小心就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千万不要误以为价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关,它们只是间接部分相关。

做人,就要做个真正有用的人;

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

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

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却又是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忘掉的最重要原则”

- 你如何变得更值钱呢?

- 答案很简单啊!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

由于“对别人有用”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甚至干脆放弃掉了绝大多数的修辞,只留下不可或缺的两种(类比和排比)

因为“文笔”这事儿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它对读者来说根本不重要。

1. 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2. 我是那个能够满足他需求的人吗?

3. 如果我能,有没有可能成为必需?

4. 如果我不能,我怎样才能?

5. 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满足这个需求吗?

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

37.关于“选择的方法”

很多人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因为你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不知如何抉择,于是乎越想越乱,最终只能不停“纠结”。

价值观决定命运

价值观决定生活质量

什么是价值观来着?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

”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

选择最重要。

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

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高质量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

很多人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所谓成功的创业,就是一帮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所谓的成功,其实只不过是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你的价值观会影响筛选时所添加的必要条件,而通过这些必要条件所选出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价值观。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记录每个选择的过程。

有些人之所以没有成长,就是因为“太聪明”了。

38.关于“成长率”

所谓的聪明,是习得的,是积累的,是可以不断成长的,甚至可能是完全没有上限的。

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

当你追求成长率的时候,即便最后收效甚微,也比大多数连成长都没有的人要强得多。

满足温饱的生意;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能够成长的生意(富余越来越多);

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这里包含着一个很多人从来都没想过的概念:成长率)

创业”的概念:

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是“创业”。

我记得《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说过一句话,大意是:

如果你设定了一个几乎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最终失败了,你的失败依然高于别人的成功。

当你追求成长率的时候,即便最后收效甚微,也比大多数连成长都没有的人要强得多。

我们的思考上添加一个维度:长期

那些天天琢磨如何保持“ 成长率 ”的创业者才是真正的佼佼者。

39.提高成长率

概念与关联,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核心,随之产生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

价值观决定你的选择,而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顺带说一下焦虑这件事情。

很多的时候,焦虑是没必要的,你在乎,它就在那里,你不在乎,它就拿你没办法。

很多人误以为乐观的人不会焦虑,事实上并非如此。

乐观的人一样会焦虑,只不过,他们感受到焦虑之后,会用元认知能力分辨一个事实,“花时间去焦虑”本身并不解决问题。

于是,就会去寻找解决方案,而后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之上,而不是仅仅看着问题发愁

成长率 > 成长 > 赚钱 > 谋生

投资很难有早晚之说,可能只有“正确与否”。

40.关于“知识”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没有掌握筛选有用知识的标准,只是一股脑地冲上去“学习”,最终的结果通常不尽如人意。

用两个维度来思考问题,这样能帮我看清楚很多问题的本质。

知识本身并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有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能真的体现出来。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识完全没关系。

41.关于智商

所谓的智商的确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比起没有概念,危害更大的是掌握了错误的概念,甚至是与本意截然相反的概念。

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选择是人生头等大事),方法论决定选择后行动的质量(行动构成人生)。

所谓智商,其实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1. 最底层是概念及其关联;

2. 再上面一层是价值观与方法论;

3. 再往上则是践行

再进一步,我们把概念及其关联当作自己“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

用来不断吸取新的概念与关联,必要的时候更新甚至替换旧的概念与关联;

与此同时,启用元认知能力不断审视整个操作系统的有效性

事实上,这就是所谓“智商”的运行机制 —— 挺简单,也挺清楚。

长期

42.关于“速成”

快速入门不仅是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 !

这是学习一切技能必须的过程 —— 关键在于:

1. 尽快开始 这个过程;

2. 尽快度过 这个过程。

看一个人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而后就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之上 。

关于速成,我想说的是就是尽快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马上行动,然后不断的改进,不断完善

43.成为配得上希望的那个人

一切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的进步在起点上只不过是“愿望”而已,

实际上的进步是需要行动支持的,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长期持续的行动 。

乐观并不是天生的,乐观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一种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选择与能力。

鼓励,绝对是这个世界的稀缺资源,成为一个鼓励一切人的人。

进步天然就是耗费时间的一个行为,只有不断的积累 反思 总结 行动经过长时间沉淀,只有经过那一个拐点的时候,才会有肉眼可见的飞升。

三赞吾身

不要保持刻薄。

把目光放到别人的优点上,你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因为本质上你就是在寻找每个人生活中的希望,那些支撑他们继续前进,并且变得更好的希望。

44.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践行”

一个想法,如果放在那里不去践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吸引力会逐渐变小。

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什么呢?还真的有个答案:行动中的思考。

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不需要成为专业人士,但是模仿专业人士的样子,能够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通过这种“装模作样”,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想,能够真正用来变现的,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杜绝认知偏差的方式之一,是通过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帮助自己纠正偏差。另一个方法就是“直接开始做”。

45.人生的作弊器

你所在的位置会决定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应对的方式。

对于同一个问题,改变了位置之后,可能看法会截然不同,甚至能够找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法。

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这个技能教给别人。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或者几辈子)都没有进步和成长,并不是因为任何的天分或者能力的问题,

而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简单事情的时候,总是愿意说出类似的话: 我知道应该这么做,但这实在是太麻烦了 。

1. 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教程;

2. 你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

3. 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中的知识

你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甚至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儿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你必须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 —— 这恰恰是衡量你能够进入第三个阶段(或称“境界”)的判断依据。

46.投资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趋势判断”

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两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能力非常重要,那就是:感受渐变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记录”。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感受渐变的能力。

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看起来并不相关。

在投资领域是“赚钱方式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是给投资金额判“无期徒刑”的最佳保障。

47.投资世界里的“镜像世界”

投资,是一路不断成长的你终将必然闯进去的领域,甚至越早进入越好

即便是那些更多依赖技能的事情,如果你不顾一切地押上全部,也有可能因为那微小的失败概率而损失全部

在投资的世界里,赚钱不靠努力的,“什么都不做”不仅是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呢

在左侧世界里,遵守左侧世界里的规则,运用左侧世界里的策略

在右侧世界里,遵守右侧世界里的规则,运用右侧世界里的策略

成功 = 技能 + 运气

要脱离“极端思维”。

所谓的成长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而是修正过去并将它融入到现在和未来的一个过程。

48.精明的时间买卖

提高单位时间的售价,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份。

有一笔数目并不小的你根本用不上的钱,是财富自由的一个基本标志。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这是对于个人商业模式的双重升级过程。

给这件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不仅要理解别人,还要理解整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 。

虽然说升级个人商业模式很重要,但是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把解决自己的刚需作为目标。

49.最好的个人商业模式

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没有相应的概念,其实就相当于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于他的世界。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1. 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2. 同一份时间售出很多次这周我们来介绍一种更高级,甚至应该算是最高级的个人商业模式:

3.购买他人的时间之后再卖出去

创业和投资,事实上就是第三种商业模式。

习惯了只在看得见的选项中挑选。

50.人生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买到可维持长期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之后,一直握着 —— 不动最重要。

看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在做得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知道了

什么最重要

51.应用“原则”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

1.别仅停在阅读层面,要据此制定自己的原则;

2.养成定期回顾并复盘的习惯。

《原则》的核心:我们必须渴求真相,要渴求到为了换取真相甚至不惜被羞辱的地步。

如果你企图讨好所有的人,那么你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52.关于提问的智慧

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Google + Wikipedia + English = Almost Everything对英语学习者(将来的英语使用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理解”,而非“翻译”。

提问原则:

一.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在过去,长辈们总是会说:鼻子底下长着一张嘴呢,问呗!

二.你要知道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你要搞清楚自己提问是为了什么

三.要方便他人回答即便是一个简短的问题,也要完整

尽量问对方选择题。

53.关于“执行力”

我们总是在小事上过于计较,而在大事上又显得格外宽容。

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因为听过的道理永远是别人的,没有实践过,就不会融入到你的生活中。

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旧的概念,不断锤炼更好的价值观,然后通过重复思考,反复应用,而后交(教)给白马,即,建立正确的情绪。

最后,要深刻理解“快捷方式”建立的过程,即,新习得的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

需要很多很多重复,需要很多次的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

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通过重复而完成了内化的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那些新的技能。

平衡好自己的情绪 直觉 理智

重复与应用

执行力

元认知能力:

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进一步还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

又进一步还能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结果是否正确,

更进一步还能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考方式或者结果,这就是元认知能力。

这是我对《财富自由之路》的总结 摘选 外加一点自己的心得吧,也是自己的读书笔记

禁止抄袭!

可以转载,必须注明出处,跟我说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