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河师大】语文之“核心素养”or“专业素养”

图片发自App

今天是2019年10月12日,今天上午为我们带来讲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蓓菲,董教授带来的讲座题目是《核心素养视域的课堂教学变革》。

图片发自App

下午聆听了河师大教授、文学院院长陈鹏教授带来的《知识、技能、情怀——论语文教师培训师的专业素养》。

图片发自App

今晚不写董教授和陈教授的讲课内容了,写一写我看到题目后引发的一些思考问题:

一、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

1.深度解析:事例

2.世界上教育发达地区对21世纪人才的定位要求

3.课程标准的定位

4.国家对21世纪人才的要求

图片发自App

二、语文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变革?

1.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大学毕业生社会服务能力调查?

2.世界上教育水平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调查?

话题: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我们不能预言未来社会的一切,如何培养未来的人?

结论:培养有未来社会需要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

3.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设想

怎么上——上什么——

图片发自App


三、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教学怎么变革?

1.国外可借鉴方法与模式(国外案例、视频、权威介绍)

2.中国古统教育方式借鉴传承(中华经典中的案例、名言)

3.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设想(学生的心声、教师的呼吁、家长的盼望)

4.核心素养下课堂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国外典型案例介绍、方法交流)

图片发自App

四、核心素养下如何教授文化知识、培养自主管理、社会参与能力?

1.文化知识的传授(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承)

2.自我管理(社会现象、古今自律的意义)

3.社会参与(社会责任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图片发自App

今天最尴尬的一件事:

董教授讲到小组合作时,为了考验小组合作的效果,她推出了《倒立的老鼠》一文,并配发三个思考问题:

1.你认为老鼠很容易被骗吗?说出你的理由。

2.你认为罗伯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加以证明。(尽可能多举)

3.故事中有什么自相矛盾、今人难以相信的地方?

教室左边第一题,右边第二题,中间第三题,第三题思考难度较大,对思维挑战极强。

图片发自App

各小组四人按照“主持人、教练员、记录员、报告员”的角色开展讨论,最后展示,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小组分工明确,但讨论积极性不高。我的思维陷入了“自相矛盾”这一块,百思不得其解,思维瞬间归零。那三个老师也沉默,可能思维和我一样吧。四个人都没有履行自己的角色。我想到,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小组活动时,也有个很多呆呆地、愣愣的、沉默的、消极避战的……可能也有像我这样正“愤”着的吧!太需要老师过来“启”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果真董教授走了过来,问起我们的思考,都不好意思,教授提示到:“从文本中找啊!罗伯出门时是什么动作?”

图片发自App

我反了一下文本,罗伯是“拖着”脚步,啊!明白了!拖着脚步出去的罗伯,一定是腿脚不方便,怎么能把客厅的家具一件一件粘到天花板上呢?这不就是文中的自相矛盾吗?

这不就是董教授提出的“深读阅读”“高阶思维”吗?

由此,我想到了福尔摩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语文的课堂,不就是培养孩子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吗?

图片发自App

这个活动暴露出的课堂问题:

1.小组合作不适用于所有的课堂,需要再探索。

2.不能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固定所有的学生。

3.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继续探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小组合作确实能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是高效解决问的方法。

5.小组合作告诉我们大家一个不变道理:一个人会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合作出智慧!!

图片发自App

最后,董教授说:这是国际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试题!

我更震惊了,自己的思维和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很大的差距!怎么去带着核心素养教书育人啊!学习的路上,真是一刻也不能停息!!

由此,思维的深度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训练之一!余映潮老师在《致语文教师》一书中也反复强调:通过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读,让学生的思维强度得到训练!

图片发自App

这,就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吧——学会学习,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培河师大】语文之“核心素养”or“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