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届社畜而言,还有什么比996更可怕呢?那就是——在微信里007。
比如之前肖战在参加活动时的一段采访,他谈到自己的睡前习惯,竟然是要确认微信里已经没有要回复的工作消息了,才敢真的安心进入梦乡。
一波网友称赞他的敬业,另一波网友却在这份敬业中看到了普通人的心酸:
“也太真实了吧。这年头,连大明星都逃不过被无孔不入的、工作时间之外的压力左右。”
的确,当原本是休闲娱乐的社交APP,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心照不宣地变成了默认办公软件,每个社畜都曾在半夜收到老板的夺命连环微信的时候,心里一咯噔。
然后不得不爬起来在听完那毫无内容、也根本不需要当下处理的5条60秒长语音后,强忍住心头的愤怒敲出一个“收到”。
群聊,耽误了多少真“正事”
显然,就算底层员工们的无奈再多,依然挡不住大小企业用微信群办公的热情。
据@解放日报对1000名的职场人士的调查统计,56.6%受访者表示上司已习惯在群聊中下达工作指令,而不是通过正式的流程。
而35.8%的受访者称,非工作时间(8小时以外)的工作指令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毕竟用这样一个最便捷、渗入当代人生活最密切的社交软件,掌控员工的一举一动,简直再方便不过了。
有的公司老板上纲上线地要求“五分钟不回复就扣工资”,不然就直接打电话质问“我微信发的为什么不回复?”;
今年6月,长沙一位员工甚至因为在组长通知工作事宜后,在群里回复了“OK”的手势,被公司以“不懂规矩”的名义开除。
而与官僚形式主义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当图方便的社交软件,取代了需要每个环节都安排到位的工作流程,也会造成种种消息通知不到位、指令传达不清晰的隐患。
比如经常有员工被领导骂了后,辩白道“自己可没那个胆子故意不回消息”。
要么是手机被耗到低电量模式后,微信后台停止了自动刷新;要么是在没有信号的通勤地铁上一挤两小时,错过了一堆消息还有苦说不出。
西方职场上干正事儿都是邮件通知,虽说古板了点,却都白纸黑字写在那里,翻阅起来也相对简便。
即时聊天很容易造成上下文的误解,从1V1到1VN的传达指不定就会漏了谁。
有认真负责的员工,看到通知后想了解了解具体事宜。可那个也是辗转了三个群才把通知复制过来的人,却一问三不知,导致真正有有用的信息根本传递不到。
摊上个——不发60秒语音,就不会说话——的甲方或领导,就更是当代社畜的噩梦了。
你永远想不通普通话不标准的上司,却坚持要给每个员工发语音?
更想不通为什么明明他语音加一起都超过三分钟了,却在我一分钟没回复的时候,连发三个问号?
说起来答案也简单,和十年前布置工作动辄要打五六个电话的工作流程相比,领导动动手指就通知到了上百号人的微信群可方便多了。
但很多时候,方便了领导,为难的却是业务一线的员工——
随便几张高清图片就超过了100M的微信传输上限,动不动还会收到的压缩文件,只能微信换QQ又换邮箱才能打开;
更要命的麻烦是,虽然聊天记录占着几十个G内存不能删,工作文件还是会过期打不开,效率也因此一点点降低。
前两天,一位用户在知乎发帖,说自己因为看电影时回复工作消息,被后排的大哥骂了个狗血喷头。
“明明我已经开了工作群免打扰,谁知道boss还要在里面@每个人。”
“公司要求一切通知所有员工五分钟内必须回复,我实在没办法了。”
类似的吐槽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数不胜数。你会发现这届社畜已经和手机形影不离,或者说不得不和手机形影不离了:
“好不容易放假带家人出门旅游,却因为在景点一直回上级消息被老婆痛骂”。
不然,只要五分钟不看微信群,就得有100条未读消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天翻地覆了。
……尽管点开后发现,其中只有1条领导的通知、2条补充,剩下97条都是鼓掌表情包和整齐划一的“收到”。
更可怕的是,大家都回复了就我还没有,简直吓出一身冷汗。
赶紧点进去看看,却发现除了一整列长长的拍马屁表情包,啥内容都没有。
近日,北京某单位干部使用微信群传递工作信息,导致2名错过重要安全提示的一线工人意外身亡,引发舆论关注。很多人都在反思,微信本是一种私人化的社交软件,现在却让不少人焦头烂额。
“异化”最严重的是工作微信群。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夸夸群”,迫于某种隐形的压力,很多人在微信群里被迫变成了“复读机”,仿佛不及时点赞就不是好员工;还有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秀加班、摆样子的“秀场”……
不可否认,借助微信沟通工作信息,确实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说到底,微信只是一个手机应用,问题在于使用它的人。
End
有怀念上学的时候嘛?
你的微信又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