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深度思考能力?这是个非常有含金量 的话题。
我自己这个过程持续大约20多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我想,这大概也是一个人思维发展的必经过程吧?
编辑
一 初级:文学启蒙
最初,大概是小学阶段,爱读各种小故事,像《安徒生童话》还有《一千零一夜》之类的。特别偏爱漫画或者图画类的书籍,那个时候,看了很多几米的作品,喜欢他那种阴郁的蓝色调调。还看了很多绘本作品,像《小飞象》、《小红帽》之类的。
这一阶段,回过头来看,偏爱图像,文字不过是辅助罢了。
编辑
到了初中,就开始看纯文字版书籍,喜欢的书籍大概有这么几类:
1 。古典诗词歌赋。
把《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选集》还有《元曲》和元代杂剧,翻来覆去的看,没有专门背诵,就是单纯的喜欢,有时跟同学讨论,还顺嘴胡诌几句,被人戏称“打油诗”。
2 。 现代诗歌。
像顾城、海子、汪国真和舒婷,特别喜欢舒婷和席慕蓉,手不释卷不足以形容。我记得第一次读到舒婷的《致橡树》的时候,忍不住哭了。有位阿姨笑我:才初中生懂什么爱情呀?
编辑
3 。 言情、武打还有侦探玄幻等流行文学。
最早遇到的言情小说,是台湾四小花旦的席绢、琼瑶奶奶,当然,国外的言情小说也看了一批。《三言二拍》就是在初中的暑假看完的。
现在回过来看,这是我最早的情感启蒙教育,也是最早的性教育。
公平地说,即便是言情作品,写得好看,让人喜欢到手不释卷,也需要极为深厚的功底,起码得把《诗经》和《山海经》这些背熟才行。我是因为言情小说,才返回去再次重读《诗经》和《山海经》的。
高中时代,发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简直痴迷的不行,对又美又刁钻的女子有了非常直观和深刻地感受,对郭靖和乔峰这样的大侠又深为恋慕。
编辑
还记得看《玉娇龙》的时候,父母不让开灯熬夜,我就搞了个小碟子,装上家里的清油,拿布条做灯芯,然后,用塑料凳子罩住,再往凳子上搭件衣服,再然后,躲在下面偷看。阿娘说,家里的蘸酱碟子不晓得为什么老是不见了?其实,被我烧坏了好多。烧坏之后,我就拿去悄悄丢了。
不久我又发现了倪匡的卫斯理和袁振侠系列,结果看得入迷,时常发出声音,被阿爹半夜起来发觉了,挨了一顿好骂。
好在家族有读书的传统,虽是闲书,阿爹阿娘倒也不怎么管,大多随我去了。
编辑
二 中级:专业熏陶
大学时代有了专业,因为功课需要,不得不读了很多社会学、人口学、包括政治和哲学类的书籍。
虽说是专业书,写得好的还是有,比如阿伦特的《社会心理学圣经》,我当时真是当做小说看的。包括一些经济类的书籍,比如《魔鬼经济学》,从此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编辑
这个阶段还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就是学校的大专辩论赛,为了拼上名次,好好把自己的逻辑锻炼了一把。为了锻炼口才和思维,不断跟理工科的同学辩论。好多次都气哭了,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个极佳的训练方法。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暗恋一位物理系的师兄,他特别看不上我们这些文科生。因为他喜欢哲学,我一气之下,把什么海德格尔,阿伦特,萨特和波伏娃之类的,使劲啃了下来。当时为了争论哲学问题,没黑没夜地阅读原版书籍,对什么存在主义,现象学还有薛定谔的猫之类的东西,侃侃而谈。
现在看,我当时还是不懂,但是,打了很好的底子。
编辑
因为要赌这口气,死命看书,以至于有位文学老师皱眉:一个女孩子喜欢哲学?似乎有点反常啊?后来又去啃物理学的书,但是,因为实在不是那块材料,只得罢了。
但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明白:每个专业都有框架和精华。若是把一个专业之内的百十来本书真是读透了,思维方式会获得极大 的提升。怎么提升的说不上来,但是一眼就可以分辨书籍的好坏和含金量倒是真的。
这个阶段的经验表明: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本质才是核心,才是关键。抓不到问题的核心,读再多书都是枉然。
编辑
三 高级:聚焦、解决问题
工作的时候,需要写行业报告,这时候问题来了。写得花团锦簇非常好看,同事们压根不搭理,他们关心的是:有用吗?有效吗?经济效益如何?
我那时第一次知道:高架桥不是嘴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扎实详尽的数据垒起来的。一个微小的错误,造成的后果,不是唐诗宋词可以弥补的,也不是存在主义笑话可以解决的。
那以后,我会反复去实地调查、观察,跟人讨论,然后,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务必做到:有效、实用,绝不敢玩半点花架子。
我以为,落地、实用,可以扎扎实实解决问题,才是衡量思维深度的最高标尺。
编辑
得空的时候,除了看闲书,我开始对大脑、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几本书是我常看的。
第一本就是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我看了又看,一直都在领悟和揣摩当中。一般人停留在术的层面,这本学习之道,讲到了 “道”这个高度,当真名不虚传。
第二本是全球知名企业家,也是僧人身份的麦克尔·罗奇,他写了一本《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是我的终身修炼手边书,经常照着做,从未有过怀疑。低落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就看几页。
编辑
第三本就是《刻意练习》。
这是方法论的顶级阶段,在我看过的所有方法论当中,这一本,个人觉得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编辑
最后总结一下:
思维方式的训练也是一个过程,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非一蹴而就。若想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就像问:如何成为高手?
这个问题,非一日之功,十年八年属于正常。若是加紧努力,最少也需要三五年功夫,非一本书可以解决的。
编辑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