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堂】任务一和任务三,学生知道自己为何而读吗

《观潮》这篇课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经典之作,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不同景象,着重从声音和画面来刻画潮来时的汹涌和壮观,按照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将潮水的推移与观众心情的变化相结合,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第一课时解决字词和感知课文后,我感觉到这篇课文脉络较清晰,学生理解的难度应该不大,谁知,在备第二课时时,连我自己都在任务单里接连翻车。

上完课后,针对任务单完成情况,我作出了分析

大面积出错的题有两个

(二)

◎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                 。

我写的答案是:形容人声又杂又多,音量很大。

学生的答案也大多是形容人多,声音多。

但参考答案是:观潮的人群情绪高涨

批改完任务单,我又返回去重新读了好几遍任务一,我才恍然大悟,课文里,明线是通过声音和画面来表现出江潮的壮观,暗线是通过观潮者的表现来体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中心思想,观众这一条线,不仅是整幅观潮图中的一角,更是钱塘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有力佐证。为什么我们的答案如此浅表呢?我想,一是我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未能领会习题背后隐含的文本的精神价值,二是我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没有想明白上一环节的读需要从人群的动态变化读出大潮开始来临时人们的心情变化,从而体会到钱塘潮的壮丽与雄起,以及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于观潮,崇敬自然与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二个高频错题

(三)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作者按照    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  --------”“ -------- ”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

学习好帮手:找表示位置的词语。

 

易错点主要在于学生把观察顺序与描写顺序混淆,导致后面两个空完全找不到思考方向。

出现这一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我未能把握住这一教学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没有及时的通过讲义或板书给与他们需要的提示和帮助。

在讲评课时,我重新出示了这一选段,在讲义上呈现:假如你去观潮,你的视线是随着潮水从-------到-------- 的。并提醒大家注意“学习好帮手”关于找位置的词语。

再读选段和讲义后,学生改错时准确找到了答案。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习课堂的教学不能只是生搬硬套,教材解读和目标解读必须放在首位,虽然习课堂研发团队已经为我们开发出了全套教学设计,但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清楚每一课时的目标是什么,任务一和任务三的读,课时一和课时二的读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否则,学生就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读,需要教师先想明白为什么设置这次读,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本班学情建构你自己的支架,通过简洁凝练的讲义呈现给学生,如此以往,学生才会明白任务一和任务三的读,都承担着一定的思维训练要求、课文理解要求、又或者是语言赏析要求等等。

许多观摩习课堂的老师总会问这样的问题,“习课堂会不会把学生训练成机器人?”

其实,把学生训练成机器人的当然不是习课堂,而是从不思考,机械复制别人的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课堂】任务一和任务三,学生知道自己为何而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