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规划第156-五分钟商学院40-如何科学的找到最合适的伴侣?

152.如何科学的找到最合适的人?

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女生,追求你的人很多。你当然很自豪,但是也很困惑:我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问题。靠感觉吗?感觉当然重要,可是我怎么知道不会遇到感觉更好的呢?看实力吗?实力可能也很重要,可是我怎么知道不会遇到实力更强的呢?

案例一:

今天,我与你分享一个古人的决策智慧:麦穗理论。

苏格拉底带着学生们来到一片麦田前,说:你们走进麦田,一直往前不要回头,途中摘下一支,只能摘一支,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他很快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于是就很高兴地摘下了这支麦穗。可是,他继续往前走时,发现有很多麦穗比他摘的那支要大得多。他很后悔下手早了,只好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不知不觉,他就走到了终点,却一支麦穗都没摘。他也很后悔,没有把握住机会,总觉得有更大的在后面,最后错过了全世界。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他把麦田分为三段,走过第一段麦田时,只观察不下手,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他还是只观察不下手,验证第一段的判断是否正确;走到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三分之一时,他摘下了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这可能不是最大一支,但他心满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案例二:

第一个三分之一,观察,并把“大类”麦穗作为“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第二个三分之一,验证这个标准;第三个三分之一,采用西蒙的“满意决策”论,摘下“大类”中的第一支,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比如,你打算在19岁-40岁之间,也就是用21年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如果你相信37%理论,那就可以用这21年的37%,7.77年来交往不同的男士。到19 + 7.77 = 26.77岁时,坐下来,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嫁给从那一天开始你遇到的,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男士,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案例三:

 五商恋爱手册:1.用麦穗理论找到优选对象 2.找到你的心仪对象后,和她接触的时候,可以按照“锚点”策略找个比你稍差的朋友和你一起去,以增大成功率 3.相处的时候本着“一报还一报”博弈策略,开始与人为善,保持克制也不忍气吞声,也要保持宽容,才能建立更久的关系 4.通过五商不断优化套路,提升对方新鲜感刺激对方多巴胺分泌,渡过七年之痒 但凡选择就意味着是概率问题,那就一定有对应的策略!

案例四:

麦穗理论和37%是否是矛盾的?前者花33%制订标准,33%验证,最后33%选择,也就是选择在67%时间过后遇到的第一个符合标准的。而后者则是选择在37%时间之后的第一个。到底哪个时间点对啊?好问题。苏格拉底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经验主义。没有数学依据。37%是数学家算出来的,但也不可全信。这个分界点精确定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至少分两段,第一段寻找标准,第二段用标准做决策。

案例五:

这个决策理论,在得到专栏,《刘润五分钟商学院》《伯凡日知录》和《精英日课》,还有《吴晓波频道》都有总结,可见它对我们的选择意义重大。 我已是过来人,那时年少无知,成为对方决策理论下的牺牲品。想想看,人生到处不无套路,用的好了套别人,用的不好被人套。跟着润总学习各种套路,以后行走江湖再也不怕了。套路,就是被验证有效的路数。

案例六:

 我在认识现在妻子之前,结识过很多女性朋友,甚至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就是在这个十年里,我基本确定了我喜欢的女性的类型,并决定发现以后就决不放手。 04年辞去公务员下海,07年准备好了要在杭州的互联网行业大干一场的时候,碰巧遇见了现在的妻子。虽然因为她身体不好等原因,我放弃了黄金十年机会,但是我实实在在地收获了家庭幸福和爱情美满,我至始至终没有感觉到纠结。 虽然错过了互联网,我用这套理论在房产投资上也有成绩不错的斩获,立足杭州,果断地决策,迅速地出手,十年里房产从一套变四套。 我非常感谢这些简单又高效的方法论。它们依然会照亮我余下的大半生,让我越做大事越不纠结。

案例七:

好像差不多,我在18-25岁的时间里交了三种完全不一样风格的男朋友(风流浪子艺术家、海归留学理工男、纨绔子弟富二代),然后确定了自己想要的基本条件是:不花心、不异地、脾气好。于是在26岁时嫁给了现在的老公:家庭观念强、脾气老实、同一个城市的国企员工。虽然还是有一些缺点,但是也是高于基本需求的选项了,对我言听计从,也比较上进。

案例八:

做到80分,需要20分努力。做到剩下的20分,需要80分的努力。

案例九:

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犹豫的问题。 先设定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的时间周期。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观察,做出判断标准。后面根据标准直接下手。 不仅恋爱好用,买房,买东西,学习也可以(用一定时间确定学什么,用什么教材,剩下的时间直接下手)。 我最近在负责我们楼楼梯房加装电梯的项目,由于自己不懂,耽误了很多时间,今天谈这个,明天谈那个,不停否定。连技术和市场价格都不懂。如果早知道这个理论,就会节约很多时间了。

案例十:

我相亲不下20个,最开始是觉得好玩,没认真考虑,那时候小,过了25岁,我开始认真挑选,从三个方面入手,1、家庭,单亲的不要,后妈不要,爸爸有外遇的不要,2、外貌:长相一般,身高必须超过170,不能有残疾,3、感觉:为什么要把这个放在最后呢,因为前两个是我的底线,越过底线,在好免谈,感觉这个也挺重要的,我跟老公第一次见面是朋友介绍的,第六感告诉我,就是他了,后来我听他的朋友说,跟我相亲完后边还有两个准备要相的,具听说家庭条件都比我好,可他就是没去,把媒人都得罪了,这可能就是注定的吧!后来我听说(在我23岁的时候就有亲戚要给我们两个人说媒,被我拒绝了,那时候觉得太小,根本就没想过结婚这回事),我们两个都觉得这是缘分。


153.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决策和行动?

案例一:

 1.看老板自己修改的文章,发现他喜欢把所有内容都编号,常常超过10;而我的直属上司则没有此类偏好,反倒喜欢不用标点符号。 于是我在发给老板的文章中也广泛进行编号,突出逻辑层次,而在发给直属上司的文章里减少标点符号的使用,只是通过空格和换行来体现逻辑。 长期下来,我发现自己同老板、同直属上司的沟通都比较顺畅,发给他们的文章,尤其是给老板的,也多受好评。 2.以前做过少儿英语培训教师。我发现,6-10人的课堂上,一个小游戏,5分钟左右就会玩腻,一个大游戏,可以撑30分钟;而在少于6人的课堂上,小游戏往往3分钟左右就会玩腻,而大游戏,差不多也只能撑20分钟了。在不同的班级,情况大体相同。 有了数据支持,我的课堂设计就更有针对性,效果也相对更好一些。 3.发送朋友圈,我发现,在中午11:00前后和晚上19:00前后发,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回复、点赞,而相反,午后和午夜发的,回复和点赞就明显少很多。 又,实际生活中的趣闻获得回复点赞最多,如果有明确的身边人参与,则其中回复又可能再上一台阶;一两句话的心情的回复点赞数次之;虚构故事再次之;长篇大论抒发感想、谈论学术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回复寥寥。 以上的信息,都让我在发朋友圈时有更多考量的依据。

案例二:

根据上半年滴滴的数据统计,今年前五月,华北地区共有3.51亿人次使用打车软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渗透率居于前列。 没有大数据,靠拍脑袋,你能想到太原使用滴滴的比例居然能进前三? 数据挖掘分析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一切商业行为,将有可能以数据形式存在和流动。大数据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案例三:

我们是做杂志的,以前总是印出来太多卖不出去,现在好了,我们都有经验了,就根据以往的数据来预测数量,当然更清晰的是,我们采用了预订的方式,这样数据基本恒定,看来分析数据确实很重要,节省了大量开支!

案例四:

记得吴军老师说过,吴军老师在网上看到的商品价格,和他女儿看到同样商品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而且,在美国商家把同样的商品,给不同的人卖不同的价格这个做法是合法的。 电商平台根据买家的消费记录,分析他的消费能力,然后给出他可能接受的最高价格,这是对数据的一种运用。

案例五:

我的小店内,依据每天的营业记录来分析。 主要利润来自动漫周边产品,以包装小巧精美的销量最好。 大型玩具在春节假期卖得好一些,主要当礼物送给小朋友。 另外,小的廉价玩具销量基本没有了,我运用加一元换购策略逐步清货,取得不错效果。 所以,在平时主要紧跟卡通卫视的播片和广告,来定进货策略,春节和六一等主要节假日,进一些高大上的大型玩具,以供顾客送礼物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年规划第156-五分钟商学院40-如何科学的找到最合适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