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的误会-《藏了30年的记忆》-上篇


《藏了30年的记忆》

上篇

中秋前夕,一个不寻常的电话惊醒了梦,扰乱了心,搅动拍打着生死别离。人的感情坚如磐石,也会不攻自破,人的命运吹弹可破,经不起风吹日晒,轻轻拨弄几番,就天翻地覆,因为那掌管命运的神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给人们一甜枣,有时又黑着脸给人们几耳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爱还是恨?他想要人们从磨难中成长,还是他恨人们顽固不化,就算打断人的腿、折断人的双手、让人又聋又哑、让四季混沌、让草木不生、让大洪水冲毁人所拥有的一切事物,但那些执迷不悟人还是种下爱,任狂风暴雨,冰雪覆盖,真挚也不曾淡息,反而愈发浓烈。


中秋节前一天早晨,我还正处在睡梦中。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将我唤醒。我坐在床上,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等待着电话对面讲述这段被埋藏了30年的记忆。

“儿子,我明天要回家看你外婆。”

“哦,那可以嘛。”

“你回不回去?”

“我不回去,太远了懒得跑。”

“那也行。”电话对面沉默了一会,“我给你说个事,你知不知道你舅舅。”

“什么舅舅?”我满脸疑惑,在迷迷糊糊的脑子里搜寻着这个称作舅舅的人,“我哪儿有个舅舅!”

“哎呀,就是你外婆的儿子。这个事没跟你说过,那时你都还没出生,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你哥哥当时也才一岁左右。”

“你怎么不跟我说啊?”我说道,对于突然冒出的这个舅舅感到疑惑不解——这种情节不应该是电视剧里才有的吗,突然出现的这个亲戚拥有上百万资产,他现在已经快死了,想要把资产分给他真正的家人,于是便选择以此为理由回到这个家中,后来我们由于争夺家产就……“你现在说是想干什么?”

“反正你知道有这个人就行了,我明天去你外婆家拍些照片,你读了大学聪明些,我们搞不懂那些东西。你到时候就把这些照片放在网上。你外婆也这么大岁数了,你外公当初去世时,人都没有回来看一下。你就帮忙找下嘛,也算是一个心愿。”

“他干了什么?叫什么名字?”

“张德华(真实人物),”我妈说道,“当时就是不听话,经常和你外公吵架,后面因为什么事就跑了,几十年都没一个消息,所以你就帮忙找一下嘛,你小时候外公外婆对你那么好。”

“我晓得这些,莫紧到说。他为啥子跑了?”

“我明天回去问你外婆,到时候给你打电话。”

“那行!”

“明天过节出去吃点好的,还有不有钱?”

“还有。”

“那好,拜拜。”

“拜拜。”

我将手机关了,钻回被窝,想再睡个回笼觉,可对于这凭空出现的一个人,始终搞不清楚状况,翻来覆去几分钟后还是起床了,简单的洗漱后就给我爸打了个电话。

“怎么了?”

“你晓不晓得我有个舅舅。”

“你舅舅!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恐怕都有三十多年了。哪个给你说的这个?”

“我妈刚才打电话说的,叫我去帮忙找人!”

“你妈怎么没跟我说?”

“我怎么知道!她说明天去外婆家拍照片,然后就叫我去网上发,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我疑惑地说道,“你晓不晓得嘛?”

“肯定晓得啊,当时他就20岁左右,天天和你外公吵架,也不出去找工作,整天就知道耍!”

“那为什么离家出走?”

“因为吵架,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那好嘛!”

“你要回去吗?”

“不回去,懒得跑。”

“那你就别回去了,那么远。明天过节出去吃点好的。”

“嗯好,我晓得了,挂了拜拜。”

“拜拜。”

我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怎么找失踪十几年的人”“失踪人口怎么找”“怎么找离家出走的人”“失踪人口都去哪了”等相关信息,当我把所有关键词组合拼凑搜索之后,得到了这几种结果:

报警,采集直系亲属DNA,失踪人口近期照片;

去电视台,报社,手机软件发布寻人启事;

张贴有奖寻人启示。

总的来说,当时他离家出走已经成年,法律上认定是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能够自主作出选择的人,再加上是男性,没有精神病,公安局也不会花时间来处理这些案子,况且都已经几十年了,希望就非常渺茫。

那些失踪长时间不回家的人,要么是与父母有天大的仇恨才会选择离家出走,要么是意外走失的小孩,或是身患疾病,由于家庭比较贫寒不愿意连累家人,便选择离家出走,或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种肯定非常有责任感,反正我没见着过几个。要么是已经死了,或是被骗去传销组织,被骗去黑工厂做苦工,再或者是拐卖到国外去了。

网上还显示,2016年中国失踪人口314万,2017失踪260万,2020则是100万,去年相对于前几年即使降低了很多,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相当于去年每天处于或经历走失状态的人就有2739人左右。一向生活在被保护的环境下的我,对于这些数不清的寻人启事感到十分的难过震惊——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是看不见黑暗的角落。

一个人能选择离去,如果不是被骗,或是得了不治之症,那得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会离家出走,这痛苦是得有多剧烈才会让人想要摆脱温暖的港湾。


外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很少说话,八十多岁还要每天去种庄稼,耕地。每次来我家都是沿着高速公路徒步十多公里,有次还在高速路上捡到一个诺基亚手机,在那个年代算是手机中的王牌了。平时他赶集时,就会用扁担挑着自己亲手用竹子做的簸箕,背篓,去集市上卖。脚上也永远穿的是自己编的草鞋,家里大大小小的工具也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做的一个木盆子,当时晚上泡脚用的,虽然是手工做的,但却不漏水,我们还以为是他买的。以前他在小院子里摆弄那些木头时,我们就会围在一旁看,但是他始终很少说话,最多也只是问问我们冷不冷、热不热、饿不饿,然后给我们塞些钱,叫我们自己买零食吃,即便自己非常节约,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也不会让我们饿着肚子——虽然我们只是好吃。听外婆说他以前当过兵,是在炊事班干活,外婆每次说到这个都会笑。他就算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手上也总会有忙不完的农活,没事做了就去田里逛一逛,去山上砍些柴火,唯一的兴趣就是钓鱼,但也没听说他钓过几次。辛苦了几十年的他,最后也倒在了那田里,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本来说隔年就能搬进政府统一修好的新房子里,他也经常到那儿去转悠,但可惜人已经不在了,搬进新家的那天请客吃饭,也只有他的碗筷没动过。

我脑海中最后的印象是他从医院回到家中,我的父母叫他起来拍张合照时的样子,当时他用力挺直弯曲了一辈子的身板,最后一次露出了久未的笑容。


而我的外婆,则是一个勤劳顾家的典型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饭给孩子们吃,然后急急忙忙将鸡鸭赶到房子外去,再煮点东西喂猪,然后打扫房间,有时候赶集日就会走路去买些生活用品,其他时候就在房子前面的菜园里种些蔬菜,或者去地里帮忙,以前有段时间还养过蚕,大清早就去山里摘桑叶。真正空闲下来之后,就坐在堂屋门口织些毛衣,以前小时候一直穿的布鞋,还有用超级粗的针使劲缝紧的鞋垫,如今再去小镇上逛逛,还能看见一两个摆地摊的老婆婆在卖。

外婆家的房子修在半山腰上,要进村的话,得翻过一座山,那时候的路都是泥路,摩托车也是以前那种非常古老的,只能把我们送到山另一边的山脚处,然后得爬上这座山,到了山腰之后沿着山脉绕着走1公里左右就到山口,接下来就是下山,一个呈“?”形状的盘山公路,外婆家就正好在那个绕了一个圈与笔直向下的路的交接处,房子成倒L字形与公路贴合,公路比房子高,站在房子后面的公路上能直接跳上屋顶,但还是有一段距离,以前想要试着跳上去,但也只是想想。房子前面的菜园前是一垂直的悬崖,有3m左右高,悬崖下面是另一家人的地,再往下就是一片树林,一直延伸到平地。厨房和吃饭在同一个房间,吃饭在门口,厨房在里面——隔墙靠着公路,公路后面是一小池塘,听说里面有鱼,这条路笔直往下到了平地之后,就是新修的房子。厨房左边的房间是睡觉的地方,右边有个小房间是厕所,吃饭的右边有一房间养了猪、兔、鸡、鸭——小时候最喜欢去抓兔耳朵。

他们俩基本上在这儿住了一辈子,唯一出去的时间,也就是去镇上集市买菜,或者是辗转于自己孩子的家里。



中秋节上午,母亲发来几张外婆家老房子的照片,仿佛又看见几个孩子在房屋各个角落跑来跑去,捉迷藏、打弹珠、折纸飞机、跳方格子,抬头看房顶,黑色的瓦砾上有个东西在闪烁着,那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吃了饭,正想睡个午觉,电话铃就响了。

“儿子吃饭没?”

“刚吃了。”

“你看到我给你发的照片没有?”

“看到了,”我不耐烦地说,“为什么现在才找啊?都这么久了,当初为什么不找,现在还能找到吗!”

“能找就找嘛。”

“那行吧。”我走出寝室,在走廊来回走动着,“到底因为什么事才离家出走?这么久都不回来!”

电话另一头沉默了一会儿。

“事情是这样的……


……未完待续


——愿世间的误会都能化解。美,还在等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离家出走的误会-《藏了30年的记忆》-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