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数据思考讲评方法与学生活动

今天有目的练习就来思考几道选择题的讲评吧。

这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中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知识。根据题意可知,平面镜表面比较光滑平整,会发生镜面反射;而白纸表面凹凸不平,会发生漫反射。他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当入射光从上向下照射,平面镜的反射光方向基本是向上的,不会向侧面;而白纸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会射向四面八分。人眼睛从上往下看时,白纸和平面镜的反射光都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人看到白纸和平面镜都是亮的。当人从侧面看平面镜和白纸时,由于只有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平面镜没有反射光射向侧面,所以这时人看到平面镜是暗的,白纸是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这道题各选项选择人数的比例分别是,A为19%,B为58%,C为17%,D为6%·以50人的班级来计算各个选项对应人数。大约29人做出正确作答。另外有9-10人选A选项、8-9人选C选项、3人选D选项。

本道题目属于中等难度问题。它不仅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的理解,而且考查学生的实验与观察能力。本题的讲评策略是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最后抽号提问这题的正确选项并说明原因。

实验现象如图:

实验操作照片
人从上往下看到的现象
人从侧面看到的现象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讨论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抽号提问可以迫使学生把自己的认识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启发全体同学的目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题讲评还可以让学生设计这个观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对比观察的要点、实验的步骤等问题思考中,提升实验能力,深化知识理解。

再看下一题: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因此本题正确选项是B。

这题各选项选择人数的比例分别是,A为34%,B为62%,C为2%,D为2%·以50人的班级来计算各个选项对应人数。大约31人做出正确作答。另外有17人选A选项。C选项和D选项各有一个人。

人有一个错觉。如果同一个物体与人的距离变远,那么人眼会感觉物体变小。选A的同学可能受到这个错觉的影响,而且人数还不少,达到三分之一。为了使这部分同学正确认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从A选项的同学中抽取一位同学或多位同学进行对话。

对话问题设计如下:

1、现在你认为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为什么?

2、你原来选择的是A选项。你原来为什么选择A选项,你是怎么想的呢?

3、物体与平面镜距离改变时,像和物的大小还是相等的,而为什么人眼睛会觉得像的大小变化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正确规律,再进行对话,巩固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

最后再看一下第16题。

这题是多项选择题,综合考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基本概念等知识。本题正确答案是C和D。各选项选择人数的比例分别是:A为19%,B为33%,C为67%,D为83%·以50人的班级来计算各个选项对应人数。大约9-10人次选A、16-17人次选B、33-34人次选C、41-42人次选D。可见还有比较多同学存在疑问。其中B选项的理解难度还比较大。

注意到同学们大多是通过课堂了解到本题各个选项涉及的知识。还注意到这几个选项和生活的联系都比较紧密,有深入研究的意义。所以准备采用课外搜集相关材料,再进行课堂交流的形式讲评这道题。

关于课外搜集材料的要求如下:1、历史上怎么发现月球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发光?2、历史上怎么测出光在真空中、空气中和水中的速度?3、我们早晨看到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还是低?

课堂上,分小组交流各自搜集的材料。要求小组形成共识,且让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了解小组的共识。然后通过抽号,选几个小组的成员来交流这个问题。

不过这种讲评方式似乎很耗时间,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由老师(或能力比较突出的同学)整理出微课材料,再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的素材,那么整个讲评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节约一些。

这里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功能有:1.搜集学生作答情况,记录各个选项得分率,记录选择各个选项的同学。2.从特定范围抽号,比如从选择选项A的同学中抽取一位同学回答问题。3.搜集素材。4.播放微课等。

反思课堂学生活动形式有:1、观察。2、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分工搜集材料、讨论形成共识、代表汇报等。关于小组的组成形式,采用固定分组形式。

回想第4题的选择情况:A为19%,B为58%,C为17%.而一个讨论小组中如果同时有选择A、B、C的同学,并让不同选项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即“我为什么这样认为”),那么讨论可能会更丰富一些。避免讨论中只有一位同学在发言,压抑了小组的讨论气氛。关于小组活动的组织能力,老师还是需要实践进行提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数据思考讲评方法与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