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余绪

【壹】


自行隔离的日子没有感觉在家闷的无聊,每天都有事做,刷新闻,看书,做瑜伽,练琴,折腾好吃的。但也高兴不起来,疫情严峻,更多的是担心不在身边的孩子和家人们。


还在拔去年插的小旗儿——概读一遍《黄帝内经》。时下这等状况,这本书读的心里五味杂陈,心口有呼之欲出的迫切。


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感欢喜。在朋友圈发过两三条有关于从易经角度对疫情分析的内容,还有一些中医学方面增强免疫力的方法,有人劝告或是警告我,赶快删朋友圈,说我风口浪尖上讲封建迷信,惑乱人心。怎么说呢,我认为中医算是对易经实际应用之一的学科,是易经中对医学深入探究的一个领域,话说中医学这位老祖宗走到21世纪愣是给走成了一腔孤勇,我也是替他委屈,中医学也在结合现代科学不断的在进步,知识有领域之分却不曾有等级之分,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相悖的,这没什么好奇怪,多歧为贵。当下我们人类的认知是没有资格去考证国学中一些玄妙的事物的,我们对此保持敬畏心就好。粗暴的肯定一门学科而否定其他学科本就是不科学的。


我的老师告诉我说国家政策也仍是抑制中医,因为很多东西确实不“科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但古往今来,真正前沿的研究还是在从中华文化里找支撑,比如量子力学、超个人心理学、星象学、神秘学等等,读这些,你会发现它们的主体基本就没有超出中国古人的认知范围,只是换了种方式表达和命名而已。中华传统文化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大,这是必然趋势。


《黄帝内经》是好书,大多人觉得它晦涩难懂。余秋雨所言,当你觉得好的作品很难读下去,那就先不要读,如果你勉强自己去读,那么即糟蹋了作品,也糟蹋了自己,强扭的瓜不甜,真正和你生命有关的,总有一天你会读的如痴如醉。


不仅是读书这件事,万事皆有他的因缘际会,令我们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的事情,是那个恰如其分的自己遇到了恰如其分的人事,互不辜负。


好字触目,却不惊心,文字资料是很脆弱的东西,要亲自翻阅,才有意义。



【贰】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自己非常不合群,孤独又另类,疯狂的跟自己较劲儿,我好像是天生的友情绝缘体。现在看来,这些感觉都是真的,现实也是这样,童年孤僻,少年孤独,成年孤单,后逐渐顺遂,变得稍好些,朋友很少,却都是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心,如此甚好。


我记事较早,两岁多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是那种明察秋毫的记忆,很多很多细枝末节,清晰到在什么样的季节什么样的天气穿了一件什么颜色什么质地的衣服,领居家的电视机里又放了什么节目。


那时候最让我感到快乐自在的事情就是住在奶奶家的日子。


从照片可以看到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姑娘,老了之后也是个喜欢打扮的体面老太太,也经常把我打扮成一可爱又光鲜的小人儿。我从小寡言,看到喜欢的东西从不敢主动向大人要,奶奶却像是钻到我心里瞧见了似的,经常带我出去玩儿,一玩儿就是一整天,穿大街走小巷的看热闹,给我买各种新奇玩意儿和花裙子小皮鞋,我表面上不声不响的,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的去表达谢意,但更多的是乐开了花的喜悦。奶奶满足了我那各种花里胡哨的小小的虚荣心,那个时候奶奶不仅是照顾我的长辈,更是陪伴我的好朋友。

那是段放纵的时光,对于童年时代,越少的束缚就意味着越多的快乐,不仅自在,还可以暂时逃离自己家的压抑和孤独,直到现在,那仍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段可以称得上万事胜意的日子。


后来也遇到过可以做朋友的人,内心欢喜,有的一直在身边,有的没有再联系过。我们都不太喜欢那种被安排的生活,如果无法见面,就不去见面,不喜欢受人情世故的规则所困扰,那就当做是这漫长时间里的一次长久的分离,即使它有可能是最终的分隔。


我喜爱的很多事物本就不属于大众范畴,这样的我孤独不合群也是正常,心里能够和解即可,凭着喜爱会坚持下去,但就是这样的我也有人愿意接近着。


发现一个人一件事的闪光点可能只需要一秒钟,守护她的闪光点却需要漫长的时光。


感谢陪在我身边的你们,愿意对我付出这样的温柔,和持久的善意。


【叁】


元宵节那晚做了三个菜:醋溜白菜、新奥尔良烤翅、炸豆腐皮卷火腿,还煮了黑芝麻馅儿的汤圆,发朋友圈说在家随便吃吃,遭到诸位“嘲笑”,说这么讲究哪还能叫随便吃吃,看起来有点丰盛实际上都是些省时简单又好吃的菜,大家是泡面看久了,见到炒白菜都嘴馋。


客厅那边电视开着,听到央媒所报的仍旧多是好消息,这个国度确实非常喜欢营造祥和的气氛,大概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吧。然而祥和并不是建成多少医院、派去多少医疗队、拨了多少款、运送了多少物资就能“粉饰”出来的。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不得辞其责。真正的祥和是需要用事实来说话,是能把疫情控制住,能把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解救出来,只有这样,那些逝去的人才没有白牺牲,民众们所做的努力才没有白费,也才能让人民真的感受到希望。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应该是让活着的人能活得更好,当然还有唤起更多的人的良知与醒悟。


这是头一次在家跟老公大眼瞪小眼的过元宵。

往年都是大家一起回奶奶家,爷爷要做好多好吃的,满满一桌儿菜端上来,把电视拨到元宵晚会,大家也其实都顾不上电视里演了什么节目,只听个音儿,倒上酒和果汁,捉起筷子,元宵节的气氛就来了,快吃饱的时候,全场压轴的是那快赶上狮子头一般大的元宵,我爷爷自己包的,瞩目且惊心,它是五仁馅的。最后在“元宵佳节”的由头下硬吃了一个,借“好事成双”的劝说下再撑下去一个,直到撑的裤腰带勒的慌时才被批准离开饭桌。


今年元宵节,爷爷不在了,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也没有聚,平时拥堵的马路上现在只有稀稀落落的车辆经过,路上冷清的看不到行人,窗外划过零星的烟花,偶有几阵鞭炮声,眼下多日紧张惨淡的气氛好像被花火划开了一条缝,心有戚戚焉。


以前是最不喜欢节日里嘈杂热闹的排场,觉得闹腾,吵的心里聒噪,现在回忆起大街小巷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那熙熙攘攘的街景里,清晨坐在巷口的早点摊儿上,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吹去上面的热气,第一口喝到浮在粥面的米油子,味觉被唤醒,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十五那天跟我妈通视频,她说早上梦到我爷爷了,梦里并不觉他是已逝之人,看到爷爷还是头发乌黑衣着整洁的样子,待他开口说了半句话也没听清说了什么就醒了,醒来好半晌,才想起他已经走了。

我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再梦到过他,上次梦到他时是我过生日那天晚上,夜里迷迷糊糊的好像半醒了,非常清晰的感觉到他站在我床边,心里也没有害怕的感觉,脑子里努力的想转过身睁开眼看看他,身体却沉重的不听使唤,他就这样站了一会儿后走出了房间。后来那晚又在梦里见到了他,他告诉我说他在那边过得很好。



【肆】


近日天气和暖可人,夕阳扑在家里的文竹上,细枝嫩叶温柔如宣纸一般,向窗外望去,像是儿时的光景,世间很多人事聚散有时,要放下执念,祛除妄念。


民间有俗语“天官赐福”,说的就是上元这日,愿千祥云集,消诸不祥。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有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