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退市,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两天,被宝洁退市刷屏。而在这之前,通用电气作为最后一只道琼斯指数创始成分股,2018年6月被踢出指数。2012年,当时最大的PC厂商DELL退市。而索尼公司,每年都会被“破产”刷几次频。

首先来说,宝洁这次退市,是从法国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除牌,之后宝洁股票将集中在纽交所交易。而在此之前,宝洁的股票99.9%是在纽交所交易的。所以,这次退市,按照宝洁的说法,只是一次正常的调整而已。

其次,宝洁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这些巨无霸的大企业都有可能遇到的:业绩下滑,增长乏力。正如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年轻,企业也会有成长期和衰退期。

一、你的优势,很可能会成为束缚你的劣势

有句话说到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宝洁作为中国日化行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成立于1837年,已经有182年历史。其多品牌战略一直是营销教科书的经典案例。最多的时候,宝洁旗下有300多个品牌。

那时候我们去超市买日化,不管你买潘婷、还是海飞丝或者沙宣,随便,因为反正都是宝洁的。

在中国市场,宝洁一度占据日化市场60%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波高峰。

但是,就如大自然物种的进化。你在一个方面进化的极致,也就意味着你的发展和资源分配,将围绕着你的这个优势前行,这种路径锁死,使得你最大的优势,在另外一个方面,变为你最大的劣势。

宝洁的巨大体量和多品牌战略,曾经在中国市场一枝独秀。但是,大企业、品牌过多所致的品牌创新的速度过于缓慢,加上营销策略过于依赖传统媒体,造成在急剧变化的中国市场,它已经沦为“妈妈的品牌”,逐渐被年轻消费者所遗忘。

而它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则更加灵活和贴近消费者。这也是一种创新者的窘境,强大的大象,尾大难掉。而小蚂蚁则可以灵活随市场而变,从市场边缘崛起。

宝洁也看到了这一点,从2016年开始,大幅消减旗下品牌至60多个,同时在中国市场和阿里巴巴合作,在电商和新媒体营销上做出尝试。

就如企业有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转型期,品牌同样面临这样的周期。尽管品牌很多时候会比企业存在的时间更长,但是,没有走出转型期而没落直至消亡的品牌, 应该不在少数。宝洁做出了调整,但是从数据来看,并不能说它已经成功转型了。

二、品牌也要与时俱进

宝洁的日化品牌中,有很多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本土化落地中,“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的宝洁日化,曾经是高档和时尚的代言人。

但是,中国这40年来的高速发展,使得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观念,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果品牌如果不能随之变化,还是以老一套的做法来应对新的消费者,可能的情况,就是被边缘化和遗忘。

不仅仅是国外的品牌,国内的消费品,面临同样的境遇。比如说李宁,曾经是中国运动服饰的标杆,但是后来年轻人更多的消费阿迪、耐克以及新百伦等品牌,李宁不再时尚,慢慢被年轻消费者忘却。

同样的,想太平鸟、美特斯邦威、百丽鞋业等曾经的巨头,也在市场中不断调整,摇摆和变革,有的转型成功,逐渐被年轻人认可,比如太平鸟、李宁;有的始终没有走出原来的路径,黯然退场,比如百丽。

在时代的变化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顺势而为的才能在浮沉中屹立浪尖。小企业在探索,巨无霸们,同样在应对,尽管他们的结局仍未可知。

所有的企业,最终可能没落。但是品牌和精神,可能有更长时间的延续。宝洁的困境, 并不是个例,而是所有企业可能面临的。

所以,不管是壮士断腕的GE也好,还是退市后又在谋划上市的DELL,亦或是正在转型中的宝洁,这一路上的波折和变化,是自然的常态。积极应对,在发展中求变,才是应对的方法。既然如此,在宝洁归来的路上,换帅也罢,缩减也罢,退市也罢,其实不再重要。就如苏轼所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洁退市,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