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回家路》:专心致志的做个孩子,活的匆忙会错过很多东西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

我对你的爱,连天空都容纳不下。 《长长的回家路》是瑞典畅销书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私人小说,因为这本书主要是描述他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以及他和他儿子之间的日常温情生活。父子亲情是他小说的基调,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和暮年的老人,在他看来,只有老人和小孩才会真正的生活,而不是像成年人那样被各种生活规则束缚。 遗忘的重新被想起,怨恨的终于被原谅,想念一个依然在世的人,我们都该学着如何说再见。 小说用爷孙,父子对话的形式,错落的时间差,跳跃的记忆情节,以及三代人之间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即将失去记忆的爷爷和儿子孙子之间平淡却难以告别的爱。爷爷对孙子诺亚一边陪伴一边遗忘,对儿子一边抱歉一边告诫,对妻子一边想念一边期待重逢。记忆在消逝,但是爱的主题却不改变。面对不可逆转的衰老问题,我们只能学会从容的告别即可。 小说通篇都是用诙谐和缓慢的文字来表述三代人之间不想说再见的爱,让读者藏身于亲情中温馨愈疗着现实中的自己。而我却只看到了爷爷对诺亚成长的启迪:孩子,你慢慢来不要太着急,先专心致志的做个小孩子吧! 所有的成年人都充满怒火,只有老人和孩子才会哈哈大笑。 孩子,你慢慢来,太着急会错过很多东西 诺亚学校的老师让他们写一篇作文:讲一讲长大了之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诺亚回来告诉爷爷,说因为这件事他让老师生气了,爷爷只是温和的看着他,问他写的是什么,诺亚说他写的是我想我还是先专心致志的做个孩子吧!爷爷笑了。 在我们身边,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都是以后想当科学家,飞行员等等,如果谁写了一个我想成为一名老师,说不定都会被家长或者他人嘲讽为没有远大理想。但是我们都忘记了,父母小时候也写过同样的作文,他们的理想就因为一篇作文而实现了吗? 睿智的爷爷对诺亚的答案是肯定和鼓励的,不只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从诺亚能够毫无保留的告诉爷爷他让老师不开心了开始,我就意识到,在诺亚心里,他做任何事爷爷都是支持他并且是默许的。因为爷爷知道,诺亚不用太着急去迎合大人,得让他有足够时间做个孩子,他会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在诺亚小时候还是做个孩子吧,在他一生里最好的时光中,以诺亚的年纪,他足够看清世界运转的规则,但同时他也足够年轻去对这些规则不屑一顾。 诺亚的双腿悬在长椅边晃来晃去,他的脚还够不着地面,可他的头脑却能抵达宇宙的任何地方;他来到这世上还不久,没人能把他的思想禁锢在地球上。这是暮年老者对于充满希望的新生命的期许,我的记忆在消失,而孩子对外界的感知才开始,所以孩子,慢慢来不用急,你有舒适生活的力量。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到: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恶事,没有必要让两岁就开始直到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我们身边太多拔苗助长的案例了,每个孩子还在娘胎的时候,都已经被一系列的计划安排好了。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放在了各种赛道上面,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已经学会了奔跑。 闭着眼睛向前,无暇顾及赛道外的风景,也来不及融入比赛的伙伴,孤身起飞的日子,连父母都是陌生人。 与其说孩子你慢慢来,不如对父母说,妈妈你不要急,我会用我的能量来到达终点,在这之前,请让我用我的节奏奔跑,一边吸取一边释放。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有的父母从怀孕开始就在为肚子里的宝宝做计划。只等着他出生,就把孩子丢到人生的跑道上面。这种急于求成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在孩子年少时,父母做的应该是陪伴式教育,让孩子在心智发育时适当的学习,而不是只以孩子成绩为标杆,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急功近利的培养模式正在大规模的被家长复制,他们把孩子当成了微型成年人,用成年人的接受能力来要求孩子,慧极必伤,吃饭太快也容易被噎住。 17岁就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魏永康,却在20岁时,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学校劝退。“东方神童”的大起到大落也是一个拔苗助长的悲剧。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在儿子两三个月时就教儿子认字,读唐诗给儿子听。魏永康2岁左右,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他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大学毕业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这绝对是一个一出生就被妈妈丢在奥运会赛道的孩子,而且他还赛出了冠军成绩。 但是令人唏嘘的是,他跌落神坛也很快,20岁时,因为在大学只知道学习,对于学习外的事情一概不知,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欠缺,而被学校劝退。家长过度注重学习,只在学习上引导,生活方面完全代劳,虽然他在成绩上以火箭的速度成长,但是下跌时却已重力加速度下降,最终泯然于众人矣。 小时候过度生长,父母只看中外在的学习,如果没有适度的心智成长加以辅助,坡脚型孩子就出现了。小时候的优秀应该高兴,但是先打基础,厚积薄发才是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长长的回家路》中,诺亚的纯天然慢生长是我们现在快时代中的孩子稀缺的榜样。 那些活的匆匆忙忙的人会错过很多东西。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 负债百万的詹青云在《奇葩说》第六季火了,这位女孩的传奇经历被家长津津乐道,而她最受父母关注的是她的学习经历,因此她也被大家戏称:“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学霸”。 高二以前的詹青云一直是班里面垫底的学生,连老师都对她同样是老师的妈妈说:她不如直接去技校学个一技之长傍身。这时候的妈妈没有着急上火,不是逼着孩子一定要提高成绩,而是选择了等,在等待的过程中,配合着孩子的成长节奏,培养了詹青云喜欢阅读的习惯,以至于她最后考上了哈佛。父母的不心急教育,慢节奏的培养,让詹青云有了厚实的底蕴,继而在高二开始爆发。 《长长的回家路》中的爷爷,和詹青云的父母,他们应该都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知道他们的长处,所以没有急吼吼的要求孩子而是顺应节奏,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 那么很多父母会问:我要怎么样让我的孩子像孩子该有的样子成长呢?下面是我的三点建议: 每个孩子都在复制父母的行为,你要做好自己的模板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你往左,他会跟着你的脚步。如果妈妈喜欢化妆,孩子会注意路人的口红,如果爸爸喜欢玩游戏,孩子会对手游感兴趣。我们大人的行为在孩子身上出现折射。同样的,如果你想孩子优秀自律,你也得和孩子一起习惯自律。 让孩子人性的阅读,不会学习但是要习惯阅读 我们不要为了读书而去读书,小时候为了考试而读书,是应试教育下的悲哀,如果我们想要有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吧。没有哪个成功的人不喜欢读书的,让孩子学会在书的方寸间遨游漫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哪怕是一本漫画书也好。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孩子好动。培训班老师说,你家孩子接受能力差。学校老师直接告诉你,他如果上课再打扰同学,你们就带他回家吧。你会直接质问孩子,还是一顿打骂呢? 会不会有第三种选择,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好好的和孩子去一趟书店,回来的路上随意的聊天呢? 自己的孩子,相信就可以。 《长长的回家路》,温暖的爷孙情,也让我们父母看到了养育孩子中的慢节奏的好处,有幸遇见与你分享。

系统小说网 kuwx.net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长的回家路》:专心致志的做个孩子,活的匆忙会错过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