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有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想,这是《围城》这部小说里最经典的,流传最久的一句话了吧。《围城》小说成书于1946年,钱钟书用两年的时间沉淀出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好的内容可以高于生活,但不能脱离于生活,就像钱钟书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担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书中观点很鲜明,钱老已经告知我们,事实上所有的故事都是烘托这样一个主题一样,给人物角色增添几分亮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

    婚姻,职业,家庭等等,都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但不同的是,出来的人之前拼命地想进去,进去的人又拼命地想出来,日复一日,重蹈覆辙,一幕幕都在上演,变得是人群,不变的是规律。婚姻,事业,总能说出别人的好,看不到自己的好,我想这也是人之本性,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也可能囿于缺乏感恩之心,抑或者总是想尝试些许的不同,如此一来便很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纵观我们的社会,不就是一幕幕围城的上演么。婚姻,夫妻生活本身就少了些许恋爱时的激情和心境,过日子不同于谈恋爱,人生也不能永如初见,日子一长,各种矛盾和冲突便接踵而来,令人猝不及防,处理的好,日子照样过下去,处理的不好,便开始各种嫌弃和各种向往,早已忘记当初的牵手和誓言。总总觉得他好或她好,时常又伴着无限的后悔,殊不知在后悔之前又都羡慕已经成家的人。结婚的羡慕没结婚的自由,没结婚的羡慕结婚的家庭圆满,人总是在各种矛盾和对比中寻求着平衡,这种平衡更多是心里上的平衡。再比如职业,公务员觉得医生不错,医生觉得教师不错,教师反过来羡慕公务员不错,如此尔尔,不胜枚举,我们在总结别人的时候总能列出许多个优点,我们在总结自己的时候总能列出许多个缺点,似乎当初不应该是这样。若真的如我们所愿,单了身,换了工作,可能又会回到当初的心情,羡慕结婚的,羡慕其他职业的,循环往复,许多人也就在这循环往复中度过此生,却从未发现自身以及身边的美好。

    人都有虚荣心或者自尊心,就像谈恋爱的小青年,永远都是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工作也是这样,无论自己过得多么苦逼,永远要把光鲜的一面展现给身边人,时间一长,便暴露各种问题,便不是靠各种语言来展示自己的美好,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崩溃无法承受之时也就是放弃之时。其实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婚姻和一劳永逸的职业,真正让许多人羡慕的婚姻或职业又有多少,又有多少能成为钱钟书和杨绛一样的婚姻,这样的婚姻多半存在于神话之中,神话不是现实,无法照印彼此。每个婚姻,每个家庭,每份职业都有光鲜的一面,也都有苦累繁重的一面。明星看似风光,实则无自己的隐私,处处接受曝光,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被放大到大问题,一不留神还会遗臭万年;教师看似寒暑假时间充裕,殊不知平日里受过多少气,费过多少口舌;医生职业神圣,但也时常承担各种压力;私人老板财大气粗,实则在外打拼受累,各种应酬凡事都是一分为二,我们有自己的光鲜,当然有自己的苦累,不用去过多的羡慕他人,更不能用他人的光鲜去对比自己的苦累。我们只要守住身边的一个个小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亮点,明白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实际可能远不如表面来的光鲜亮丽,你会发现,围城有时候也能突破过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