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家长应关注这3点原因

最近,月月妈妈很是苦恼,平常很乖、文静的月月,不知何时起经常和小区里面的小朋友吵闹,严重起来还会咬别的小朋友。


这不,就在前两天,月月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游乐设施地方玩,和往常一样,月月和其他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但正玩得起兴的时候,妈妈们突然听到一个小孩的哭声。

几个妈妈连忙过去查看究竟,这才知道月月咬了一个小朋友,月月妈火了,动手打了孩子,月月也无辜地哭了起来。

相信很多父母也碰到过像月月这样咬人,或者说啃东西的时候,对于这种情况,不少宝妈可能觉得孩子是故意这样做的,所以往往都会出言或者出手教训。

但事实上,当你了解了宝宝咬人的真实原因后,可能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了!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咬人的行为呢?

首先,在这里必须明确的告诉各位家长,孩子咬人并不是“恶意攻击”,也不是说孩子变坏了,因为宝宝出现咬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下意识做出来的动作,所以基于这一点,家长都应该杜绝“恐吓”、“谩骂”以及“打骂”的教育方式。

那么到底因为哪些原因,孩子会下意识的“咬人”呢?这个家长一定要了解,从而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1)需求没有满足,发泄情绪

1—2岁的孩子,可能前一秒还安静乖巧,下一秒就爆发了洪荒之力,突然暴躁起来,有些呢可能就会出现咬人的情况。

其实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跟孩子大脑掌控情绪的“杏仁核”有很大关系,杏仁核在宝宝出生后,就比较成熟,它支配着孩子对外界事物产生情绪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杏仁核也被称之为大脑的“恐惧之心”,主要负责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比如说有人要抢自己的东西,或者有人凶了自己,杏仁核就会告诉孩子有危险,孩子就会第一时间下意识地产生反应,或者攻击,或者逃走。

而在我们的大脑中,除了控制情绪的杏仁核之外,还有掌控理智思考的“前额叶”,和杏仁核不同的是,前额叶发育相当晚熟,一般从孩子2—3岁才开始发育,而前额叶主要掌管分析、思考、判断的工作,被称之为大脑的“理智中枢”。

发现没有,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大脑的运行方式其实很简单,接收外界信息—杏仁核感受到危险——发出情绪指令(咬人)/做出身体反应。

所以说,孩子下意识的咬人动作,其实就是发泄情绪的一种表现方式,尤其是在这个阶段内,孩子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表达愤怒,从而肢体上就会出现类似咬人的动作。


(2)孩子开始长牙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4—10个月的时候,乳牙就会相继萌发,当然基本上都是两个大门牙先长出来,专业术语是中门齿、中切牙!

那么在长牙的时候,孩子的牙龈会感觉到又痒又痛的感觉,当宝宝受到这种刺激的时候,也会出现咬人的情况。

在这里呢,也给大家科普一下孩子长牙数量和年龄之间的一个关系,这样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宝宝长牙期的不适,从而做好护理工作。

牙齿数量=孩子月龄—4(6),比如说12个月大的宝宝,长牙数量应该是8或者6,以此类推!


3)孩子进入口腔敏感期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口腔敏感期会在6个月大的时候来临,这个时候,宝宝的视觉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他会通过“口”来认识周围的一切。

在口腔敏感期内,孩子会出现吃手、把东西放嘴里、咬人等表现,那么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宝宝的各种“吃”,也一定不要全部杜绝,因为一旦阻碍孩子用口去探索世界,那么可能会增加敏感期的时间,例如有些宝宝,可能到了三四岁,还会有吃手、咬人的情况。


所以在确保孩子所吃的东西健康卫生,材质安全的状况下,还是应该多让孩子用口去探索,除此之外,不要给孩子带手套,因为戴手套会影响孩子的触觉感知,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当然,孩子若是经常吃东西,应该做好清洁卫生,对于一些危险的物品,也应该提前放置的远一些,避免宝宝接触到。

作为家长,我们既然知道了宝宝咬人其实并非自己的本意,首先我们要做到共情,其次如果发现孩子有咬人倾向了,就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最后,当孩子出现咬人的行为后,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家长一定要跟孩子多交流,明确咬人原因,从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比如说社交这方面,都可以全面的促进孩子的成长。


孩子咬人,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恰恰说明孩子的成长发育,正是稳步的进行中,而作为家长,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后,一定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切勿使用打骂、训斥这样的方式,因为一旦这样,会给孩子身体发育以及心理,都留下一系列的伤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家长应关注这3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