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 奴(10)

    公元1271年古匈奴的继承者蒙古人建立了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将近80年之间,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继承唐朝的强盛,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因马可波罗而真正意义上了解中国。元朝首次将蒙古地区,新疆地区,青藏地区,云贵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纳入了版图,元朝的幅员辽阔,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唐朝时的丝绸之路,西域各国初次接触来自中国的精美丝绸,茶叶和瓷器,但唐时并不是中原人托运着货物,翻山越岭,穿沙漠走戈壁到达欧洲的。这是一条沿着河西走廊的古商道,唐朝人接力式的传送货物。唐人到达嘉峪关后,把货物卖给西夏党项人,党项人再把货物专卖的西北的突厥人那里,再有突厥人手里进入西亚各国,最终到达欧洲,在古丝绸之路上土耳其人也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

  蒙古人在中原只是昙花一现,公元1368被朱元璋赶回长城以北,明朝建立,后来定都北京。明朝建国276年,前80年几次越过长城进行北伐讨伐北元,后80年土木堡事变之后进入防御阶段,和北元(蒙古人退出长城之后,以北元的称呼继续统治漠北400多年)庚戌之变之变后和蒙古人转入和平相处阶段,明朝文献统称长城之外民族为蒙古。明朝时期把北国国土面积以长城为界,长城在这个时期,是明朝北部边境最重要的国防设施,调来布防的军人叫戍边军人。明朝这种严密防范和隔绝塞外蒙古人的交往,为几百年后外蒙古的独立埋下了祸根。

      公元1583年退回东北老家的女真人经过几百年的消停,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之间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再一次重振雄风,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族 ,国号为“清”。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建立封建王朝大清国,建都北京统治中原267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族这个历史上唯独两次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结束。

    从秦始皇时盛极一时的匈奴,正真被彻底驯服是两千多年后的清朝,满清在入关之前就征服,分化瓦解了蒙古各个部落,从康熙开始用了一个半世纪才彻底剿灭了桀骜不驯的蒙古准格尔葛尔丹部,蒙古归顺满清王朝,曾经震撼世界的蒙古人,从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至此我们再重新捋一捋匈奴人的历史脉络。

    再回顾一下华夏民族的起源传说,抛开在中华大地上发现的猿人遗迹不说,单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公共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谈起,故事反应着远古时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先民的适应自然,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传说。

  从渔猎到采集再到耕种,从流动到定居经历了两万年左右,大概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先民逐步学会了农业耕种,有了固定的耕地随之必然产生固定的住地,围绕着耕地慢慢形成固定的村落。为了争夺耕地先民之间争斗不断,相互驱赶掳掠,胜者占有依山傍水气候湿润,最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失败者远走异乡它方。

    绿色经济促使人与人之间必须和平共处,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单靠武力解决,资源有限争斗则两败俱伤,有效的保证各自利益,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智力发展方式,在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理智取代暴力,人的性格逐渐平和,约定俗成的固守在各自农田周围,鸡犬相闻而又互不相扰,所以有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特色社会现象,随机产生礼仪之信为上的社交礼仪。假使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那么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就是讲着不同方言,生活习俗不同的诸多民族了。这种痕迹至今都能感受到,比如先期到达闽南山区的人,称呼后期迁徙来的人为“客家人”其实他们都是同根同族的华夏人。

  而败走远方的先民,仍然保持着丛林生存法则,各自的活动范围虽然非常广阔,但维持生命的物资稀少,为了保证有限的资源,消灭一切擅自闯入者,在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的边远地区,没有复杂的社会生产关系,生存是第一位的,有个强壮的身体,是保证人类繁衍生息的第一要素,因此环境迫使这部分人性格变得剽悍,他们四处迁徙,在迁徙途中还不时和狭路相逢的对手交战,相互掳掠融合,因此北方各个游牧渔猎民族之间,语言基本一致,风俗习惯也基本相同。所以不同地域之间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匈奴即山顶洞人沿袭下来的人种,极有可能和夏朝有着某种联系,在历史演化的长河里,慢慢和华夏先民渐行渐远,以至到秦汉时期被称作匈奴,后来又被称作胡人,柔然,鞑靼,蒙古。而鲜卑,契丹,女真曾经都是匈奴的后裔。追根溯源的话,恐怕匈奴和今天的华夏民族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当然这都是具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所研究的话题,各位朋友如果觉得不妥,把我所写全当“酒后乱言”大可不必当回事,只当做一种消遣娱乐就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匈 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