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了红楼梦的坑,就一直出不来,而且在坑底待的还挺舒服。每次读都能有新发现。每次爱上的角色都不同。
再读红楼,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既不是宝黛之恋,也不是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而是探春。
她身上似乎柔和了很多人的特性:李纨的传统保守,凤姐的精明能干,宝钗的才华,黛玉的脱俗,湘云的豪爽。在我看来探春真的具备大女主的所有特质。
探春是贾政和妾赵姨娘所生,在贾家四姐妹中排行老三,是庶出的小姐,按说她的生母和胞弟上不得台面,大概率她也就该伏低做小,夹着尾巴做人。可她偏偏活的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面对赵姨娘的卑琐,她干脆不认亲娘,她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大概率会有人觉得探春冷血,但是我觉得这是探春自己拎得清。赵姨娘和贾环都不是能靠得住的,她要是想在复杂的贾府里立得住,就得拎得清。
就说现在,一部欢乐颂,炸出多少“扶弟魔”。多少人身不由己,被原生家庭吸血而不得解脱。
在第六十回里,赵姨娘因为贾环被戏弄而跟宝玉的丫鬟打架,探春是这样评价她的母亲: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算计。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挑唆的,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
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挑唆的。
看看,探春看似是与母亲划清界线,但实际也在用自己的能力保护着她。如此的隐秘不留痕迹。
而她的优秀还不止于此,在第五回里判词写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至于才情,不说别的,大家对比下这两封写给宝玉的信:
探春写:
贾芸写
二者对比,云泥之别。探春是餐风饮露的脱俗,贾芸谄媚的让人不适。探春一首簪菊,被宝钗赞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
就连黛玉第一次见探春就说: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可探春拥有的不仅仅是才华,还有不输凤姐的能力,可能比凤姐还要强些,我甚至觉得她是最像贾母的人。
在抄检大观园中,还没搜到探春的住处,她就已然得到了情报,所以她命丫鬟秉烛开门而待,这画面感极强,你不是要搜查吗?我开门等着你!王熙凤一众人到了解释说:丢了东西,就搜一下洗洗嫌疑。
探春第一个站出来护住自己的丫鬟: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说着便命人一一打开。
凤姐就跟着赔笑,平儿跟着关的关,收的收。
探春接着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试问这个时候,哪个丫鬟不心怀感激和敬畏!不得对探春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
更为可贵的是探春是贾府第一个看见家族的败落,发出警示的声音:可知这样的大家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可见她是有大局观和前瞻性的,在抄检大观园这一节,她强势护仆,有理回击,趁势发威,不惧强势,尽管如此她还是为家族即将没落而痛心。这一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探春。
之后在王熙凤病倒时,探春曾短暂的管理过贾府。一开始仆人看探春年纪小,便不把她放在眼里,可三四日后,几件事情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探春比凤姐强在读书识字,强在性情和顺。若说凤姐靠威压,那探春胜在恩威并施,奖惩有度。探春年龄虽小,可很有产业观念,兴利除宿弊,治理大观园,把大观园当成产业在打理。
在面对亲生母亲的胡搅蛮缠,她还能对事不对人。头脑清醒,立场分明。这十分不易。王熙凤都替探春可惜:没有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
贾府除了进宫的元春,剩下的迎春懦弱,惜春冷情,而探春比较难得,在复杂的环境下,活出了自我,清醒自知,冷静自持。
没有因为身为庶女而自卑,没有因为母亲卑劣而自怜,反而迎难而上做了最好的自己。不得不让人敬服。
就像王熙凤敢随意欺负拿捏她的生母赵姨娘和贾环,却从来不敢轻慢小看探春,由此可见,个人的体面和尊严都是个人自己挣来的。更是我们应该从探春身上学习的,不要抱怨环境,要升级自己。
探春最后的结局是远嫁,在当时看来骨肉分离,远离家乡这是悲剧。但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在大厦将倾之时,提前抽身。而以探春的能力,我相信她在异乡或者任何地方都能生活的很好。
没落贵族小姐远嫁他乡,据说是偏远的地方小国做王妃。这不妥妥的大女主吗!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一个问题:一个人从未经历过困苦,一直幸运,是幸还是不幸?看了探春我就释怀了,生命里如果半分波澜都没有,有求必应,有愿必得,那样的生命不够有张力,不够饱满,不够有趣。
而清醒大女主探春,从不向命运屈服,不因出身而自怜,不因糊涂娘,废柴兄弟而自伤,不深陷,不自耗。看起来更应该缩在角落的人,偏偏如珠如玉,如明火般活在人前。可见环境只是表面困境,实质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