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一直想写篇日记,纪念那些美好的相遇。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害怕这些拙劣的文字,描绘不出当时的感动。

有时候,心情似天边一抹微云,时而缥缈,时而朦胧,我仿若一个蹩脚的画师,眼里有风景,却只能空悬一只笨拙的手,任画笔被风吹干,画布空余寂寞。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作家,《女孩之城》和《万物的签名》,看了两遍仍不舍得放回书架,假若我有一个特别珍爱的女儿,我会把从书里摘录的笔记认真整理,一笔一画的誊写在淡蓝色的信笺上,当作礼物送给她,我会告诉她,这些箴言我年轻时未曾做到,但我视它为迟到的智慧,和今后的指南,希望你在它的启迪下,成长为比我优秀比我快乐的女孩。

有段时间诸事不顺,人在颓废与不安里打转,修身养性与成功学的书或讲座,让挫败感加剧生长,那时我曾感叹,多想读一本书,主题是失败和流浪,背叛与伤害,无关幸福,不谈荣耀。

我期待这样一个能给我带来启迪的故事,关于成长。我希望它是感性的,真诚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遇见玛德琳•米勒的《喀耳刻》,正逢其时,它改变我很多——当然,心理上的。

我喜欢主人公喀耳刻,她年少时的卑微与挣扎,完美契合了某一时刻的我自己——平庸、嫉妒、且不甘寂寞。我们的不同在于,喀耳刻选择了忠于自我,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她犯错,认罚,学习,成长,最终独当一面。她始终选择独立和自由,哪怕代价是流放与孤独。她曾为爱画地为牢,最终斩断枷锁,拥抱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人生。她用一生的磨难与辉煌告诉我,人,必须先有自我,然后才成为女人、爱人、母亲。

向来轻视自己的软弱,可或许,我真正的耻辱,从来都只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孜孜以求的所谓自由,因为缺乏独立且坚韧的底座而显得轻浮——我与喀耳刻的区别所在。这区别既令人羞愧,也给人力量,二者我都需要。

遇见一本书,如同遇见一个人,而最好的相遇是李白与敬亭山的相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于我,遇见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和玛德琳•米勒,我感到很幸运,如果明年,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那就完美了,我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