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心》-9

世界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解脱

1、瑜伽所服膺的是数论派哲学,数论派将世界分为两个范畴:一个是纯粹意识,一个是物质。纯粹意识是人真正地观看与感知所在之处,不会改变;而物质则持续改变,并包含一切万物,其中包括心识、思想、感受与记忆。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被纯粹意识观看、感知到。

2、瑜伽认为,瑜伽被创造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环境,让我们了解自己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我们真正了解之后,便达到了解脱,而物质的目的也就完成了。体验到解脱的人,会如实地认识物质,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3、摄心的核心概念是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是心识毫无旁骛地集中在一点的状态,这一点可以是任何东西,但一定是单一的对象。摄心十分接近于禅那,即沉思或冥想。

4、摄心产生于接触,而禅那造成联结。摄心是单一的方向,禅那是双方的流动。

5、有一股力量想要做练习,而另一股出自旧习惯的力量,却想要阻止我们。这说明了一件事:我们若想练习,就必须付出努力。而那个我们不需多做努力就能开始练习的时刻,便是禅那。

6、《瑜伽经》里说:“修习是必要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我们必须向着目标,持续往同一个方向迈进,越是如此,就越不会为其他选择分心。不断持续下去,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再需要提醒自己:“好了!来做点练习吧!”就可以自然开始练习。

7、摄心、禅那的区别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学生,必须写份报告,而你已经有了基本的想法,那么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集中精神的时候,即是处于摄心状态;等到你努力想通问题,并写在纸上的时候,就是处于禅那状态。

8、那么在这个例子里,什么时候是三摩地?

想象一下你写到一半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于是决定先休息一下,做点别的事。不管你决定做什么,做到一半时,你灵光一闪,知道该怎么下笔了。在此之前,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写完整篇报告,但这时却突然知道了。于是你坐回书桌,把报告写完。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完全和研究主题合一,所以很快写完了报告。这个时候,就叫做三摩地。

9、所以,禅那和三摩地的差别就是,在禅那时,我还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而到了三摩地,知识则是自然地涌现出来。

10、瑜伽的终极目标,是永远正确地观察事物,因此也绝不做出往后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瑜伽之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