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军营的兵都是一张白纸,需要认真、用心去描绘。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题记
01.楔子
一般人理解,穿上军装走进营区就是一个兵了。其实不然,不经新训不授衔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兵。
这期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入营至新兵下连前(期间还可分为授衔前和授衔后两个阶段,授衔往往在新训中后期),叫新兵单独训练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新训结束分到连队,新老兵混编阶段。
有个俗语叫新兵蛋子,这个称谓就是从新兵到老兵整整一年的时间(上年度老兵走了,你才称为老兵,所以俗语讲: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因此,新兵连是每个兵的起步阶段,打基础阶段,摸底阶段,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打的基础什么样,综合素质怎么样都由此阶段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年以后,我在某报刊发一篇《强体能从源头抓起》文章,强调的就是新兵体能训练达标的重要性,这个“源头”就是新兵。
新兵连生活丰富多彩,影响至深,甚至影响一生。
02.新兵连里第一班,累并快乐着
我们四连的新兵按序列是新兵二连一排。编成五个班,不到40个人,来自黑吉湘三省。
我们是一班,也是队列示范班。整个新训3个多月,主业就是训队列。不但占领了我们训练的全部,业余时间几乎都用上了,为的是训出成绩,争得荣誉。
别看看似简单的立正、跨立、稍息、停止间转法、齐步、跑步、正步、蹲下、起立等动作,要达到全班整齐一致、动作到位,不精雕细刻、一步一动是训不出来的。
所以每次看阅兵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产生敬意,这是严抠细训、练体能练作风、加班加点、高强度训练一年半载换来的。
班长姓孔,中等个,黑黑的脸。铁打的汉子是这样训我们的。
先是全排挑人试训。分到一班的为主体,大徐、老郭、良子、杨平和我前五名自始至终没换过,属坐地户,后2名一直频繁更换中。
在这个班自然有自豪感,因为要代表新兵连会操,想进进不来,必须过得硬。有时也有失落感,别人教育和活动,或休息时间,我们还在抠动作。精抠细训是常态。
比如,军姿训练时,讲解完动作要领后,一站就是10分钟,逐渐增至20分钟、冲击波时,直到延长至1小时。
这个站功室内室外都可以训,单个人、集体都可以训,可谓组训方法多样,形式地点不限。外加摆臂线、步幅线、十字架等辅助训练器材。就是两个字“折腾”。
站的时间长了,毛病就出来了,我后背左侧有阶段就是疼,每当站完一轮,放松一下,如释重负。
就这样坚持,坚持,再坚持。把8个战友平时含胸、眼小、八字脚、手型、步幅都一一纠正过来,逐渐变成了一个整体,互相心领神会,配合默契。
孔班长教队列很讲方法,既练定力,练心理素质,又严抠细训,不打折扣。完全出自内心的自动自发(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自动自发这个词,直到看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自动自发的诠释才如有所悟)。
在这期间,我深为孔班长的带兵方法和奉献军营的作风所感染,他光荣入了党,也负过伤(一次意外,差点儿要了他的命)。
仅住院不到两个月,就出院自己练军事素质,那是一种什么精神?我深深被打动了,身教胜于言传!
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拿下一个又一个训练课目。我们也在为第一次全团会操做准备。之前,排长、连长都验收。表现都还可以。每次都是鼓励加改进。那时候加班长9个人都有很大压力。
班长有时严肃得要命,吓唬我们会操不好收拾我们、惩罚我们云云。有时达到他的满意,很难得地开心地开着玩笑。从他身上还学到一个基本的心理素质,就是上场后不能去猜想班长的口令,否则一定做错或动作不一致。
还有就是不管会操时谁看,都把视野放出去,把领导和观摩人员都看成萝卜白菜!这样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多么透彻的领悟啊。
十八年之后,我当选标兵做报告时,是那么自信、那么自如!我想新兵连的磨炼是多么重要,班长的教诲真是让我受益终生啊。
接受考验的时候终于到了。团常委礼堂前坐定,全体新兵在广场列队,四个新兵连的队列班依次上场。
为了准备这一天,我们所有服装熨烫笔直,为了展示效果,数九寒冬不穿棉袄,只穿绒衣绒裤。手套、帽子、鞋都天衣无缝,防止做动作脱落或影响效果。
候场的时候,很紧张,忐忑不安,班长让我们深呼吸。那感觉真是如临大敌,同时也很自豪。因为全体新兵都在观摩,里面有不少老乡和战友呢。
轮到我们上场了,我看不到四周领导和战友了,只感到呼号很响,不像自己喊的;感到跑步上场不是自己了,停止后喘着粗气,明显感到都在喘。
放空自己,我提醒自己,听口令做动作!
稍微有瑕疵都不能动,哪怕一个手指,因为四下都是眼睛,真是众目睽睽,聚光灯下,放大镜下!
因为天太冷,穿得又少,几乎呵气成霜的天气,我们冻得鼻涕流下来了,直把正步踢到团长面前五米远的地方,我感到鼻子下面悬成了冰柱,我们都没擦或者抽动一下,这就是队列纪律!不能动,就是不能动,这就是一块铁就是一块钢。
我明显感到班长的节奏感很强,口令很响,指挥动作很到位,我信心倍增,努力做好每一动。终于完成了全部动作,好像就在一瞬间,带下场的时候我们呼号喊得震天响,因为大家都知道动作流畅,没有失误就是高分,就是成功!
团长讲评的时候,我们竖立耳朵仔细听,我们和另外一个班并列第一!
我们在队列里心里乐开了花,但谁都没动,一个战友还有点激动,差点当众哭出来。
我余光看到新兵营、连领导都很高兴,那戴着棉帽、一身马裤呢的排长更是自豪的要命,更加帅气,这潇洒自信的身影直接影响我的终生,我喜欢他的军装,或者那个时候,真的把当干部作为自己的目标,后来逐步清晰起来。
会操结束后,新兵营、连都进行了讲评,当众宣布给我们每人一个连嘉奖!那一刻,我们都懂了,有付出就有收获。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一次,我们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熄灯后在饭堂训,在俱乐部里训,在包库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把训练达到最高标准。
在日后的军旅生涯中,我追求完美的性格由此形成。数十年后,当读到《从优秀到卓越》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时,都会感叹当年的努力,班长训队列,等于发扬了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直至最后,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03.新兵连第一次打开心结,克服羞怯变自信
入营没几天,我积极响应班排长的命令,向团里写了第一篇广播稿《可爱的军营》(因为写广播稿,团里宣传股发现了我,后来到机关当报道员,这是后话)。丝毫不掩饰对军营的喜爱,扎根军营的决心。我成了排里的“秀才”之一。
不过那时候从农村入伍,高中又在城市求学,家庭贫困、缺少温馨,高考落榜,比较自卑,缺少自信,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般,羞怯、腼腆,不愿出头露面,也属内向型性格。因为写稿,有个高中文化,逐步建立起自信。当然,集体生活中,班长、老兵们的鼓励也很重要。
比如,刚入军营一次吃饭,一大桌子战友,不好意思,放不开夹菜、盛饭,副班长看出了我心思:吃!吃饱了,都是公家的!不吃自己挨饿,傻!
简短几句话,却打开了我十几年的心结。
因为在此之前,我向来不愿出头不愿表达。小学和初中时,比较内向,路上见到老师也不说话,心里说老师好,与从小父母离异有无关系,却也不好判断。能避开老师就跑,偷偷跑回家里,从大门缝里看老师经过家门口不远处的大道。
还有几乎不端别人家的饭碗,姥姥姥爷一家都说我脸皮薄。有时到姥爷家玩,碰到吃饭,明明自己没吃饭,他们问起吃饭不?我都硬说不吃。和弟弟正好相反,弟弟肯定上桌吃。时间长了,家族里的人都知道我,外人可是不了解。舅舅取笑我说,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
到了初中,有一年到山东大姑家寄读(父母离婚后,我和弟弟开始归老妈,后来归老爸,老爸养活我俩困难)。更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一大桌子亲戚吃饭。我手上干裂,吃饭里不敢伸筷子,也不好意思再拿第二个馒头,每次都吃五六分饱。只有上晚自习的时候,也大姑家人不一起吃饭时,留多少吃多少。所以那个时期疑心耽误长个头,毛头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
多年以后再看到人吃七八分饱可以长寿,换水土更容易长个头等养生秘笈时,不禁哑然失笑,当年的我还很小,误打误撞还真养生了,个头没耽误长,身体健康得很呢。
所以说,军营是所大熔炉大学校最恰当不过。
她教人自力自强自信。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大竞争的环境,上下级的关系,战友间的情谊,同甘共苦的努力,集体岁月的回忆,都是塑造品格、培养精神、形成习惯的诸多要素。试想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又兼收并蓄,互为作用影响,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规矩或纪律之下逐步成长,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特别赞成高考毕业或者上大学之前当兵锻炼,这是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时刻,而一旦走入社会或者进入大学,没有严格的管理和制度约束,会走很多弯路。
这与西方有一种观点是相符的。并不是因为我在军营生活二十多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才劝导读者来吃苦锻炼,而是事实真是这个人生节点选择当兵入伍是对的,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利有益的。
04.新兵连哭过一次,读到老妈的信
入伍二十多年,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和艰辛,多少委屈和愤懑,多少伤心和痛苦,我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唯独新兵连收到老妈的第一封信时,忍不住落下泪来。
那是刚刚入伍后的几天,班长让我们每人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那时候以通信为主,还没有手机,固定电话极少)。之后一周,妈妈回信。
晚上,独自在班长的上铺,我的床位看着并不规范的字迹,当看到“我很骄傲,我现在是一个大学生的妈妈,也是一名解放军的妈妈!”这两句话时,我泪流满面。
难得,老妈能够用这样朴实自然的话语,朴实无华的文字,甚至潦草,还有错别字,但我读来情真意切。这信中,至少读出老妈的良苦用心,而且这种鼓舞和鼓励是无穷,我既感动,又感激,发誓要干好。
我仅比弟弟大一岁,早一年上学,初三复读一年,我和弟弟同时上的高中。我入伍的时候,弟弟刚好考上大学,在离家乡稍近的冰城读公路和城市道路专业。
所以一年里,两个儿子都离开身边,都有了出路和前程,老妈的骄傲发自内心。同时,可见老妈思念两个儿子的状态,其内心苦闷有谁知晓?
初一上学期,我12岁的时候父母离婚,老妈就是一个人独居生活。虽然老爸老妈分居两个家,但距离不远,都在一个大队。
我和弟弟住老爸家,时常去看老妈。过年的时候,两边都包饺子,我俩都得去吃。这种家庭形态怕是很少有,很少见。
那晚,我开始抽抽涕涕压抑着声音,后来想想自己破碎的家庭,困苦的出身,思念老妈,有些怨老爸的心情,彻底打开了压抑已久的心门。
班里四套上下铺床,加班长8个人,刚刚熄灯休息,都没睡着。我知道,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事情估计是不知道。
这一哭,我释然了!之后的军旅生涯再没有掉过一滴泪。痛苦过后是坚强。人啊,总得在困难中长大,在挫折中奋进!
05.新兵连笑过一次,是我一生当中最恣意爽朗的笑
一个班里七八个人,都是毛头小伙子,三两天就熟悉了。
班是最小的团队,最小的战斗集体。每天都是同吃一桌饭、同睡一个班、教育训练一起参加、集体站队一起去,自然结下深厚不可替代的感情。熟悉过后,有时候就会开玩笑。
有一天晚上,熄灯后,良子头朝北墙睡着了,脚自然朝南,从班里进出包库都经过。
不知是谁的提议,给他脚上抹点牙膏,听说能“跑马”(遗精),我们几个新兵看班长不在,肆无忌惮起来,边笑边分工,有拿牙膏的,有悄悄掀被子的,有看有没有隆起的,边抹边扇风,边笑得直不起腰。
那玩笑,只有战友之间才能开的,良子浑然未觉,牙膏也没起到作用,他就被我们笑声笑醒了,一脸茫然。好事者,最后说出真相,连良子也乐不可吱。
那次的笑,是最放松的笑,最恣意的笑,也是一生当中最快意的笑。笑得天真、笑得纯粹、笑得自然、笑得干脆。
之后,很多年,再没有孩子般的笑容,我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05.尾声
多年以后,我看到又一批新兵入营,写下感慨的诗行。
我服役在辽西山区的一座军营
营区看上去和我一样年轻
“标兵团”的门前湖水如镜
而我十年军旅也有了丰硕收成
……
如今我到了另一个氛围当中
我也经常怀想那一角天空
每当听到耳熟能详的歌曲
我也会不自觉地轻轻吟哦
只是我已不再年轻……
新兵就是一块光滑的面团,是做成面条包子,还是花卷馒头,得看哪座军营揉搓你!
自己究竟能成为哪块料,或者将来塑造成什么模样,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和领悟。这个玉汝于成过程,是你一生的财富和积累!有了便值得一辈子回味咂摸,而你会骄傲地对自己说: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