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又让我重新拾起了写作热情

“用积木记录历史。”看到这个广告语,你会想起什么?对,就是大名鼎鼎的乐高。乐高的广告不少都见证着历史的变化与时代的成就。比如2012年好奇号探测器登上火星的时候,乐高就发出了“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乐高照片,受到了疯狂的转发与评论。小小的一块积木,为什么能拥有记录历史的力量呢?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



删除

图片: https://assets.shimonote.com/docs/assets/paste_error_placeholder-b6c71c3140.png

(选填) 图片描述



最近在读《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是一位博士,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他在书中提到用卢曼卡片盒做笔记,继而基于笔记进行写作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像乐高一样,也能给使用者带来强大的写作创意。

尼克拉斯·卢曼是二十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然而他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社会学领域。他将认知科学家F·瓦雷拉(F. Varela)开创的“自创生理论”率先应用到法律中,去解释法律和社会的交互关系,出版了经典的《法社会学》。

卢曼在他长达三十多年的学习研究中,出版了 58 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他是如何做到如此高产的呢?2013 年,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卢曼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写作法。

那么这种基于卢曼卡片盒的写作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

1. 规范笔记流程

亨利·福特将复杂的汽车生产工艺拆分细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大规模流水线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一次伟大革命。所以促使福特汽车真正崛起,使美国成为车轮上国家的革命性创新不是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



删除

图片: https://assets.shimonote.com/docs/assets/paste_error_placeholder-b6c71c3140.png

(选填) 图片描述



写笔记是否也可以做到流程化,进而提升效率呢?作者认为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实现。它解决了市面上的同类书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考虑方法流程。

那么流程化的写作法是如何实现的呢?我把它分成四个过程。

①积累过程

写作重在平时对笔记的积累,而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比如写一篇书评,不应该是写的当天从零开始写,而是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准备工作就已经进行了。

②输入过程

输入过程中把笔记进行规范化,分成三类笔记:

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手里拿一支笔,随时记录的新想法。

文献笔记 (Literature Notes):记录参考文献与对文献的理解。

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用自己的话对Fleeting Notes和Literature Notes进行思考,形成想法。

③存储过程

放弃给笔记做分类的存储方式。一元化存储。因为分类在一开始会比较简单,但越往后分类就越麻烦。

④输出过程

不用计划推动文章写作。而是自下而上地跟随洞见走,可以用多个任务同时进行,灵活切换。

就像洗车流水线一样,这样的笔记流程也会带来写作效率的极大提升。

2. 借助外部系统为大脑减负。

规范笔记流程在我们阅读写作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大家都知道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只有 4-9个组块,而且保存时间短暂,如果信息得不到及时复述,大概只能保持15-20秒钟。

短时记忆的局限这使得我们很难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想及时地保存在大脑中。

那么建立一个外部系统来存放这些想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删除

图片: https://assets.shimonote.com/docs/assets/paste_error_placeholder-b6c71c3140.png

(选填) 图片描述



通过卢曼卡片盒,我们不用一直将所有知识都记在大脑中,使得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能够去处理更多新任务、更复杂的任务。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是将“写作”这个大的,不确定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块任务。也就是一个一个的笔记。

第二步是确保我们始终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包括可能与进一步的探究之间存在联系的内容。也就是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手里要随时有一支笔。

有时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感到很大阻力,很大的原因是大脑被太多的短时记忆占据了,而不能专注于当下的任务。

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拆解开,在输入的时候就开始写作,就可以把这部分任务占据的大脑资源释放出来。

其实不只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把任务进行分离。比如 @之前阅读的时候,我会同时去注意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要思考作者的写作逻辑,还要思考自己接下来可以如何应用书中的知识等等。这样就导致大脑负载过重,读书的时候读不下去。同时也会因为目的模糊,导致的行为模糊,进而导致了逃避。

所以借助一个可靠的外部系统为大脑减负,就可以让写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3 简单的的力量

我不禁会想,上述两个过程之所以有效,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往往认为,大的变革必须从一个同样大的想法开始。但实际上,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

能够带来巨大改变的想法,不一定是一个宏大的想法,因为世界的核心是趋于简单的。例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经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就像我们常说的第一性原理,是能够决定系统的元前提,它也是一个简单的一。

在商业的战略选择上,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通常更加简洁有力,找到那个“一”,注入所有的力量,比如亚马逊的“一”是“客户”,乔布斯的“一”是“产品”,用“一”统领其他要素,驱动企业增长飞轮,撬动战略杠杆。

那么在写作上呢?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一篇好的文章,就是写完之后先删掉一半,然后再删掉三分之一。可见简洁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个人感觉不只是写作,在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简洁都是一个非常有用且重要的标准。由于大脑短时记忆的局限性,我们本性上更喜欢简洁的内容。然而我们却常常忽视这个标准。



删除

图片: https://assets.shimonote.com/docs/assets/paste_error_placeholder-b6c71c3140.png

(选填) 图片描述



比如说我们在用PPT做演示的时候,如果满屏都是文字,会让人有一种非常繁琐,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但是如果配上简洁的图标,然后加上几个关键词,就会让别人眼前一亮,重点非常明显。这就是简洁的力量。

复杂是成熟的代价,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复杂的生活中不断追求简洁。

所以我认为让写作过程更简单,是实现高效写作的重要前提。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别树一帜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把写作过程流程化,标准化,进而让大脑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与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相比,卡片笔记写作法应用的是简洁的逻辑。过程越是简单,越能迸发出强大的写作创意。

用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做的笔记就像是一块块乐高积木,可以堆砌出精彩纷呈的作品。

通观全书,理解卢曼卡片写作法并不困难,找到一款类似卢曼卡片盒的软件也不是难事。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能够慢下来,认真去记录和梳理想法,认真记笔记。

因为懂了道理是一回事,结合生活,个人情况,刻意练习,持续迭代,反思精进才能从知道到做到。

这就是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给我的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了这本书,又让我重新拾起了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