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_麦肯锡思考法-如何有效沟通(2)

        回答别人的答案包含三部分内容:结论、论据和方法。

        1.小明问我问题,我给小明结论的时候,我容易放两个错误:

        a.我把我自己想说的内容告诉了小明,而不是“归纳答案”。我自己说的内容并不是小明想要的结论。我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话,小明最后还是问我一句,你的结论到底是什么?我才猛然一惊,原来我说的不是小明想要的结论。结论就要简单明了,没有歧义。

        b.在说结论的时候,我容易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比如“根据情况”,“有些场合”,如果小明跟我很熟,他可能知道我说的这些模糊的词语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小明跟我不熟,他根本不知道我说说到这些“情况”、“场合”具体是什么情况,场合,导致他对结论理解不透,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

        2.结论说清楚后,这时候小明反问我依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我心理想,这小伙还行,不屈服权威,于是我又苦口婆心内给小明我的依据(论据)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如果我是用下面几个方法来回答小明,小明肯定会怀疑我:给的这些论据跟结论没有一点逻辑性关系,这家伙到底行不行啊!

        a.“因为缺乏A,所以需要A”。比如,小明问我为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我回答他,因为你没上过MBA,你去上个MBA就可以了。小明从此再也没请教过我问题。我们要找到根本原因才能下结论。

        b.当对方对自己的论据的基础是“客观事实”还是“判断”的时候,自己说的论据可靠性就降了一半。

        c.只有我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我给的论据不够有说服力,缺乏逻辑。

        3.结论和论据都跟小明说清楚了,最后要告诉小明该如何去做了,这个时候,自己还是容易放2个错误

        a.说一些常识性的公理,是无法调动小明的积极性的。比如:小明你要天天坚持锻炼,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等等。小明感觉我就是他妈,唠叨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每个人都能讲出来,而且都是对的。结果是说了等于没说。这也是市面上很多成功学的标准做法,好像讲的都对,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办。

        b.给方法的时候给的都是修饰语,而不是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我对小明说:小明,你书读的太少,要多读书。小明一脸茫然,我就再说得具体一点:小明,你要好好读书,创造更多的时间,读一些好书。小明还是一脸茫然。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应该具体告诉该怎么做,怎么做,怎么做。怎么创造时间,怎么选书,读书的方法,写笔记的方法,运用的方法等等。要给出确实可行的,可操作的,可衡量结果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14_麦肯锡思考法-如何有效沟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