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戴-刘易斯:成为一个没有“脸”的匠人演员,做一个为生活息影的普通男人

丹尼尔·戴-刘易斯生日快乐

作为我最爱,最崇拜的男演员之一,我怕再不为他撰稿便没了这个机会,毕竟距离他宣布暂时息影已经过去四年了,四年涌现了很多电影,也出现了很多银幕宠儿,更发现了很多不一样关于他的生活趣闻。

但每每看到他的电影片段时,又会感慨他的离去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消失在了银河彼岸,一首隽永的诗流逝在了漫漫长夜。

如果年轻一代的影迷不认识丹尼尔·戴-刘易斯,那该有多可惜啊!

可事实上,他自己并不觉得可惜,人们用诸多形容词来描述一个演员,但到了他身上,任何形容词都会失效,仿佛他变成了词汇本身,用强大的引力吸附着人们的凝视和痴望。

想要探究,却发现他只存在于光影中,不曾发现,他和普世之人并无差别。他有着艺术家最偏执和钻研的精神,也有着常人最低调和朴实的品性

第一次认识刘易斯,有可能是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他头戴礼帽,西装革履,身形高挑,有一双狡黠的目光以及行事刻板的作风,举手投足之间活像从原著中走出来的英国乡绅,优雅却极度戏谑。

这是我对刘易斯的第一印象,当时只觉得角色较为有趣,更何况,这部电影的古典美足以让我沉浸片刻,对于丹尼尔·戴-刘易斯,只是短暂而仓促的记忆。

△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很有趣的是,作为演员特质较为浓烈的他,却长了一副辨识度极高的面容,深邃的眼神,高挺的鼻梁,无论站在哪儿,都分外惹眼。

可他是一名演员啊!演员本没有自己的脸,角色才是演员的面具,但绝大部分演员都做不到如此境界,他们的适配性总会在某种类型电影中不再那么精准,令得角色死板片面化。

所以影迷们常常会对丹尼尔·戴-刘易斯顶礼膜拜,就连昆汀、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等大导演也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江湖传闻:只要丹尼尔·戴-刘易斯一进到片场,他就变成了角色,从未有一秒脱离

而我真正爱上他,却是在《布拉格之恋》中,他把米兰·昆德拉笔下的风流医生托马斯演绎得深情而彷徨,他面临的自由与束缚,痛苦与欢愉,叫人悸动不安,似乎他体会到了昆德拉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托马斯的挣扎。

从那之后,我深深的被他所吸引,角色与他之间,没有任何隔阂,角色是谁,他是谁;而他是谁?并不重要。

△ 电影《布拉格之恋》

如果你并未看过他的电影,形同于没有看过影史最伟大的表演。

郎“才”独绝,世无其二,从影大半生,三座奥斯卡影帝加冕,却只出演过寥寥十几部作品,而每一部,都在与时代对话,与角色共生,与电影共存

但普世之中的他,沉静、安稳、谦卑、甚至还有被人们所唾弃的“薄情”。可这依然是他,他并不是什么完美的化身,他只是丹尼尔·戴-刘易斯,一个热爱木工的演员。

△ 三次获得奥斯卡影帝,成为历史之最

01匠人演员

Become A Craftsman


在如今“演员”被娱乐化的时代,很难磨练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快销时代的电影产业,就连独立电影都很难运作以及生存,所以“演员”的定义也在逐渐被边缘化,当我们在感叹“演员”这行当的钱真好赚时,其实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或许会那么赚钱的并不是“演员”,而是“商业明星”,“造纸工具”。

那什么是演员呢?什么又是好演员呢?字面上意义而言,演员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工具,他们为创作本身提供形色各异的材料。而从认知上来说,演员很纯粹,要为角色而服务。

△ 片场中的丹尼尔·戴-刘易斯

诚然,演员门槛还真不低,需要天赋,需要打磨,需要耐心,更需要真挚。

刘易斯属于天生的演员吗?其实没有所谓的天才,而是在成长历经中我们的所经所获造就了我们感官系统和思维方式,那演员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保持纯粹,演员有责任保护这份赤诚之心。

△ 电影《我美丽的洗衣店》

在他20岁时,因为看了六遍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所以立志成为一名好演员。看过《出租车司机》的人都知道,德尼罗的表演深刻经典,连同这部电影影响了许多后世的演员们。

△ 电影《出租车司机》

在20岁之前,他一直在寄宿学校学习戏剧和木工,因为电影而结缘表演,也因为木工养成了一种磨练的意志力,更因为表演成就了自己的“匠人精神”。这样的演员在世界影坛也屈指可数。

何谓“匠人精神”?

江湖上也总会有诸如此类的传闻:他拒绝在演绎角色时出戏,所以练就了一身本领。后来发现那根本不是传闻,而是真实的表演状态。

△ 电影《纯真年代》

例如拍摄《林肯》时,为了保持角色的完整性,他希望片场所有人都尊称他为“总统先生”;拍摄《我的左脚》时,为了不离开角色,他吃饭都得像个残疾人般需要人喂食;拍摄《血色将至》时,为了表达角色的饱满,他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敲击假牙都不带眨眼的偏执狂。更甚的是,在拍摄了《最后的莫西干人》后,他学会了打猎,更会自己造船。任何角色需要的体验,他都全情投入其中,绝不敷衍,更不会拿所谓的“感觉”欺骗自己

△ 电影《林肯》
△ 电影《我的左脚》
△ 电影《血色将至》
△ 电影《最后的莫西干人》

好演员到最后都会给大家形成一种感觉,低调内敛,踏实却富有个性。

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因为他们总会考虑太多,担忧太多,从而忘了自己根本没有感受到角色的温度,像刘易斯这般,拍摄三个月,和角色共同生活三个月的人,如果不是好演员,就可能是“神经病”。很显然,他是前者,他把自己放空,再用角色装满,呈现出来的,只有角色,再无本我

当然演员分很多种类,只是这样和角色死磕的人很容易上瘾,活成另外一种模样,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最后结束时,走出来的,仍然是那个其实很幽默,很沉稳,也很洒脱的丹尼尔·戴-刘易斯。

02 风流浪子

Dissolute Man


“才华”和“人格”,“品性”和“生活”,“情感”和“爱慕”,这样的双项选择每个人都需要经过考验。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奥斯卡影帝,对于名利之事,他倒从来无所谓,也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欲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人很“真实”,不会像一些个性十足的演员那般对奥斯卡奖杯不屑一顾,在第三次站在颁奖台时,他很激动,甚至热泪盈眶,言语大方得体,甚至还幽默的调侃了当时颁奖给他的神级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

好演员之间时常惺惺相惜,看似美丽的爱情却总是浑身带刺

若干年前,当我们知道丹尼尔·戴-刘易斯和伊莎贝尔·阿佳妮天偶佳成,成双成对时,是多么感怀郎才女貌,终成眷属。两位影史伟大的演员滋生了爱的火苗,他们就像电影中的爱侣,相遇浪漫的法国,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可惜的是,那是我们所投射的理想,现实里,轰轰烈烈的爱情大多都会像花儿一样枯萎凋零,而平静长流的爱终会奔赴时光的海洋。

△ 和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爱情故事

所以当他留下孩子和阿佳妮在法国,却独自和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之女结婚时,媒体的谩骂不绝于耳,骂他薄情,骂他枉为人父,更骂他风流浪子。

于是,所有的指向都把丹尼尔·戴-刘易斯推向风口浪尖,与此同时,他减少了自己的电影拍摄量,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木工,平凡的度过每一天生活,和新婚妻子感情恩爱。

△ 和妻子丽贝卡·米勒婚照

可事实上,我们并不了解他的私生活,在没有了解真相时,不要妄加揣测和评价一个人。

他和阿佳妮的美丽爱情,虽已成过去,却令人羡煞,更令人着迷。还有什么比回忆更美好的事情呢?那会提醒你时刻珍视现在所拥有的每一秒。

△ 和妻子一直相伴至今

他是风流浪子,来无影,去无踪,活得真实,同样爱得深切。

这样的男人,看似漂浮不定,实则烟火入世。

03 普通男人

Ordinary Man


有时候我们会过于夸大一个成功人物,更会神化某种成就。

丹尼尔·戴-刘易斯无疑是最伟大的演员之一,手握三座奥斯卡小金人,且毫无争议,后世也鲜少会有人超过他,他成为演员膜拜的对象,成为电影的历史符号,成为名利场的过客,可始终,他都是一个普通男人

△ 生活中被拍摄的丹尼尔·戴-刘易斯

现如今的他,沉浸在生活之乐中,时常会和儿子出来玩,也时常捕捉不到任何身影。我们似乎相信这样的“天才演员”确实存在,他就像活在我们身旁,做着和我们一样的事情,说着和我们类似的话。

△ 和阿佳妮所生儿子感情很好

他很普通,唯一不寻常的是,他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影响了许多人,影响着他们做任何事都要全情投入,保持纯粹,秉持着从一而终的匠人精神,但同时,也告知着我们,做人无需太高调,生活不要太虚浮

息影四年,回想起曾经看过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在经过时间的证明后,愈发在他身上探寻到一种难能可贵的演员精神,那便是信念感。

《血色将至》里,那个石油大亨遭遇了众叛亲离,面临上帝的审问,他精神分离。曾经看时只觉震撼,现在看时,却觉出了他的悲哀之意。

《因父之名》里,他因为被污蔑与父亲双双入狱,面对亲情和法律的审判,他长大成人。曾经看时,感动不已,现在看后,又觉生命太短暂。

《纽约黑帮》里,他和莱昂纳多的相互仇视,给予了这个角色最暴戾狂野的个性,但其实,他的孤独,无人能定。

《九》的歌舞魅影,不过是罗伯·马歇尔炮制的《八部半》,他所饰演的导演吉多,在时间和情欲的纠缠下,终究要寻找属于自我的归属。

《魅影缝匠》里,他是服装设计大师,却也需要爱情来寻获灵感,可时间就像一把无情的剪刀,剪断了他内心深处最后的惦念,徒惹一身冷漠。

每一个角色,都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分身,他用毫无变幻痕迹的表演形成了一道浮光掠影,人们称他为“变色龙”和“戏痴”,但那不过也是夸大的褒义之词;

于他而言,做演员不就应该如此吗?有全部的责任和义务让角色焕然一新,再交付给电影时,他的工作已经完成,再不需要他时,他保持沉默,继续生活,用心感受。倘若日后再出现,他还是会如此,保持专注,继续疯魔,用心体验

这才是最真实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一个匠人演员,一个风流浪子,一个普通男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成为一个没有“脸”的匠人演员,做一个为生活息影的普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