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P反射器(一):产生的背景

路由反射器(RR)产生的背景涉及到网络的发展和路由技术的发展。初期的网络规模较小,通路由数量不大,最早使用GGP协议来实现网络路由信息发布。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路由规模不断增长。为了应对路由规模的增长,提出了自治系统(AS)的概念 (也叫路由管理域)。 提出在域内使用一种路由协议(IGP),在域间使用另一种路由协议,实现域间统一的互联,通过域间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管理域之间的路由的传播。域内环境可管可控,基于信任,因此内部路由完全开放透明传播,人工干预少;域间环境基于不信任原则,进行充分的人工干预与控制。

   域间路由协议的需求,催生出了EBG协议(外部网关协议)的产生。当时,RIP+EBG(RIP  作为域内路由协议,EBG作为域间路由协议)成为了一种标准的路由组合。由于EBG的协议缺陷(不做路由优选,没有考虑路由环路),后来被BGP取代。BGP在v2版本提出AS-path的概念,使用AS号列表来解决AS间的路由环路问题。

    但是在AS内部路由器互联是,AS号是一样的,因此在AS内部进行BGP路由传播的时候,不能使用AS列表来解决路由环路,需要采用其他的办法避免路由环路,BGP协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AS内部(iBGP)通过BGP传播路由,只能进行一跳路由传播,也就是路由只传递一次,这样也就没路由环路的问题。但是这个规则,要求AS内的路由器要想通过iBGP获得路由信息,所有路由器之间均要建立iBGP连接(即全连接)。这个规则要求要求,在AS内部网络规模小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进行部署,但是AS内部网络规模大的时候(比如几百台,或者上千路由器),建立全连接的部署难度极大。因此也就产生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就是路由反射器(RFC1966)和路由联盟技术(RFC1965)。

    反射器是在AS内部指定一台路由器作为路由的反射节点,利用这个路由反射节点打破路由只传播一跳的约束,向与它相连的路由器传播路由信息(也就是路由反射)。这种解决方案,要求其他路由器只需要与反射器相连,路由反射器相当于路由信息传播的集中中转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全网路由器之间的iBGP的连接数量。

    BGP联盟则是在AS内部重新进行规划,把一个AS内部的路由器划分为多个私有的AS,相当于把一个把一个AS分割成多个子路由管理域,这样只需要子路由域内的路由器之间实现全连接就可以了,这样也有效的减少了全网路由器之间的iBGP连接数量。

    总结来看,解决思路上,路由反射是使用纵向路由传播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一个从横向拓扑切割的角度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BGP反射器(一):产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