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大雪

节气养生——(大雪)

漢唐共修季節養生20181207~李媛媛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图片发自App

      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图片发自App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时节如何养生?

一、保护阳气

    大家都知道,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

    但是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入冬以后,尤其大雪节气以后天气更加寒冷,很多人会做如向火醉酒,烘烤腹背等各种取暖措施,搞得自己大汗淋漓,这样反而会使阳气过于发散,得不偿失。

  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要大量出汗,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

二、早卧迟起

      冬天不宜起床过早,不宜太早的外出活动。

     

      特别是老年人,可能是睡眠不好,有的老年人很早就起床,外出活动。但是冬天,天气寒冷,亮的又很晚,不宜太早的去室外,一般保证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在户外运动比较合适,尤其是下雪天,道路湿滑,更是要谨慎出行。

     

      同时注意帽子手套围巾戴好,避免贼风侵袭而生病。

三、饮食保健

    冬天吃什么菜合适?最简单的萝卜白菜小米粥就是最好的!

   

    早上先来一碗熬得入口即化的小米粥,既补充了水分又健脾暖胃。

    白菜中所含的钙和维生素C比梨和苹果高,核黄素的含量也很高,其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不但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就连肉、蛋也比不过它。且其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经常食用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淤之功能。另外,萝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四、补不要太过

  自从进入冬天我们就一直在说补冬补冬,但是要注意过犹不及,冬季虽然是休养生息的好季节,但是应当根据自身体质来。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五、多喝热水,多泡脚

  多喝热水和多泡脚应该是一年四季都应该做的,冬季人们排汗排尿会变少,相对的也会喝水少,但是新陈代谢是需要水的参与的,尤其是在北方,冬季相对干燥,室内开着暖气就更加干燥了。所以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热水,多次少量,忌牛饮。

  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增强血液循环,既有助于睡眠,也能引火下行。

说到这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案例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

    赵阿姨一直在漢唐養生做專業艾灸保健调理,节气小雪那天做了一个督灸,燃至第三柱时开始感到有些头疼。之前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点头部百会风池等穴虽然可以减轻但是效果不明显,摸了摸阿姨腰臀部及脚底的温度明显偏低,遂点涌泉穴,头痛感觉有明显减轻。后来用艾草包加姜汁泡脚,跑完就舒服了,好了。

    这是典型的气机不畅导致的头疼,艾灸补进去的气,无法往下焦走,只往上走,通过泡脚散去脚部寒气,活血通络,经络通畅了,气就下去了。所以泡脚是非常有用的。

    像有些人失眠,泡泡脚就能睡好,也是因为泡脚既刺激了脚底穴位使肾气上升,又把上焦的火往下引,使心肾之气相交,所以失眠就好了。

    同时泡脚可以祛湿逐寒,活血通络,加快新陈代谢。 我们应该养成一个每晚睡前热水泡脚的好习惯。

  泡脚时,水要没过脚腕,到达小腿肚最好,水不宜太烫,感觉比较热就可以了,10-20分钟左右,泡到身上微微出汗为最佳。

最后,一定要艾灸!!!

  預約電話️ :05372322588 

在冬季,艾灸是祛湿逐寒、滋阴潜阳的最舒适的方式

也是最时尚、最健康的方式

大椎穴

   

图片发自App

大椎扶阳效果最佳,搭配百会与神门可治疗失眠,尤其是阳气不足人们,艾灸大椎最为合适。

肾腧穴

     

图片发自App

肾腧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此穴为背腧穴。冬季收藏应重于补肾,艾灸此穴就有很好的补肾作用。

关元穴

       

图片发自App

关元穴是我们关藏元气的地方,艾灸此处可以固本培元,帮助我们的身体滋阴潜阳。

涌泉穴

     

图片发自App

北方冬季干燥,再加上开了暖气,难免容易上火。尤其是阴虚,津液不足的人就更难受了,这时艾灸一定要搭配涌泉穴!涌泉穴除了可以补益肾气,还能滋阴引火下行。

艾灸以后多喝水(多次少量,切忌牛饮),注意保暖,忌食生冷辛辣。

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收获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节气养生——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