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是目的,管理是手段。”
01
—
从失败中学习
公司昨天颁布了工作制度之后,引起了大家强烈的抵制,在这一点上面,作为管理层,我们考虑不周全,这是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在定制度之前,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再去制定制度,相对来说会更加合理一些!
后来,听取了组长和小组成员的建议,我们修改了制度第三条,也算是一种“妥协”吧!
知错就改!
从“失败中学习”是我们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
我从这件事情中的得到的反思是,在制定制度之前,我们没有听取大家的意见,而是自认为制定的制度是非常合理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容易掉入“我的更好”的思维陷阱当中。
这方面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宜家效应”!
宜家的家具都是半成品,顾客购买之后需要自己动手组装,这样的布置,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顾客对于自己组装的家具更加喜爱。
宜家管理层发现每个人都对自己组装过的家具更有成就感,因此也更加喜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就是大众认为“我的更好”的心理在作祟。只要是自己亲身参与的项目和想法,自己就会更加喜欢,从而更有动力去执行!
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从制定制度之前,如果充分考虑和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去制定公司制度,相当于是员工自己“组装”的制度,不仅自己执行的意愿更强,也更容易遵守制度吧!
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公司制度的制定,就像是宜家家居的例子,制定制度的过程,就像是组装家具的过程,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大家对于自己“组装”出来的制度,或许会更加认可,在执行过程中,障碍也会更少,也就更容易完成吧!
02
—
企业文化
最近在熊心妍创建的社群里面,读《超越感觉》这本书,是讲独立思考的书籍,我把这本书当成自己逻辑思维的启蒙书,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最少要读十遍吧!
阅读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
首先,你要有足够时间;
其次,你要有足够阅历;
最后,你还需要去践行。
每增加一个维度,做到的人就会更少,所以,最终能够持续做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倒不是阅读很难,而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太难。
网上有个段子: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而且在社群里面跟大家一起共读这本书。除了防止自己偷懒之外,另外一个好处是,有比自己努力的人作为榜样,自己的动力会更大!
去年,在李笑来《BOX定投践行群》里面,学习到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工具,几乎任何事情上面都可以用到,我把它分享出来!
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清楚“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我将这个称为“一把刀”思维,一刀下去,任何事情都变得清晰、简单和容易。
比如说,我们公司现在处于创业阶段,创建公司的过程中,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呢?
我想到的是,人比公司重要,企业文化比企业制度更重要,企业文化比办公环境更重要……
1.人比公司重要
在我的认知里面,一家优秀的公司,如果没有优秀的人,那么这家公司就不会优秀。想要组建一家优秀的公司,首先要找到优秀的人,而不是一群平庸的人。
在这一点上面,我觉得要能够分得清楚本质和表象,才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而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在抓住本质,而不是在做表面功夫呢?值得好好总结和反思!
在直播行业,一名头部网红,每年个人创造的经济收入,就已经超过了一家上百人规模的新三板创业公司整年的收入。不得不说,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这里只做简单横向对比,不做延伸!
这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故事一个原理。
公司就像这只鸡,人才就像鸡蛋,究其根本,是先有了公司,才能够吸引来人才呢? 还是先有了人才,才创建起来优秀的公司呢?那就上升到哲学高度了。
我在这里只做简单分析吧,我用的思维方法也很简单,在单一维度上面对比,我认为人才比公司更重要!
2.企业文化比企业制度更重要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构成,像我们这种没有受过正规商业思维训练的管理层,只能够从自己有限认知带宽里面,简单分析一下,我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进行有效的决策。因此,就有点啰嗦,如果有读者不幸读到了这里,还请见谅!
这一小节的重点,我还没有想明白,我只能够用反证法,来证伪这个命题吧!
企业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限制公司不服从管理的员工,如果大部分员工都需要制度去约束,反而降低了公司的活力,还把大家的积极性都限制住了,得不所偿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就是公司招聘出了问题。 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不服从管理人员吧!
为了限制住一小部分不服从管理的员工,而用制度限制住了大部分表现好的员工,不值得管理层好好反思一下吗?
通过反证法,证伪了企业制度存在不好的地方,并没有说明企业文化比企业制度更重要,究其根本,还是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吧!
那就接着继续想吧,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不想清楚,后面的麻烦会接踵而至。
3.企业文化比办公环境更重要
这一条命题上面,我把企业文化看成是软环境,把办公环境看成是硬环境,我更加看中的是软环境,而不是公司硬件多么好。
简单一点理解,我就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大脑,把办公环境看成是身体。至于大脑和身体,对于一个员工来说,都是同等重要。
这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职业,如果是体力劳动者,头脑差一点,身体好也能够胜任;如果是脑力劳动者,身体差一点,头脑好更有优势!
而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运用大脑超过运用身体的职业,在这一点上面,大脑明显比身体管用。否则,你即使有一身蛮力,也无用武之地吧!
不过,有一句段子很有意思,“一切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最后拼的是体力!”
工作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身体和大脑都需要协同发展,才能够持续进步。
03
—
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接下来,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了!前面作了这么多铺垫,就是为了表达下面的内容:
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呢?
大概就是要为公司全体员工树立一个共同目标吧!
管理者要做好员工的仆人,管理者要为员工服务,因为管理者要实现目标必然要依赖员工,管理者仅仅靠自己是实现不了目标的。所以依赖员工实现目标必然要服务好员工,员工在奋斗的同时,跟管理者相互成就,形成共赢的局面!
举个例子,把领导者比做教练,员工就是运动员,运动员上场比赛,教练尽一切可能帮助运动员赢得比赛,这是教练的任务,比赛结果相当于教练和员工的共同目标,没有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相当于没有共同目标。
总结起来就是:服务是目的,管理是手段!
北大领导力教授刘澜说优秀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当好老师”,当好老师要扮演好三个关键角色:设计师、老师、仆人。
网上有句段子:员工负责打怪,老板负责背锅!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04
—
追求卓越
最差的目标,应该就是以利益为导向吧!
员工创造业绩,公司想要多赚,员工就要少赚,这就是一种二元对立局面,员工和老板之间,一方多赚,另一方就要少赚。
如果双方都想多赚钱,利益如何分配才好呢?
能不能够在双方赚钱的同时,定一个更好的目标,双方除了赚钱之外,还有更长远的目标要实现呢?
企业赚钱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员工觉得这样的企业有发展前途,愿意为企业全力付出,管理者也会尽全力服务,形成良心循环,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顺利!
企业没有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员工想象不出来,原来工作除了赚钱之外,还有更高的共同目标在前面,原来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啊!
个人是企业组成的一部分,个人有自我现实的需求,同样的道理,企业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心理学家阿德勒站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套人格理论——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我觉得阿德勒的理论是心理学一大进步,从崇尚精神分析的传统学派,迈向了行为心理学现代学派的桥梁,理论上前进一小步,意味着人类对自身探索进步了一大步!
企业一样会遵循个人发展的轨迹,企业也有自我发展的需求——自我实现,是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吧!
不要混淆企业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如同“服务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会本末倒置,最后产生的结果必然会不同!
我比较推崇的是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多层级管理方式。在公司管理方面,层级最好不要超过三层。
工作当中遇到问题,现场能够解决的,现场就要立即解决;现场不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回头再想办法解决!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当中的效率,同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当然,扁平化的管理对管理者来说,面对的挑战也很大,个人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在一线业务当中,而迷失了企业的大方向。
毕竟,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方向,方向如果错了,一家企业越努力,离目标有可能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