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

最好的自己是终身学习的自己。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学习。

《做最好的自己》最后一章说到:让自己从优秀到卓越,我们要学会“借力”,懂得“借力”。

存在于这个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孑然一身。

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均存在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现实关系中。

就像鱼和水,互利共生。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学习寻求那个可以帮助我们的力。

在《要事第一》这本书中也曾提到:1+1=3的合作增效理念,向更好的人学习,向更好的知识学习,我们才会成长。

三国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它说的就是关于“借”的道理。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西蜀的刘备和东吴的孙权与之三分天下

有一次曹操亲率军队,想要从水路攻打长江边上东吴。

东吴元帅周瑜研究后,想出用弓箭来防守曹军,可是,作战需要10万支箭,当下军务紧急,东吴的工匠根本造不出来。

这时候,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刚好出访东吴,周瑜便向诸葛亮请教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造出这10万支箭。

诸葛亮立说给他三天的时间,他就能造出10万支箭,大家都不相信他,为此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第一天,第二天就这样过去了,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就在第3天的晚上,诸葛亮命令鲁肃将20只小船用绳子连在一起,然后向曹军的宿营地进发。

因长江上浓雾弥漫,不了解敌人情况的曹操只派一万名水军弓箭手进行防御。

箭像雨点一样飞向船队,船身草把上全是箭,诸葛亮让船队掉转身,将位置对调,很快船背面也扎满了箭。

诸葛亮估算船上的箭差不多了,立刻命令船队迅速撤回,这时候大雾散去。等曹操发现事情的真相时,已经追悔莫及。

诸葛亮是善于观察天气变化,最终从敌军那里巧妙地借来了箭,解决了问题。

周瑜也是借力于诸葛亮,最终解决了问题。

智者当借力而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借力也是一门学问,不能随便乱借,向更高层次上借力,学习,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提升自己。

就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强调,为了提升自己而阅读书籍时,我们要主动阅读比我们更高一级的知识,去主动思考,理解作者,把与作者之间的不对等理解力尽量克服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会很大程度上提升自我。

阅读书籍是这样,我想我们所有的学习都应是如此,这样自身才会成长,才会越来越好,才能看到最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