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战略家一样思考病毒生存,抛弃黑匣子思维看见本身!


像战略家一样思考

博尔赫斯,文学领域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用小径分岔的花园造了一部迷宫小说,表面上看,是在讲一个侦探故事,主人公余准,青岛大学博士,德国培养的间谍,发现了英国人的炮兵阵地,准备通知德军,但发现自己的上级遇害了。

余准决定乘坐去阿什格罗夫的火车逃跑,同时把情报传递出去,英国间谍查理德马登发现并追杀余准。

余准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艾伯特博士的花园,艾伯特博士是汉学家,曾经在天津当过传教士,博士讲述了余准曾祖父彭寂的故事,破解了他曾祖留下的密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彭㝡心中对时间的诠释。余准的曾祖父,曾任云南总督,精通天文、占星、棋艺,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退休后写书、盖迷宫。

最后余准用枪杀艾伯特博士的方法把情报传递给了德国上级,余准也被俘并被处以绞刑。

在博尔赫斯眼中,时间不是连续的,也不是有序的,时间可以像空间那样,在一个个节点上开岔,变成一张各种时间互相接近、相交或长期不相干的网,人们可以在时间的每个分岔点上,在这张时间网的各个位置,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

《小径分岔的花园》金句: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


迷路

在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制造出来的迷宫中,很少人能够不迷路。

主人公阿让弄丢的电话本被一个叫吉尔的人捡到了,吉尔在还给他的时候,向他打听电话本里一个叫托尔斯泰尔的人,阿让说他不记得了,吉尔就给了阿让一份“档案”复印件,希望能帮阿让想起托尔斯泰尔的事。可当阿让翻开一沓关于“社会新闻”的“档案”后,却被另一个名字“安妮·阿斯特朗”所吸引,他也由此回忆起了那段尘封多年不愿想起的时光。

他想起了自己被安妮丢下的过程。在阿让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知道,阿让是被妈妈丢给安妮的,安妮在逃亡中也是想要带走他的。可是在他们快要穿过国界线的时候,安妮丢下了阿让。

悬而未决的谜题正是莫迪亚诺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通过把我们抛入一种不确定的失重感中,让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身处的那种迷茫、追寻、孤独的状态。也许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不完美,更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只能在不断的迷茫、追寻、孤独中循环。

可尽管这样,冥冥之中,我们还是会获得一种指引,就像阿让从安妮那里获得的那张纸条一样,最终让阿让跨过了曾经害怕的那条街道。所以,其实迷路并不可怕,因为我们不会一直迷路,也许某一天,也许就在明天,答案就会浮现。

《这样你就不会迷路》金句:我无法给出事实,我只能呈现事实的阴面。


病毒

从流感病毒到艾滋病毒再到埃博拉病毒,这些病毒想必你并不陌生,它们的流行给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恐慌。

一般情况下,埃博拉病毒在蝙蝠体内传播,只是不对他们造成任何伤害。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被蝙蝠唾液污染的肉或水果就可能会被感染。

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

虽然不少病毒会让人生病,但是人类的生存同样离不开病毒。它们帮我们杀菌、清洁水源,甚至是生育健康的后代。

地球上大多数生命体都来自于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DNA经过不断地自我复制一代代繁衍下去。病毒就是一层蛋白质外壳里面加了另一种遗传物质核糖核酸RNA。当病毒碰到合适的机会,就会侵入生命体的特定细胞中,这个生命体就被称为宿主。

它们把DNA从一个物种搬运到另一个物种,为生物演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放眼演化的历程,不管哪一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它们的演化都离不开这些微小却威力无边的病毒。这些病毒和我们共同拥有这个星球。

我们人类的基因组其实就是病毒基因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也都有病毒。

人类远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只有敬畏自然和生物,人类才能够在自然界中生生不息。

《病毒星球》金句:创造和毁灭完美地结合,这个世界才能达到平衡。


埃博拉病毒

1976年埃博拉第一次爆发之后,又小规模地爆发了19次,夺走了1539个人的生命,没人知道埃博拉何时会再次肆虐。

位于西非马科纳三角洲上住着一些基西人,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对环境的破坏,当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基西人只能捕捉蔗鼠和蝙蝠来吃,他们最爱捕捉的就是果蝠,他们会把果蝠做成肉酱浇在米饭上吃。

马科纳三角洲上有一种叫蝙蝠叫“飞鼠”,飞鼠身上有一股鼠尿般的骚臭味,基西成年人不吃,但孩童们非常喜欢吃。

2013年12月,村里有个两岁小男孩,不幸染上了埃博拉病毒,夺走了小男孩和他亲人的性命,埃博拉病毒迅速扩散,布鲁塞尔的无国界医生组织收到一份报告,称几内亚爆发了一种病毒性出血热疾病,样本被送到巴黎进行检验。

埃博拉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村民开始自发地避免与疑似患者接触,实施“反向隔离”,切断村庄与外界的联系,防止病毒进入村庄。 到2014年的10月末,马科纳三角洲的埃博拉在感染了三万人之后再一次悄然消失。

“远古法则”就是把疑似患病的人和他们的孩子送进在村庄外建造的有吃的喝的茅屋。不过幸好,人类拥有情感、自我意识、团队作战能力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对付埃博拉的有力武器。

《血殇》金句:人生中最重要的好事是坏运气运离你。


中国科幻

《三体》力压群雄,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庞大的三体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纳米材料专家汪淼,酷爱摄影,出门拍摄了一组风景照片,但在回家冲洗照片时,他发现所有的照片上都出现了一行诡异的倒计时数字,他用的是一台全机械手动相机,没有数码功能,不可能出现数字的。他躺在床上睁开眼,却发现那行倒计时诡异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不管他如何转头,那行数字始终出现在他视野的正中央。他怀疑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但医院检查后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他用VR设备进入了《三体》游戏。他发现,三体世界里一共有三颗太阳,乱纪元的太阳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升起。为了逃避灾难,三体人进化出了一种脱水的能力,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像毛皮一样柔软的物体,从而逃过这里的酷热与严寒。

《三体》金句: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证生存的,发展是生存的最好保障。


黑匣子思维

黑匣子思维起源于航空领域,即使整架飞机不幸坠毁了,黑匣子也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黑匣子思维就是一种督促我们用客观的态度发现问题,用有效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对数据的偏见等因素,失败已经成为现实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尽管有级别差异带来的领导权威、固执、对责任的推脱等“三座大山”阻碍了黑匣子的推广,但只要我们足够警惕,真正把黑匣子思维运用到实处,就再也不会因为搞砸事情而消沉了。

当柯达胶卷风靡全球,几乎垄断整个胶片市场时,谁能想到智能拍照设备这种电子产品的出现,会让柯达走向破产呢?

黑匣子思维是指导我们建立起一种从失败中学习的观念,而不是被失败吓倒。

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发现问题,所有的方法都要直达结果,避免做无用功。在过程中不断调整,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前提。黑匣子思维的核心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找到正确的方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错误和失败存在的意义。

专家不是败给了外部的对手,而是栽倒在自己的闭路循环思维和固执的心态上了。这样的思维是阻碍黑匣子思维传播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从失败中学习的态度、勇气和能力,会对个体或行业带来严重危害。

《黑匣子思维》金句:与其糊涂的成功,不如聪明的失败。


纪录片的价值

纪录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真实,捕捉连续的偶然,看见本身。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不可控制,创作者越是借助偶然的力量,越是不对偶然发生的事情插手,作品就越是发光。

纪录片只是一种传播的形式和载体,创作者的义务就是将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定格在镜头里。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必然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源于真实的事件,二是时代和社会的一个缩影,三是不只是流于表面地记录事实,而是能够抓住事件的本质,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仅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还是敲打现实的一把锤子。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并不意味着纪录片要沉湎于琐屑日常,而是要体现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真实的影像中叩问时代的命题,将真相的本质袒露在观众面前,并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纪录片捕捉到的所有时间都是独一无二并且无法替代的。我们的日常也是每天都貌似相同却又不同,没有一个瞬间是一样的。现在这一瞬间和下一瞬间,我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世界已经改变,任何事情都是无常的。

正是一个个偶然事件的连续发生,才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因此,偶然是非常珍贵的,捕捉这些连续的偶然,才能使纪录片无限接近真实的世界。

《这世上的偶然》金句:观察电影可以是“向各种解释开放的电影”,却绝不是“描绘客观真实的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像战略家一样思考病毒生存,抛弃黑匣子思维看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