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聪明人不懂得锲而不舍






“百折不回,妙用万变”。

|读美者|墨迹。

……………………………………

本文归属于

读美者

[书法映照国学名典]专栏。

……………………………………

谁说聪明人不懂得锲而不舍

文/ 读美者

笔者在一九八八年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菜根谭》,

就象看到透过云层洒下的一道微光。

近两年,有意无意,

又在读同样的文字内容的时候,岁月给出更多的显象在其中。

与此同时,笔者一直都建议,

但凡熏习者,都多加自问,什么是书法。

就象是其中的一种答案,

书法,是文学的视觉化。

所以,

书法映照国学名典,

这个专栏,

正是通过对不同的文字的重新审读与体悟,

化为墨迹。

并简文以释之。


……………………

“百折不回,妙用万变”。

这八个字,

是从下面的一段源自《菜根谭》的文字中,

简炼而来。


原文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

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

讲道修德,

念念要从虚处立基,

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这段话大义在字面上是较为清楚了,

所以不用逐句再释。

只是可能大家现在,开始真正在关心“成事”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中,

较高智商的人,或有一些以为自己的智商较高的人,

并不是不具备应对问题的能力,

其实,正是这样的人,

一般程度的聪明人,是最容易“改弦更张”的。


看第一句中,

士人有心,士人有心就是什么,就是“志”。

“志”,真的是要么有,要么没有的东西。所以,即使推崇天理即人欲的王阳明,也在传习录中讲,第一要立志。

这不光是正能量的东西。而是说,要走通一条路,必须的,

必须要立一个在自己的生命始终,不会改变的东西,

这个只是基本的,即,要咸味,放盐,这么简单。

只是简单的道理被忘记了,才会觉得,哇,立志,好高大上,

其实不是的。


所以,还初道人的菜根谭,作为在国学之中,

比较基础与基本的读物,是由于其一,它是比较儒释道复合的。

其中的内容,出世与入世都有。

就拿这条来讲,

通常认为儒是入世的,释是出世的,深究肯定不是,

有交集。

释会讲戒定慧,根器平常者,一定是这个路径。而根器较好的,

其实是慧生出定,定就生出特定于其人的戒。就是哪些不做,哪些不变,这就又与无为接上的,有所不为。


所以儒士认为接触到讲道修德,是以个体去完成一个典型标准的人格完善有关系的。才会立一个志,称为矢志,矢就是箭,靶心一直在那里。

非中靶心,不会放弃。其它的都取代不了。这个立不是谁帮着立,

或被告知应该立什么。就是自己进行。这个心才是真的。真不真,只需要自己知道,都不用到处说,甚至不用说出口,这就区别于情怀了。

才会生出不会竭尽的妙用,去应对万变。

因为你才会发现,非常幸运的,遇到特殊的困难和特定的问题。这些困难与问题,属于你,终于,

找到这把锁在哪里了。


所以会发现,有一些可能较为狡猾的人,把这些妙用归纳起来,

变成一种流通的东西去交易,就成为干货。

其实干货不是适于人人。因为真的干货,就是对于

有真心立出一个不变之志的人,所对应于特定的属于其自己的困难的对应特定解答。

其他人用这样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而是会迅速失效。

因为,不同的万变,就会有不同的妙用。

所以儒商冯仑才会讲,你知道难在哪里,就算是入门了。

说的是,你遇到你自己的特定的困境,才找到有锁的那扇门。这才是成事的开始。

前面所讲的,人欲即天理,是雷军的产品经理的圣经。其实是把王阳明的天理即人欲,变出顺序来讲。

这才是慧,生出他们的自己的特用的“定”。


所以,收回来,

百折不回,不是一种精神。

它可以是一种好奇,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你专属的答案,为什么要回呢?

“拥抱变化”和“不忘初心”之所以不矛盾,

是因为这个。



百折不回,妙用万变,这几个字在书写时,利用较为朴拙的结字,贯以金石味浓厚的用笔,意态的平与险,相互参用。

“拙”就是显示一种较为定的气息,而笔法的金石味,是传达出一种遇逆而愈强的气质。


……………………

读美者

[书法映照国学名典]专栏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说聪明人不懂得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