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章切莫“搞噱头”

近些年,笔者在写作和阅读时发现,无论是报道新闻还是做文章,总会出现选题不当的现象——这类文章从题目上看好像很“有噱头”,给人一种内容“高端”、理论丰富的第一印象。满怀希望读起来,发现不过是篇普普通通的事件报道或风马牛不相及的叙事散文,精神内涵与题目层次相差甚远,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人难受。

写一篇文章,无论什么体裁,好的题目固然能有画龙点睛之妙,但若是一味追求“好题目”而不在文章里花心思,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说到底,无非选题过大,而学识不足。心里想到一个点子,多大的问题都敢写。也不管能不能写、写不写得出,先把题目拉出来、把噱头搞起来,花大精力去琢磨如何吸引眼球、如何“虚张声势”,写起来才发现贴不上去,结果文章内容草草了之,写完了也就成了“绣花枕头”。

叶圣陶先生在《谈谈写作》中讲到,“某个题目值得写是一回事,那个题目我能不能写又是一回事。”对于所写题目,自己要确实想清楚了,或者至少要知道自己能不能研究清楚。不然,写出一篇挂着国际时评题目的鸡毛蒜皮记录,实在有点可笑。

什么是合适的选题?合适的选题就像一个橘子,一只手刚好可以握住,写作者自身的学识水平、对该题目的研究程度就是这只手。选题太大,就像西瓜,也就抓不住了。

其实选题是不怕小的,只要真的有才学,总可以“小题大做”。什么是“小”?是说切入点要小,尽量把想表达的观点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范围内。什么是“大”?是说自己的视野要大,从小问题讲出大道理。中国武术说“四两拨千斤”,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钱穆先生的《学龠》说,“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从再小的问题出发,都可以看到这个领域内的大趋势,古人说的“一叶落便知秋”就是这么个道理。

说来说去,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无非两点:偏离本心、目的不纯。各行业有各行业的学问,各领域有各领域的研究,文章是做学问的,是要讲明白事情、讲清楚道理的,是要为读者传播积极思想、传授正确观念的。若是把做文章当做是赚眼球、博名利的手段、工具,心思精力全浮在表面上沉不下来,文章就难以写出真情实意,甚至与原本应该表达的思想背道而驰。这样的文章,不如不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章切莫“搞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