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母规‘’第十条有感

图片发自App

“父母规”第十条 从此刻起: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因为种善因方能结善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父母规”这一条讲的是人要行善积德。

何谓行善积德?

不做损人害人之事,而去成就别人做成好事即为通常意义上的“行善”。行善的结果便是“积德”。古语说:“德”者得也,有德者,自然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正所谓“言传身教乐慈心,子孙万代享福寿。”

为什么要行善积德?

因为,一个真正行善积德之人,必是心地善良,言行谦恭,面相慈善,积极乐观之人,这样的人生命能量高,无论到哪里都会让他人感觉温暖、舒服而且受益,让一切变好,如此,他便受人尊敬,招人喜爱,无论做什么,机会一定增多,结果多是趋好,是非矛盾灾祸必定减少。

如何行善积德?

一直以来,我对行善积德的理解,只停留在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这一层面上。今日,看到寂静法师的这样一段话,才进一步明白何谓行善积德、怎样行善积德!他说:

灵魂本来清净,所以她不喜烦恼杂染、污秽多欲

灵魂本来伟大,所以她不喜渺小轻薄、自私自利

灵魂本来荣耀,所以她不喜卑贱无为、自暴自弃

灵魂本来光明,所以她不喜阴暗诡计、违背天意

灵魂本来美好,所以她不喜恶念丑行、污言秽语

灵魂本来自由,所以她不喜执着万法、裹足不已

灵魂本来解脱,所以她不喜自缠自缚、烦恼忧郁

灵魂本来广阔,所以她不喜不明真理、自我封闭

灵魂本来包容,所以她不喜划分彼此,与人为敌

灵魂本来平等,所以她不喜自惭形秽,傲慢无礼

我们创造了自己灵魂的不喜,我们就创造了烦恼、痛苦与忧虑。

图片发自App

由这段话得到启示:所谓行善积德,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每时每刻维护好生命本性的清静伟大、荣耀光明、美好自由、解脱广阔、包容平等。不想烦恼杂染、污秽多欲之事,不做渺小轻薄、自私自利之人,不行卑贱无为、自暴自弃之举,不谋阴暗诡计、违背天意之私;去除恶念丑行、污言秽语;切忌执着万法、裹足不已;拒绝不明真理、自我封闭;不去划分彼此,与人为敌;摈弃自惭形秽,傲慢无礼。

能时刻提醒自己做到这些,日日践行,时时反省,就是最具体、最落地的行善积德。反之,我们就创造了自己灵魂的不喜,积恶损德,烦恼、痛苦与忧虑便随之而来。

从佛学上看,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以上种种不为之举,就是对症治疗、消除不善的有效方法。比如,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

善,还应包含顺应规律之意,而不仅仅局限于常说的具体善行。顺着人们的生活规律,不去干涉,这就是善。不顺应规律,在不明情况下的行善或许是助纣为虐,这样的行善不仅不会积德,反而会害了自己;有时候除恶即是行善。简而言之,遵循天道规律即为行善。

如此看来,行善离不开智慧,因为智慧是规律的伯乐。离开智慧的行善,有时候便是恶。

一个到泰国的旅行团,返程时,一位旅客要留下来看望在泰国的姐姐,让同行的朋友A给国内的亲友带回一些当地特产,出于助人和善意,A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过海关的时候,发现捎带的物品里藏有海洛因,A被判无期重刑。

这里,A的行善就因缺乏智慧,违离了行善之“道”,结果殃及了自己。

有人说:积德行善,不一定会改变命运,但一定可以改运。做人要认清自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父母康健,子女平安,这就是我们行善积德最好的回报!

我认可这样的说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父母规‘’第十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