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概念与人才观之我见 - 草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大概念与人才观之我见。

可能是昨天发烧睡了一天,睡眠过剩的缘故吧,半夜醒来好几次,谢天谢地,终于退烧啦。

早上闹钟响之前,我就干脆起身来到客厅继续啃读《大概念教学》。

今天早上我读的是第三章《 教学目标设计》。第二次通读我学会了提纲挈领,抓重点,感觉本书读起来不再像最初厚厚的一书在手,有一种山一般压在心上的感觉,这得什么时候才能看完,何况还得“啃读”,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畏惧感。即使翻几页,大脑怎么也进入不了状态。

开学前面有读多少,开学之后,杂事一多,我索性把它抛到脑后。第一次作业勉强完成82分,第二次作业因为书没有读完,内容精神没有领会,却不知道怎么下手,最后只好放弃交作业。可是内心那种痛苦、自责与焦虑、纠结无我至今不愿回忆。

国庆节前因上级要求考课标,课标也的确不好背过来,更是没有时间啃读《大概念教学》。而我的同事颖却是很认真的啃读,认真完成每一此作业,均为优秀。

自从11月初,疫情四起的缘故,我们被迫居家上网课,毕竟不像在学校那样烦杂。终于可以喘喘气啦。

重要的事情优先做。

我听了校长的建议每天早上闹铃一响就起床,六点钟坐在客厅桌前读书,边读边勾勾画画,在练习本上写得摘抄也不是那么工整。家里也比较安静,大脑比较清醒。

李亚敏老师说这本书值得反复啃读,细嚼慢咽,才能取之精华,内化于心。

第一遍通读完我继续读第二遍,现在读起来,感觉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深奥难懂,一些“大概念”“核心素养”“专家结论”“专家思路”“高通路迁移”“迭加”等术语也不再那么陌生。

读书的进度跟上去了,我每次都认真上课,反复听回放,后三次作业都被评为优秀。

虽然我积极撰写申请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的立项课题没有被学校批准,但是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会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值得一提的作者刘徽教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大量丰富的案例非常有助于读者理解理论,而且每一个案例都有来处,多么尊重原作者版权呀。

天亮了,掩卷而思:我们啃读大概念教学和新课标,最核心的理论就是“核心素养”“素养目标”归根到底就是发展人、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我不禁与下午我参加仰望星空计划的线上课程郁义鸿教授《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考》讲座相联系。

郁义鸿教授非常厉害,他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产业经济领域的研究,现已退休返聘。

教授知识渊博,高屋建瓴,深入简出的讲解,我不断截屏,这两段对我印象最深:

马克斯﹣韦伯对志业( Beruf )一词的解释:“这个单词在德文中有两层含义:知识和技能的渐近积累,以及一种越来越强的信念,就是觉得某样事情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事业”

所谓志业,就是将其从事的创新活动作为其毕生事业,且追求质量至上的工作成果。匠人精神追求的是质量至上的工作,而敬业精神只是把事情做好或做到位而已。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宗教性的教育是谆谆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和敬畏感,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潜在掌控能力……

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么它一定是错误的。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讲座最后教授回答了我的提问后,讲座刚结束,一个学习伙伴就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我深有同感:

1.把教育作为志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到极致。

2.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自主创新的精神。

3.基础教育责任重大。因为很多能力与素养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

4.慢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同样,也对教育。

5.课程要给学生自由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地方潜泳漫游。

6.学校要培养具有独立行为和思考能力的人,这些人把社会服务最为志业。

在我看来,只有明白以上几点“真理”,我们才能更认真细致的去啃读、内化《大概念教学》,才会真正将“素养目标”“立德树人”在教室内落地生根,在课堂上焕发光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大概念与人才观之我见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