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5升降大法,五脏同调

跟肖师学中医专栏】升降大法,五脏同调,以三本为主

原创 肖春宏 经方日记 2022-03-04 17:18

跟肖师学中医2022.03.04年第10期

一口气看了三个高血压,分别是:

【一】高血压、血糖高。

薏米15g,茯苓15g,山药10g,柴胡15g,黄芩10g,竹茹12g,制半夏10g,陈皮12g,炙甘草6g,扁豆10g,元胡10g,川楝子8g,珍珠母30g,淡竹叶10g,桑叶10g,牛膝8g,车前子6g,只实10g,六付12袋。

【二】血压高、类风湿。

制半夏8g,陈皮12g,柴胡12g,黄芩8g,珍珠母20g,龙骨15g,牡蛎15g,竹如12g,茯苓15g,炙甘草6g,山药10g,元胡10g,川楝子8g,淡竹叶10g,桑白皮10g,当归6g,熟地10g,丹皮10g,丹参10g,薏米15g,炒白术8g,只实10g,牛膝6g,车前子3g,菊花10g,六付12袋

【三】血压高,中风后遗症。

黄柏8g,桔梗8g,桑叶15g,杏仁10g,柴胡12g,黄芩10g,制半夏10g,竹茹12g,只实10g,生地10g,玄参15g,麦冬15g,熟地5g,珍珠母30g,淡竹叶10g,炙甘草5g,麻子仁15g,茯苓15g,牛膝10g,陈皮12g,龙骨牡蛎各20g,肉桂3g,只实10g,知母8g,六付12袋

这三个人是听信他人之言,同时来的,目的是治高血压。

高血压,与其他病是各自独立而没有内在病机联系吗?绝对不是的!

高度概括治中风后遗症个人经验如下:

以杏桔二陈汤打底,同时驱动升降之主轴与副轴。

以升降大法为总纲,降右为主,升左为辅,五脏全调,打大规模歼灭战!否则无治愈之希望也。

总之,立足中焦,环顾四维,复其“生,长,收,藏”之道。治起来累,说不累,是瞎扯,耗心血哦!

要把各种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一方中,搞“冷菜拼盘”不行。

以升降大法解读大青龙汤如下:

文学中的四大名著,政界,军界,商界等人士看了,都能从中受益,不只是文人学习四大名著。

《伤寒论》也这样一部名著,各个门派都从中受益,比如大青龙汤,外感风寒,用麻黄祛风寒,但是麻黄还有宣肺作用,只宣肺不降肺不符合肺的宣降生理功能,加杏仁,一宣一降,正合肺之生理功能。

脾胃是升降之枢,肺的宣降受制于脾胃,故用大枣升脾,生姜降胃。

祛风寒需要阳气,体内阳气不足,即内虚,则无力祛风寒,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使体内阳气足,一鼓而寒邪去。

肺胃有热,加石膏。此方之核心是同时驱动升降之枢与肺之升降,侧重调肺之升降。

后世之人据大青龙汤核心之法,创立了枳桔二陈汤,侧重调脾胃之升降,我略作变化,桔壳降气力不专,改为杏仁,而成桔杏二陈汤,以此方打底,治中风后遗症,收效迅捷!知我上述之思路,就可以用大青龙汤治中风后遗症,但绝对不是治表症,麻黄只用3克。

麻黄甚至用1克,把抓药的人可气坏了,量太少了,不好抓药。

大青龙汤,去一味则残缺,加一味则多余,组方非常完美!

那是中西医见了,均摇头之病,我来治,我确信中医之力伟大!中医真给力,没有让我失望!

方剂,看懂了则过目不忘。看不懂而死记硬背,不常用就忘个一干二净。

即使没忘,也是开死方子,对面前的病,不知应该重用哪味药,轻用哪味药。

失眠,之前久治不愈。病因写在舌上了,不会看舌,寻找病因如大海捞针。

肺不降,有虚实之分,您只知肺实之不降。

此人为肺虚,下降不及。

诊脉,数则阴虚,无力则气虚,完活了。

我之前讲过,如何确定只右寸数之绝活!脉,数则六部皆数,不存在只一部数,如何确定?我讲过好久了。

脉诀说“寸数头痛眩生风”,到临床一摸脉,六部皆数,哪有只寸数之脉呀!

是脉诀不对吗?绝对不是脉诀不对的。

【眼睛疾病】失眠多年,平时前额头痛,有鼻炎病史,经常发作,大便稀有痔疮病史,头足出汗,眼睛玻璃体浑浊视物不清,平时口干饮热水,烘热汗出,子宫肌瘤术后,腰痛,五心烦热,脉沉热无力。

用升降大法,五脏同调,以三本为主。

一个升降大法,通治其所有疾病!治中风后遗症站不稳。

《内经·根结篇》说“少阳介于表里之间,转输内外,可出可入而为枢,如果枢的功能受损,就会发生骨繇病而站立不稳”,繇是通“摇”字。

这是讲针灸的标本根结,这种病用针灸取头部少阳经的浮白穴。针与药不分家,我们用药依然治少阳胆,胆随胃降,胆胃密切,必然也要治胃。

用柴芩温胆汤。我们将纵横世界的中医治痿证的思想,少阳经为枢,以及升降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站立不稳

治少阳经,只是保证内与外转运畅通,但是没保证升入与降出,加个胃,因为胃是降浊之枢。

干就是了,中医又不是没有这技术!中医是大科学!

内与外不通,这是枢不动,枢有病,而通畅了,无障碍,可是不出入,是升降的问题,无升降,那来的出入。

我是面对病例,理解了此《内经》条文。先成功后理解了,理解后了再用,针药并用,升级了!

《内经》说的非常明确,站不稳是“骨摇病”,必然要补肾,只要分清肾偏阳偏阴,就完活。剩下的事是时间问题!

五脏同调,其实是调了腿的皮,肌,脉,筋,骨。因为肺主皮,脾主肌等,岂能治不好腿病。

如何保证调的过程中,五脏互相协调?用升降大法,使升降有序且有度,自然五脏归于和协。

治了一个两耳鸣,非常有意思。

一诊升降脾胃,兼用桑叶清金,用当归熟地补肾。

二诊,两耳交替鸣,我视为“寒热往来”,为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加当归熟地,少佐用肉桂。

三诊,只右耳鸣,并且间歇鸣,鸣三两天,停一两天。

四诊抓不到证据了,眼看即黔驴技穷了之时,病人说“有时眼液粘”,立刻“柳暗花明,又一春”。

右耳时鸣时不鸣,视为“阵降烘热汗出”,此为阳浮,升降脾胃,加煅龙骨,煅牡蛎各15g,兼顾补肾,用巴戟,当归,熟地。药入两剂而效!

病人还说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现象,三诊第一次吃药,由于比较忙,晚上九点才吃,吃完上床躺着,过了一会感觉上食道似有东西掉落,好象涩涩地落,还有点酸,过一会就消失了,原来他有食道炎,吃东西有时噎住了。这应该是“浮阳”所致。病人感觉掉落东西,应为浮阳退去。

事后回头品味,一诊即应该收敛浮阳。

二诊小柴胡汤

四君子汤,温胆汤

事后才认识到耳鸣与食道炎是“浮阳”致病。

左升清,右降浊。一般左耳鸣为清气不升,但是脾热,或浮阳,也会随左升而上。

耳鸣,小病不大点,病机非常大!

脾有热,泻脾热,无脾热了,则耳不鸣。可是泻脾热时伤了肾,浮阳又致耳鸣,所以表现为有效,之后又复发。

刚泻掉脾热,脾再生热,不会这么快!

如果肾不虚,泻脾热,一泻则耳鸣止。

腿,是由皮,肌,筋,骨,脉构成,而肺主皮,脾主肌,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脉。我们以三本为主,五脏全调,则腿的皮,肌,筋,骨,脉都好了,腿怎么会走路不行呢,是吧。类风湿也如此治。

四君子汤升脾,小柴胡汤降胆胃。桔梗升肺,杏仁降肺。此为主轴与副轴同时驱动。桑叶清肺,石膏与麦冬清胃,此为以肺胃为中心,解决风温病后遗症。巴,当,熟补肾,龙牡收浮阳。

这是我跟大青龙汤学的套路,热伤阴,寒伤阳。如果是阳虚,我就改为大青龙汤,去生姜大枣,加白术,伏苓,柴胡,黄芩,半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3-15升降大法,五脏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