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退休老师合影

今天是5月20日,于是520就成了聚会的日子。

这周一,就收到通知“各位老师:大家好!经研究决定本周活动时间为周四(5月20日),上午9:30。地点及内容:劼人公园、东门市井参观,午餐在东光温鸭子。集合地点:劼人公园标志牌处。”于是回复:“已知,参加,”

昨天晚上散文学会文友部又发通知“各位文友大家好!因疫情影响,自去年以来,文友部活动断断续续。经学会领导批准,决定继续开展活动。明天是“520”,我们就借这个好日子吧!”于是,只好给文友部部长请假缺席了。

散文学会创研部也发出了通知“@所有人 各位老师,经酝酿,创研部定于明天下午两点半在成华区文化馆407会议室开展本月活动。活动主题为由王大可发起,探讨“散文诗及其特点”。希望各位老师利用上午时间处理好自身事务,按时参加活动!”于是想上午参加了退休老师活动,再回文化馆参加创研部的活动。

上午参观李劼人故居,是散文学会会员张老师为我们解说。从门楣上的“菱窠”匾额讲起,再到院子里的左边桃树,右边柳树,以及品种不一的果树,特别是那株李劼人亲手栽种的桂花树,被化为名木类别,引起了老师们的围观,仿佛亲眼见证了李劼人对树木的呵护。张老师说桂花树长得慢,去年桂花巷伐桂花树的事,真的是令人痛心。后来,我们又参观了李劼人“李劼人先生爱国社会活动图文展”和李劼人生平事迹展厅。在张老师详细的讲解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劼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的贡献,以及在文学和实业上取得的成就。

作为文学家的李劼人,巴金先生说:“他(李劼人)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郭沫若先生说:“(李劼人)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是“活”的,他是“成都日常生活的观察者和发现者”,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清末民初社会的一个横切面”。

作为爱国实业家的李劼人,他所主持的嘉乐纸厂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为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设立并实施了“文化事业补助费”,无偿的资助大中小学、孤儿院、慈善机构、贫病作家、文化团体。

一个小时的讲解结束了,老师们表达了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谢谢小张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久,又给我们转发照片,辛苦了!让我们收获很大。”“今天小张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大家收获不小,如果我们自已参观,效果就差远了,故小组活动意义很大。”“说得对!有同感!”张老师也非常高兴。

吃完午饭,等我赶到文化馆参加活动的时候,刚好是下午2点半,不过到研讨会结束,我还是满头大汗。今天的研讨,是由创研部部长王大可主讲“散文诗及其特点”。听完了王大可的讲座,大家都结合自己的创作,谈了自己对散文诗的认识。我在发言中说,在我豆蔻年华的时候,曾经写过唯一的一首名为《心路》的散文诗,现在暂时找不到了。凭记忆,散文诗很短,用(一)(二)(三)分为三个部分,归纳就是“相遇”“相知”“别离”,我只记得编辑当时特别喜欢的句子。“我问自己什么是缘?落英缤纷,遍地都是相思。”“我把头伸出窗外,打开记忆的瓶子,装入天空大地还有你的影子。”这注定是一段爱而无果的故事,因为没有结局,所以变得唯美。

说实话,今天很累。参观学习,一个地方;吃饭,一个地方;创研部的活动,一个地方。我一直在不停地走,特别是下午几乎奔跑到了文化馆,按时参加了研讨活动。回家写活动简讯,笔记在一环路父亲家,电脑在二环路锦苑。写完简讯,匆匆写了三百字的日更,然后把《西部故人来》的评论写了,然后完善日更。

看微信,才知道明天是“小满”节气,好像有许多感慨,但已经筋疲力尽了。小满之日“苦菜秀”,今天我们中午吃的沙拉菜,就叫“苦”什么菜。看来今天真的是有一点满,不过今天参观李劼人故居,和下午的研讨活动都很成功,看来还不是一点点满。还是读一首“小满”的诗,纪念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吧。

《五绝·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你可能感兴趣的:(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