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要学习吗 ——“写作”主题图书推荐阅读有感

      做了一期主题为“写作”的书目推荐,推荐了不少与“写作”有关的书籍。我一直认为“写作”能力不是靠教学得来的。原因嘛,大概是因为看到很多作家都不是学中文出身的,而很多中文系出来的学子写的东西也有惨不忍睹的。但是做了这期推荐,翻了一些这类相关的书,觉得自己还是井底之蛙。

      写作靠天分。但是没有天分的人真的不能写作吗?未必如此。有天分的人,也许能写出惊世大作。没有天分的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也能有一定的成就,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勤能补拙是一样的道理。我自认自己写的东西还是能清楚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的,如果不是做这期推荐,我不会想到要去看任何关于写作的书,因为我内心里隐隐觉得那些都是陈词滥调,不外乎一些教条主义,没有必要去看。而我翻看的两本书,都狠狠地打了我的脸。一本是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一本是费伟伟的《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

   

图片发自App


《写作这回事》写得很有意思,不象在教你写作,而是象在跟你讲故事。前半部分也确实是故事,是斯蒂芬·金简历的详写版。后半部分才是关于写作的。关于写作,斯蒂芬·金是从写作需要准备的东西——“工具箱”部分说起,他把自己对于词汇、语法、风格、段落在写作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被动语态的理解。虽然我们汉语不说被动语态,但我们也一样有被动句。从前我自己写东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好或者坏,凭感觉判断。被动句式也用得很顺手。而斯蒂芬·金告诉我,被动句式有多矫情。刚才我在写两本书狠狠地打了我的脸时,不由自主地就写成了被两本书狠狠地打了脸,想到斯蒂芬·金的话,又默默地删掉,改成主动句。这是这本书对我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当然,对于写作,对于风格,各有各的喜好,并不见得斯蒂芬·金说的就是对的。斯蒂芬·金是悬疑恐怖类型的作家,对于这类型的作品,也许他的说法没有错。但是小说不仅仅一种类型,其他类型的小说,按他的方法来写作的话未必就出彩。对于我来说,情节只是书的一部分,遣词用句也很重要,如果一本书语言干涩贫乏,情节设计得再诡谲,我也是看不下去的。这算是我与斯蒂芬·金求同存异的一个点吧。

   

图片发自App


另外一本《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与《写作这回事》完全不同,但是也给我不少启发。人民日报,党的喉舌,政治站位高,主旋律压倒一切,我们又不是记者,有必要看这样的书吗?看了就知道,开卷有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作者将稿件背后的种种告诉我们,把原稿与修改稿呈现给我们,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改,怎样改,这种手把手教的方式确实让人收获巨大。如果没有原稿对比,常人看了修改稿可能也不会觉得很惊叹,如果没有修改稿对比,只看原稿可能很多人也看不出哪里不好,但是两者放在一起对比,高下立判。这就是高手。看得出、说得出、改得出。不管是不是记者,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只要是工作涉及宣传,都可以看一看这本书,毕竟政治正确是没有错的。

      关于“写作”,还有很多书待我去学习。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作家,但是我相信,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是切实可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需要学习吗 ——“写作”主题图书推荐阅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