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法,不服来战!

笔者读书速度还可以,大概一年100本左右的量。一次朋友问我:“读这么多书,记得住吗?读的快,忘的是不是也快?”这里有个误区:读一本书、在校修学分或接触一门新知识,目的是全部记住不遗漏吗?这么反人类的聊題来了,今天说说一位超级学习者的书:《Learn more, Study less》中文译名《如何高效学习》,作者斯科特.H.杨

“网红学霸成名帖”

1)1年时间自学完成麻省理工正常情况下需要4年修完的计算机专业线上课程,累计33门。10天搞定线性代数,30天学习肖像画。并自学会计学、历史、心理学等。

2)高中时几乎不在课下学习,但仍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大学考完复习不超过2小时,GPA一直保持在A和A+。

3)1年去到4个国家,学习4门外语。2016年,在知乎Live上做了一次分享。注意了!全程中文演讲。


本文分享3个要点:学习误区、整体性学习原理、自查薄弱环节

01-学习误区误终身,捅破这层窗户纸

1个比喻:学习好比整个食物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它不是表面看起来的“吃”(机械填充)的动作。

学习需要挑选要吃的食物(获取知识)、咀嚼(明白阶段)、消化(理解阶段)、吸收(应用阶段)。

 将关注点从知识的机械填充(获取)转为应用

    知识只有获得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知识。如果只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应用,无异于浪费生命。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不够,还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

    回到前面读书遗忘的例子,能记住多少的误区现在戳破它,并请各位放宽心,读完一本书而记不住书的内容,是大部分人的常态,所以就不要费尽心思的跟自己的机械记忆较劲了。


02—突破机械记忆的迷思,整体性学习原理

对照:

1)机械记忆:散点式学习模式,像是把不同学科放到大小不一的盒子里,再摆到架子上,当盒子多了或尘封久了,就找不到了。

2)整体性学习:意味着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绘制一张地图,将不同的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比喻:

1)知识就像大脑中的城市(结构),每门学科是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模型),各处建筑间,需要路到达或相连(高速公路)。

2)学习就像搭建城市,整体而不孤立。建筑和谐林立各有特色,道路贯穿,通行无碍,最后形成自有体系的城市精彩。


结构/城市:理解是结构高度发达的结果

模型/建筑物: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建筑是城市的缩影)所以模型必须简单、压缩和易存储

高速公路:可四通八达,融会贯通(死记硬背会成为路障)


1)获取(知识):进入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及个人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这个环节薄弱的表现是读书慢,关键信息容易丢失。获取阶段目标是简化、存量和速度。读书快、效率高的人,读的量够多,且练就了过滤无效信息的能力。

 2)理解:大多数人到了理解阶段就止步不前了。停留在听懂了解了,以为掌握了知识,但切换个场景/题型,依旧滑铁卢。书呆子就是典型的信息获取多,侃侃而谈但对现实应用却束手无策。聪明的人知道要超越它,才能更深一步。

3)拓展:到此时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

通过模型(建筑)简化和扩展结构(城市)。比如善问为什么?以及与其它信息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看起来很花时间,但只了解字面意思并不符合人性,人们都有进一步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好奇之心。通常我们所说要保持好奇心,其实也是学习和创造性的源泉。提示:拓展又分深度、横向和纵向拓展能力(书内详解)。

 4)纠错:学习不可能不犯错,错误的路会一条道拐到黑。纠错阶段像是辨路和及时调转方向的环节,所以清晰路标是有必要的。

 5)应用:整体性学习的最后一环,也是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比如学习行为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学和营销学等科目,如果可以应用到复杂变换的市场中,那对品牌学的理解一定更深刻。

 大家可以针对薄弱环节,着重提升。书中关于整体性学习的方法有详细介绍,还分享了诸如能量管理等key points,大家有兴趣可拿来读。本文旨在学习初心的启发,是否开启进化之旅,全凭意愿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大法,不服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