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这篇文章,我将带你重新认识错题本,从它行之有效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这个你听过、但是不了解的工具的真正威力。
另外还详细地介绍了错题本地正确使用姿势,很简单,但有特效。
最后是教你如何把错题本升级并进一步发挥它的威力。
01
“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问我,在中学阶段,哪种学习方法最简单高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正确答案,那就是——建立错题本。
你可能觉得没有用,因为这种方法已经被无数人提过了N多年了。但你有没有想过,经过了这么多年还在用的方法,里面肯定蕴含着非常锋利的原理和方法论。
如果你能用好这个简单锋利的工具,成绩逆袭指日可待。
文章有一点点长,请耐心往下看。
02
“错题本行之有效的基本原理”
1、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让自己保持在拉伸区训练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竞技项目,业余运动员的水平是无法跟专业运动员相比的,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次!
韩寒曾在他的文章《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中讲述了当年读高中的他,和其他各个高中学校的顶级球员组成一支队伍,和上海一支职业足球队的儿童预备队(5年级左右的小学生)打比赛的经过。那场比赛的结果——是开场20分钟后,两队的比分是0:20!你别理解错,得0分是韩寒的队伍!用韩寒自己的话说就是,全场只有10次有效传球,其他大部分时间被这帮小学生在当狗溜!
你肯定也认可,一个出租车司机,即使开了一辈子的车,技术也不可能超过一个刚刚出道的赛车手;同样的,一个在公园下了一辈子象棋的老大爷,在专业象棋手面前同样是不堪一击。
为什么专业和业余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是因为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比业余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更长更刻苦吗?这是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专业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采用的是刻意练习,所以他们进步飞快。而大部分业余选手只是在进行天真地练习。
而建立错题本,正是符合了刻意练习的一个重要原则——走出舒适区,在拉伸区进行大量训练。所以它才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①
什么是舒适区呢?简单地讲,就是那些对你来说容易的题目。什么是拉伸区呢?就是那些对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经过努力能过做出来的题目。而困难区,就是那些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题目。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做拉伸区域的题目,少做舒适区的题目,不做困难区的题目,这样才能既有挑战进步又快。如果你总是挑舒适区的题目做,就会因为难度太低而经常走神,同时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导致无法进步。如果你经常选择困难区的题目做,就会饱受打击,丧失信心而畏惧逃避。
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边缘进行训练
由此可见,刻意地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训练,做难度略高于自己能力水平的题目,才是让自己进步最快的训练方法。
回想我自己在读高中时,就总在舒适区训练。每次拿到练习卷的时候总是特别兴奋,心想着这次一定要认真地把这张卷子做完。结果呢,经常是前面那些简单的题目就轻松做完,中间那些有点难度的题目就做得不耐烦,后面那些难度大的题目就基本没心情做。
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我每次做完卷子后,就匆忙去对答案,对完就忍不住狂拍自己的大腿——哦!原来是这样子!竟然天真地以为自己弄明白了,接着把试卷扔一边打球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下次出现类似的题目,甚至是相同的题目,我还是做不出来。
我这种做法就是在舒适区训练的典型案例,看似做了很多题,但其实一直都在做那些容易的题目。而拉伸区那些题目我却很少深入地钻研过它们。
错题本,正是用来收集你做题的过程中,那些你做错的、有代表性的、有一定难度你做不出来的题目。
这些题目对你而言,就是处于拉升区的题目。将这些题目收集起来之后,反复对它们进行思考、重做和总结,这样既让你的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又避免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那些太容量或者太难得题目上,这才是高效的刻意练习的方法。
2、同一道难题反复训练,大脑中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强联结
可能你已经发现,考试要取得高分,光靠正确地解出答案是不够的,而且解题速度还要快,因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
就拿高中的数学试卷来看,总共22道题: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大题,考试时间是120分钟。也就是说,平均1道题只有5.45分钟给你解答。扣到阅读题目、在草稿纸上计算,以及书写答案,平均每一道题真正留给你思考的时间大概也就3分钟左右。这就要求你解题的速度要快,看完题目后要能很快思考出解题思路,才有可能取得高分。
那要如何才能正确又快速地解题呢?这两点都要求我们平时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也就是说,刷题必不可少,但是怎样刷还是有讲究的!
如果我们稍微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就知道学习知识,并将它们灵活应用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大脑中相关的神经元产生链接的过程。用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经过反复刺激产生了强关联。
错题集中的题目,涉及到的就是那些你还没能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也就是说,你大脑中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神经元之间,还没有形成又大又宽的通道,因此你就无法在应用它们的时候让它们产生链接,并迅速的调用它们。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继续对这些题目进行重复练习,直到能够准确、快速地做出来,才算真正地掌握这些题目。而不是把那些抄在错题本上的题目和答案重新看一遍就完事了。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同一道题目做好几遍,有这个必要吗?
对于错题本中处于拉升区的题目,那就非常有必要!对于那些简单的题目,那就没必要。
芭芭拉.奥克利在她的著作《学习之道》中提到,对于数学、科学等理科科目,可以通过对同一道题目的多次重复训练,从而建立和强化不断联结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②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在练乒乓球和弹钢琴等任何一项技能的时候,都是对不熟练的一个动作或者一首曲子进行无数次的重复,这就是在加强神经元之间地关联。而对知识点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你需要通过对一道你不熟练的题目重复练习,来加强相关神经元的链接。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者相应的知识点时,大脑中的相关神经元就能够快速地联结起来,从而正确迅速地解出答案。
错题本,就是用来保证你对拉伸区中的题目进行多次重复训练,在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强联结,直到你能够准确、快速地做出来,这才算真正的掌握了这道题目和相应的知识点。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准确快速地解答。
3、只有牢固的掌握已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你知道我们是如何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吗?我们必须通过联系已知的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③也就是说,要掌握新的知识,就必须让新知识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产生链接。因此,已有的知识掌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了后面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我举一个例子,假如我要跟刚学习物理的学生解释I=V/R这条定律,如果我这么讲,I是电流,指电子流动的速度,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V和电阻R的比值。我这样讲尽管正确,但学生肯定听不懂。
为了让学生听得懂,我应该这样讲:电流就好比水管中的水流,电压就好比水管两端的压强,电阻就好比水管内壁的阻力。相同大小的水管,水流的速度取决于水管的两端的压力的大小,和水管内壁阻力的大小。水压越大,水流越快;水管内壁的阻力越小,水流越快。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也类似这样。
这样解释,就把学生脑海中的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我们常听到老师说的一句话——学习一定要把基础打好。这里的基础,就是指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作建房子,那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就好比用沙子来建造知识的房子;而把学过的知识彻底搞懂、没有盲区的学习,则是在用钢筋混泥土在建知识的房子。
因此,只有牢固地掌握已学过的知识,新学的知识链接上去后才能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
现在你也许明白了,为什么你每天那么认真的听课,那么刻苦的做练习,还是考不好呢?很可能是因为你听的课和做的题目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如果听过的课不能理解,做过的题目下次还是做错,就继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会边学边遗忘,越学越混乱。这样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
通过建立错题集,把那些做错的、有代表性的、有一定难度做不出来的题目,反复思考、重做和总结,实在想不清楚地问老师和同学。直到你下次遇到这些题目,能够准确、快速地做出来。
这样做能够确保这些题目已经彻底搞清楚了,同时也能把相关的知识理解透彻。这种稳扎稳打的学习方式才能够为新学习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03
“如何科学正确地建立和使用错题本”
1、收集拉伸区的题目
一个科目一本错题本。把那些有一定难度做不出来的、做错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抄录在活页笔记本中(用活页本方便添加内页和调整内页的顺序)。这些题目,就是我们前面强调过的,是你的拉升区的题目。做这些题目让你进步快、有信心、有兴趣。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去哪里快速的高效的找到这些题目呢?如果都靠自己将练习题做一遍再去筛选,效率就有点低,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容易和难的题目混合在一起。这里教给你几种方法。
(1)凭感觉。学习专家李晓鹏在《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中提到,他读中学的侄女想他请教学习的秘诀时,他就说了这3个字。
他的意思是,那些一眼就知道怎么做的题目,你就不用做了;那些一看就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你也不用做了;你只做那些看后大致有点思路,但是又得动脑筋仔细想的题目,你就要多做。这就是凭感觉选题的方法。④
(2)找同学问。对于统一发的配套资料或者练习卷,你可以找那一科水平跟你差不多或者略高的同学,问他们哪些题目是他们会做但是容易错,或需要花些时间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来的题目,你重点做那些题目就可以。
(3)请教老师。如果老师对你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你也可以跟老师请教哪些题目或者哪本教辅资料比较适合你。
然后结合以上3步,将合适的题目放入错题本,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挑选题目的时间,而且不用把时间都浪费在做舒适区和困难区的题目上。相反,你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拉伸区题目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效率才是最高的。
2、建立正确的格式
错题本的正面抄题目,题目的下方可以写这道题相关的考点,变形题和你的一些想法,比如当时第一次的时候,为什么会做不出来或者做错。
背面写解题过程,如果是理科,最好能做到一题多解。
3、正确的使用方法
正如我前面说的,错题集不是简单的抄写和翻看的。它是用来检验你是否真的学懂、记录你掌握多少知识的有效工具。
(1)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收集进来的题目,你每天要抽出时间来重新做,反复做。做过的题目,在角落记下当天的时期,每隔7-10天重做一次。
(2)重做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轻易看答案,要努力的思考,实在想不出来再去看答案。还是不懂的或者想不清楚的一定要问老师,问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你做过一次,不代表你已经会做了。
如果犯过的错误再犯,相同的题目不能快速准确地做出来,那说明你之前学得知识点掌握得还不够牢固。
(3)重复做到什么程度呢?直到彻底搞懂每一个细节,并达到能够流畅、准确、快速、甚至能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做出来的程度。
(4)如果一道题目能够达到上面第三点的程度,那就可以把这道题目从活页本中移除出去放在另一个活页本中,保存起来了。就这样,错题本不断有新的题目进来,又有旧的题目出去。
你可以想象,不久后会出现这样的良性情况——随着你的能力的提升,错题集中题目的难度也不断在提升。这时你的成绩提升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04
“经过两步升级后的错题本更强大”
1、不定时的将错题集中的顺序打乱,用交替练习的原理提升训练效果
什么是交替练习呢?它是一种将既相关又不相同的题材混合到一起来学习的一种方法。比如将同一科目的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点的题目混合在一起训练。
20世纪90年代初,学者将交替穿插学习法用在数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学习上做实验。结果证明,交替穿插学习法取得的成绩比单一的学习方法要更好。
其中,研究者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们收集了12位有名的画家的不同风景画作,每一幅画作下方都标有画家的名字。通过将画作在电脑大屏幕上轮播,让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和辨认。他们把学习分成2组,每组36人。第一组进行集中式学习(也就是单一学习),这一组的学习每次连续看同一位作家的6副作品,每幅画看3秒钟;第二组进行交替穿插式学习,每次看1幅不同画家的,也是每幅看3秒。看完之后再进行测试,研究者拿出另外48幅这12位画家的风景画作,让学生一张一张的辨认分别属于哪位画家的作品。
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第一组的辨识正确率只有50%,第二组的辨识正确率高达65%!交替训练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单一学习法!
同样的道理,如果将错题本中的题目信息打乱,这样我们在重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大脑对这道题的惯性记忆就会减弱。这就迫使大脑要更加努力地运转才能挖掘出某个记忆或者技巧出来,才能把题目做出来。而大脑的这份额外的努力却能加强记忆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⑤
由此可见,运用交替练习的方法来训练,错题本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利用在线文档制作错题本效率更高
随着手机和在线文档的普及,我们可以将要选入错题本的题目和解题过程,用手机拍照后存放在文档中。这里推荐使用在线文档,比如“印象笔记”、“腾讯文档”、“石墨笔记”,它们都可以实现在手机和电脑、ipad上同时登陆,实时更新,而且文件不会丢失不会损坏,非常实用。这种方法相比于手抄或者直接把题目剪出来贴在错题本上,效率要高很多。
但是用手机拍照存档也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题目已经被你做过了,会留下一些痕迹;第二个问题是,大部分同学的在学校是无法使用手机的。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你可以在学校的时候先把要保存的题目做好标记,周末回到家,用手机拍好图片拍后,接着用手机的修图软件中的橡皮擦,将图片中做题留下的痕迹清除掉就可以了,最后再上传到在线文档中。其他的操作步骤就和纸质的一样了。
这样,每个星期回到家后,你就题目重新打散顺序,再做一遍。接着把熟练的题目移除出去,把新的题目添加进来。
05
“回顾总结”
首先,这篇文章从错题本的原理出发,跟你解释了为什么建立错题本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原因有三个:
(1)错题本让你始终保持在拉伸区训练;而在拉伸区训练是进步的速度是最快的。
(2)同一道难题反复训练,在大脑中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强联结,直到能够流畅、准确、快速的做出来,这才算真正的掌握了这道题目和相应的知识点。
(3)只有牢固的掌握已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其次,跟你介绍错题本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使用。建立错题本,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题目,我教给你的方法是:凭感觉、问同学和请教老师。而如何使用错题本中关键的一点就是:重复做,直到能够快速正确的把题目做出来为止。
最后,通过交替原理和在线文档的改良升级后,错题本效率更高。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觉得有用,请马上用起来。因为原理再正确,方法再有效,如果没有用起来,效果还是等于零。
参考书目:
①《刻意练习》安德斯.埃里克森 罗伯特.普尔
②《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丹尼尔.T.威林厄姆
③《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
④《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李晓鹏
⑤《如何学习》本尼迪克特.凯里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点点赞收藏,
可以通过点“转发”的方式让朋友知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