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的36条扶贫心声

《关于当前扶贫工作的思考37条》引得一些驻村书记、乡镇干部和关心扶贫工作的人纷纷留言。这些纯真、质朴、饱含深情和忧虑的留言,发人深思。有人将这些留言做了整理,呈现给大家。

1、有委屈也要自己扛。他们不是不愿意担当干事,而是在内心深处,有很多的无奈、辛酸和委屈。工作上的毫无成就感、对家人的亏欠内疚、个人命运的无从把握,一时涌上心头。但只要发现,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艰辛付出,就会感到莫大的宽慰,揩干泪痕,继续战斗。有的基层干部说,“就冲这篇文章为咱说几句话,就可以整上一壶酒。”

2、那是来自泥土的芬芳。很多扶贫干部表示,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业,是件荣幸的事。扶贫、脱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用扶贫一线干部的“辛苦指数”“牺牲指数”,换来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幸福指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份沉甸甸的辛勤付出,凝结成脱贫攻坚战中不朽的丰碑。“泥土的芬芳为何如此清香,因为那是孕育生命最美的地方。”

3、不怕干活辛苦,就怕政策反复。扶贫干部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政策的翻来覆去,来来回回地推翻先前的工作,朝令夕改,浪费资源。一些扶贫干部,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填表、签名、修改、重抄,档案重做了N次,复印机用烂了N台。第二天都要检查了,头天夜里,上级还发新的档案要求;组织去别的地方学习,不学产业发展,只学咋填档案,学到的就是重新改个更加花哨的封面。

4、身体累,心更累,累也没有累到点子上、关键处。5+2、白加黑,晴加雨,是基层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但你的勤奋与敬业,对于各级“官老爷们”的瞎指挥而言,毫无意义,最终辜负了家人,耽误了自己!付出的辛苦换不来实在的收获,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没有成就感。不明就里的追责,花样繁多的表册,没完没了的考核,还有不接地气的决策。总是有要不完的资料,有的资料让人无语,就是没事找事。

5、扶贫干部不是齐天大圣,没有七十二变的神通。扶贫干部既要做好省市县的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身工作;填报表格、撰写报告,应对检查、迎来送往,再加上时不时的通报问责,可以说“压力山大”。白天干扶贫,晚上想扶贫,就连梦里都是扶贫。他们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有各级扶贫政策、党建知识,还要熟悉村情概况、户籍信息、脱贫规划等,难似考北大、清华。

6、用诚心换取百姓的信任与认可。某扶贫干部说,将心比心,通过诚心换来百姓的真心,大家一起想办法,工作就好开展。当他听到有人说,这一带那几个人“最坏”,以为不该这样去识别群众。如果是这种认识,势必要用对待“坏人”的手段去对付他们,如此以来,工作能愉快推进吗?老百姓的满意度能高吗?百姓有些诉求确实过分,但不能因此就把他们置于对立面。

7、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关于某镇长强按贫困户的头令其道歉一事,镇长的做法确实不妥,与党员干部的形象不符,但首先我们要清楚,事实是李某确实享受了国家扶贫政策,但在县里扶贫工作组回访时,他却反映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相关政策。虽然不管李某是有意还是无意,镇长都不应作出如此过激的行为,但与一般无良媒体不同的是,我们要设身处地为镇长想一想,有可能恰是因为李某这一句话,他们这个镇这一年的扶贫工作,全都付诸东流。部分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工作和思想压力巨大,甚至有抑郁风险。这是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吗?基层干部过于紧张的“神经质”从何而来呢?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基层的36条扶贫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