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长平之战后,秦国丞相救了赵国,逼死白起

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之战中获胜,主帅白起继续进攻赵国国都,赵国主力在长平被尽数消灭,眼看就要亡国。

然而,秦王却命令撤军,并在不久后赐死白起。

霸业即将完成,秦王为什么会撤军呢,白起又是为什么被赐死呢?

下面,我们看看经过。

一、长平之战

因争夺上党郡,秦、赵两国在长平爆发大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的战略决战,胜利者将有机会统一六国,诱饵非常诱人。

为打赢两场战役,两国也不遗余力,将国内能上战场的男丁悉数征召,总人数达到百万。

我们看看参展的双方:

首先是秦国:

统帅:先是王龁,后来秘密换成杀神白起。

参战人数60万,为征召男丁,秦昭襄王亲自上场动员。

再是赵国:

统帅:先是廉颇,后来换成赵括

参战人数45万,同样,赵王调动了全国兵力。

结果,白起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将赵军打的几乎全军覆没,40万赵军被坑杀。

自此,秦国统一之势无法阻挡。

赵国已经被打残,秦国便想将胜利的果实继续扩大,趁此机会灭赵。

得到40万士兵被杀的消息,赵王愤怒了,但又得到白起继续进攻的消息,赵王害怕了。

主力被尽数消灭,这如何抵挡?

正面战场根本打不过,只能背地里搞点小动作。

这时候心机大师苏代再次登场。

苏代是苏秦的弟弟,专业也是纵横之术,其战绩非常耀眼,曾帮燕国搞黄了齐国,齐国差点亡国。

此时赵国身处危难之间,赵王便请苏代出马,端着一杯热酒:“爱卿啊,赵国就靠你了!”

苏代没接杯子,“大王莫急,我去去就回。”

于是,苏代西入秦国,见了秦国宰相范雎,当然,随行带了大量金银珠宝。

二、苏代的劝说

苏代见到范雎,先不说话,贵重的礼物先送上。

范雎有点不好意思,别光送礼,说话啊苏兄。

苏代看着他,有些悲痛:“范兄,我一直拿你当兄弟,如今先送你些财物,等你落魄后会用得到。”

范雎有点懵,自己不是秦国宰相吗,为什么会落魄呢。

不光范雎蒙了,估计不少读者朋友也蒙了,这正是苏代的计策,吊起你的好奇心,好继续听他讲。

来,继续看心机大师苏代的表演。

苏代叹了一声,慢慢说道:“白起是不是要攻击邯郸?”

范雎点头:“对啊”。

苏代继续忽悠道:“白起继续进攻赵国,赵国一定灭亡,而赵国灭亡,秦国自然成了天下共主,白起凭借此功劳,自然被封为了三公。这职位,可是比你的宰相大啊。”

“到时候,你可就是他的下属了。你能情愿吗?再说了,即便是你情愿,恐怕按照白起的性格,他也容不下你,下场我就不好说了。”

“再者,继续攻击赵国也无益啊。秦国攻击上党郡时,那里人情愿跑到赵国,都不愿意跟着秦国,这人心向背,昭然若揭。假如真的灭了赵国,那些人都跑到燕国、齐国、魏国,咱们秦国只能得到荒凉的土地,这不划算啊。对咱们秦国来说,接受赵国的割地,才是上策。”

范雎被说心动了,握着苏代的手,“多谢苏兄替我指点迷津。”

于是,范雎向秦王建议,说秦国倾国出战,经过长平之战,将士们已经过分劳累,如果继续打下去,用兵过度,万一有个差错,会导致前功尽弃。不如接受赵国割地赔款,等将士们休息完毕,再行出击。

秦昭襄王觉得范雎说的在理,于是让赵国割让六个城池,赵国接受之后,命令白起撤兵。

白起眼见建功立业的机会没了,实在不愿意,但由于秦王下令,不得不听从,但从此,跟范雎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三、傲娇的白起

赵国在签完割地协议后,觉得实在是憋屈,于是不想履行了,这就惹怒了秦国。

这小子不讲信用,揍他!

于是,秦昭襄王打算白起出兵,结果白起说自己病了,很严重的病。

没办法,秦昭襄王派王陵出兵,攻击赵国国都邯郸。

然而赵国已经缓过劲了,即便秦国再次增兵,秦军也没能取胜。

这时候白起病好了,秦昭襄王打算让他接替王陵,但白起拒绝了。

“邯郸城不容易打,各国的救兵也陆续到了。那些国家一直对我们有怨恨,我们虽然在长平打了胜仗,可是将士死亡过半,国内空虚。隔着千山万水,争夺别人的首都,赵国内线作战,各国救兵外线包围,我们的军队非常危险。”

秦昭襄王生气了,自己竟然命令不动白起,但眼下战事重要,只要先忍住,派宰相范雎前往,希望宰相能够劝动他。

然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白起本来就不愿意,仇人来了,更不愿意妥协。

本来能打败赵国,结果你这小子从中作梗,现在又来找我,当我白起好欺负?

不过毕竟同朝为臣,场面上还要过得去。

于是,白起说病又犯了,走不动道,仍然不接受命令。

对范雎的怨气是撒了,但生气的是秦王,因为范雎是代表秦王去的。

白起不去,就说明不把秦王放在眼里,这事情就大了。

封建时代,君王是绝对的权威,白起竟敢不遵守秦王的命令,他的政治生涯快到头了。

但此时秦昭襄王没有办法,只能派王龁接替王陵。

然而,此时白起一系列操作,已经在秦王心中埋下炸弹。

结果,王龁围攻邯郸一年有余,还是不能攻破,各国救兵陆续抵达,秦军几次大规模进攻,都没有收获。

白起听到消息,忍不住又发起了牢骚:“大王不听我的意见,结果现在你看。”

秦昭襄王脾气再好也压不住了,软的不行来硬的,强迫白起出任统帅。

然而,秦王的命令到了,白起却宣称他病势转重,不接受。

四、白起的结局

白起如此抗命,秦昭襄王忍不住了,下令免除白起所有爵位和职务,贬作士兵,放逐到阴密(今甘肃地区)。

秦王的脾气也上来了,没有白起,这仗难道还不打了?

于是再次动员全国兵力增员前线,白起作为士兵,也需要前往。

然而,白起又犯病了,不能启程。

此时王龁受到各国援军攻击,一败再败,这也让秦王非常恼怒,再次下令白起出发。

白起看意思到了,终于启程,但没想到,秦王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

秦王跟范雎商议:“白起非常不满对他的处罚,而且还发牢骚,此人不能再用。”

思考清楚后,秦王派人送给人才一把剑。

何意?

不忍处死,让其自裁。

白起明白了,举起剑来,这一生的成就在眼前略过。

担任统帅以来,自己历经战役七十余次,未尝一败。

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击败魏韩联军,斩敌24万;

公元前280年的三伐楚国,攻占楚都呈城,最少杀敌15万;

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8天行军一千多里,杀魏赵联军15万;

公元前264年的隆城之战,连克韩国9城,杀敌5万;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击败赵国,杀敌45万。

如此战绩,最终却落得此下场。

白起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最终,剑落人去。

白起这一生,功勋盖世,战国近250年的战争,死亡人数约200万,其中白起杀敌约100万,占据一半。

后世认为,战国有四大名将,白起为第一。

白起犯的错误是把范雎跟秦王混为一谈,白起的仇人是范雎,而非秦王,结果白起却连带着得罪了秦王,将秦王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毛主席有句话说的很好,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要做好分类,知道哪些人该拉,哪些人该打。

这一点,白起似乎没看清楚,认为都是该打的人。

结果,白起公然挑战了帝王的权威,被贬之后,明面上也满是牢骚,秦王自然不会留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长平之战后,秦国丞相救了赵国,逼死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