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从过去、人际关系、未来中解放出来

最近反思了很多,发现我们被过去、人际关系、未来束缚着,请跟我一起来反躬自问。

1过去

一直以来,我都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中获益良多,但时间久了我就意识到这种观点把自己的不幸都归因于自己的环境和他人,完全忽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直到我遇到了阿德勒的“目的论”。

“原因论”就像是你发高烧去看医生,医生只告诉你你之所以感冒是因为昨天午睡时着凉了,只让你以后注意避开引发感冒的诱因,却没有去解决当下的感冒。而“目的论”就像是你现在有了感冒这一症状,而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或者药物干预去对抗。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心理创伤,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环境的确很重要,对一个人各方面的塑造都有重要影响,但是人不是简单由因果决定的,我们会从自己的遭际中反思,并且最终会赋予这些经历意义。正是这种意义,造就了不同的人即使面对同样的事,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不要把自己的不幸都归因于过去,从中积极反思,这才是关键。经历本身对人的塑造不是决定性的,被思考出的意义才是。

2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注定要生活在人际关系中,而认可欲求是人本能的欲望,这就导致了我们很大概率上会牺牲自己来征得别人的认可。

但如果一直以他人的认可为自己行为的导向的话,我们就会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然而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会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自卑情结的人。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即使如此,又没法忍受“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之类的自卑情结,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如此一来,就会想要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就是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这种优越感也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完成对自己自卑的弥补。

以上这种情形,都是畸形的情形,却曾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解决以上情形,我们需要有一个观念,一种方法。

一个观念: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应是一种横向关系,即为基于多元价值观而衍生的虽不同但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就会视他人为伙伴,而非竞争关系,进而自我接纳,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处理自己的认同感和自卑感。

一种方法:课题分离,把自己与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别人对我们的赞同与反对、喜欢与讨厌,都是别人的课题,与我们自己的课题并无关系,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与其因别人的眼光而小心翼翼,不如大胆的去过自己的人生。

3未来

你是否曾经沉湎于过去的遭际,憧憬于未来的生活?殊不知,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如果我们把实现某种目的视为目标,那我们就忽略了沿途的每一个现在,而且过高的期待则会催生出更多失望。

人生正是由每一个现在构成的,与其重视虚无缥缈的过去和将来,不如过好每一个当下。

与你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自己从过去、人际关系、未来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