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颠覆普通人认知的港剧。
你无法用过去任何一个港剧类型去定义它,也无法用以往看港剧的放松状态来看。
它相当挑战观众的智力:突然就冒出一个新人物,不按正常的时间线讲故事,还有很多细节第一遍看不懂,得倒回去重看…
即使这样“不好看”,这部另类港剧,短短两天已经冲上豆瓣热门剧集首位,首播评分高达9.0
《叹息桥》
中国香港。
李子勇和女友,正处在热恋中。
在别人眼中,他俩是非常合适的一对:一个是西餐厅的老板,一个是专门写食评的网红。
可是最近,阿勇总觉得,女友有事瞒着他。
有一次,女友在厨房洗碗,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响了,她迫不及待的跑过来,连洗碗手套都来不及摘,就接通了电话。
她故意压低了声音,语气还显得很不耐烦…
阿勇问是谁,她只是敷衍的回答:朋友。
还有一次,她给阿勇发自己在家的自拍照,阿勇却发现,照片里的桌子上有一条充电线,却跟女友的手机型号不匹配。
最让他介意的是,他无意中发现,两人不久前一起看的电影,女友其实在几天前的情人节,已经看过了。
她究竟是自己去看,还是跟“朋友”去看?
这时,阿勇才猛然想起,谈恋爱这么久,他还从来没有上过女友的家,好几次送她到楼下,女友都借口家里太乱,不让他上去…
种种迹象表明,阿勇被绿了。
这天晚上,他决定独自摸上女友家,一探究竟…
《叹息桥》由优酷、ViuTV联合出品,于3月28日首播。
豆瓣评分曾一度飙升至9.0,现在稳定在8.8。
制作班底来自《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的原班人马,只不过这次监制的名字是:林保怡。
没错,你的童年男神,这回首次担任监制。
2016年,作为ViuTV第一套自制剧集,《玛嘉烈与大卫·绿豆》首播,很快以独特的画风和故事讲述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豆瓣评分高达8.9。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海报
这部《叹息桥》在很多地方沿袭了前作,比如色调的冷峻,画面的干净,比如高级的台词,以及不动声色戳中人心的小细节…
小编已经一口气刷完了全部15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叹息桥》绝对是一部野心更大,构思和技术上更加纯熟的剧集,不仅聚焦微观的个人情感,更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叹息桥》中,你可以看到很多港剧熟脸:
林保怡和周家怡,继续担当男女主角,出演一对暧昧挚友。
伍咏薇,也算是我的童年女神了,当年看了很多她在亚视拍的经典剧集,如《银狐》《戏王之王》。
《叹息桥》
《银狐》
唐宁,从《纵横四海》里的“小红豆”,《白发魔女传》张国荣角色的小时候,到后来《牛郎织女》里的喜鹊,大家都是看着她长大的。
《叹息桥》
《纵横四海》
还有秦沛、艾威、郭峰、张慧仪…
就算不知道名字,看到长相,你就能叫出:这不是演的XX的爸爸,XX剧里的反派吗…
有趣的是,熟悉的脸,放进了不熟悉的画风,会产生特别的化学反应。
秦沛
艾威
郭峰
张慧仪
《叹息桥》构图之特别,观众很难不注意到。
比如,非常强迫症的对称,仿佛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韦斯·安德森上身。
拍摄比利时街景时,简直有一种“这就是韦导本人吧”的错觉。
而回到香港本土,在这种视角底下,连印象中乱糟糟的茶餐厅、屋邨,都高级了起来。
还有这种,对称加俯拍的上帝视角。
它还会故意打破我们的观看习惯。
比如一开场,就是一段手摇镜头,晃得人头晕…
有时摄像机就贴着桌面,桌面占据了半个画幅。
有时是透过一个圆窗往里拍。
有时,人挤在不到1/3的画面里,显得特别局促。
有时,人说着说着话,就走到了一个角落里,留下大片“没有信息量”的画面…
有时,角色会打破“第四堵墙”,突然会转向观众,说着内心独白。
还有的时候,你能找到香港鬼片的蛛丝马迹…
所以整个剧集呈现出来的感觉,时而文艺,时而惊悚,时而又有一种奇怪的偷窥感。
这样的拍摄方法,并不是单纯的追求质感。很多时候,它对剧情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比如,剧中描绘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母亲控制欲极强,儿子从小到大,事事都得听妈妈的话,是个十足的妈宝男。
儿子20来岁了,妈妈还是什么都要管:回家第一件事要洗手,筷子拿好一点,不准跟这个女生交往,工作辞了吧去考公务员…
有一次,儿子跟同学吃宵夜,妈妈静悄悄出现在身后,突然破口大骂儿子不务正业。
那画面,说不出的诡异…
儿子跟妈妈回家,导演特意从窗外拍两人,两扇窗户恰好将两人隔开,既显出了禁锢感,又有两人的疏离感。
更特别的是,在这个家里,镜头经常放在贴近地板的位置。
从这个视角看去,有时候,是远景的母亲,如一尊雕像一样坐着,近处儿子的腿,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挪动…
有时候,远景里,儿子背对着镜头坐在房里,近景里,母亲趿着拖鞋,悄无声息的走过,走进房间…
有网友说:像极了小时候写作业开小差被抓包的我!
这样的视角,将母子间压抑、紧张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观众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那种窒息感。
除了摄影上的特别之外,《叹息桥》还有一个特点:非线性叙述。
也就是说,它的时间线是乱的。
每一集,以主题曲为界。
主题曲之前,是全知视角拍摄的,展现主要人物年轻时的生活,是片段式的,并不连续。
刚开始看,会觉得迷惑,时间和人都对不上。
主题曲之后,则是从一个人物的视角出发,来讲述当下的故事。
也就是说,同一段情节,会以不同人的视角来呈现。
有趣之处就在这里,只要你足够细心,就能发现,每个人的记忆都有细微的不同,他们的讲述各有侧重,仿佛上演现代版“罗生门”。
就说前三集,分别是以三角恋中,两男一女的视角,来叙述三个人的关系。三集的结尾,都停在同一个时间点上。
有一个场景是,同居情侣从影院出来,开始争吵。
在男人的视角下,女人一直在絮絮叨叨的抱怨。
其中让他不爽的是,女人竟然说:你就是为了避开你妈,所以才住在我这里。
男人立刻扔下钥匙,愤愤离开。
可在女人的视角下,她并不是在抱怨,而是在倾诉,但男人始终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最令她气愤的是,一直沉默的男人忽然来了句:你怎么比我妈还烦?!
女人一气之下,要求男人搬走。
男人还在犹豫,倒让女人先抢到了钥匙。
你看,在记忆里,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的放大自己的优点和对方的缺点。
在男人看来,这段争吵的重点,是女人无理取闹,不给他面子,让他没有尊严。
但在女人看来,重点是她在倾诉,但男人不理解自己。
关注点不同,自然出现了分歧。
这样的记忆偏差,在剧中随处可见,小到一句话的语气,零食包装纸的颜色,大到求婚的过程、犯下的罪行…
让人惊叹,人们对同一件事的解读,竟然会如此千差万别。
而每个人总是更关注自身,所以在自己的视角下,不管哪个场景,自己都是那个被聚光灯照着的主角。
主角总是完美的,温柔大度、通情达理、付出很多,有错一定是对方的错,所以一定是对方先认错、认怂…
《叹息桥》的自我定位,是爱情悬疑剧。
它讲述的故事跟爱情有关,但你看到这里也应该明白,它真正要表现的,还是人性,是香港这个物质社会底下,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有时候,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
有人在见情人的时候,摘掉了戒指,见未婚妻的时候,又赶紧戴上。
有时候,一段感情里,充满了算计和妥协。
有的女人宁可抱着一个不怎么爱的男人,只因为年纪大了,得找个稳定、可靠的。
她们说:这种男人就像投资保险一样,过了保本期,就会猛升了!
有些男人,选择一个不怎么爱的女人,是因为她有房,因为现在出去随随便便租个鸽子笼,都要上万港币。
在现实面前,爱情不值一提。
《叹息桥》每一集都有一个关键词。
有时,是关于情绪的词:怀疑、迷茫、冷漠…
有时,是看似意义相反的词:正常、失常、自由、责任、逃避、勇气、承诺…
到底怎样才叫正常?自由的边界在哪里?承诺需要多大的勇气?
《叹息桥》要探讨的,是当下都市人的困惑。
它没有给出答案,也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