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了再选择!滋补品、医用食品和特医食品,保健品以及功能食品有什么区别?

提到补品,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老母鸡汤、甲鱼汤、保健品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补神器”真的有这么好的营养?任何病人都能喝?我国在医用食品方面一直没有国际化,国内市场的滋补产品很少能进入国际市场。

医用食品需要模拟人体消化过程,需要创新配方提高吸收率。在临床上,医用食品不仅是治疗辅助手段,还是一种治疗手段。当一个人生病了,去医院,不仅仅是做检查、打针吃药,也要获得全面多样的营养。当膳食管理无法达到身体本身的营养需求时,就需要食用医用食品来干预营养代谢过程。

2018年,中国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在这两大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特殊食品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将成为健康产业的大蓝海。医用食品,是医生或者患者用来干预疾病进程的食品。特医食品和药品一样,是药监局发了生产批件的处方食品。保健品是大众自我保健用的滋补品。

保健品主要适用于非患病人群,医用食品食用人群为患病体质人群,保健品无法替代饮食,医用食品部分或者完全替代饮食。

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s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部的一个由欧洲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采用如下功能食品定义:“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

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功能食品成分常见的有蛋白质型,脂肪型,碳水化合物型,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型。实际上真正既能促进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又兼具特定功能的必须是特需主食形态,健康和调理身体机能,减少患病的危险的食品一定来源于每日的主食中。

根据产品的形态、成分以及临床用途,国际上通常都将医用食品纳入食品管理。国外就已经在临床上普遍使用这类食品,尤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医用食品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老龄患者等特殊人群数量占世界总数的比例非常高,对营养治疗的特需食品需求旺盛;中国特医食品产业尚处萌芽阶段, 90%产值被纽迪希亚、华瑞和雀巢等跨国公司占据。困扰我国营养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将营养疗法作为治愈慢性疾病的最终解决方案。营养治疗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营养治疗也极具“个性化”,不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单向的下处方,患者很难长期坚持“处方食品”。

特素生物应用主食芯片3D技术开发的适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专用的低升糖指数、低蛋白、高代谢活性的3D特需食品“甚特”,在临床中因为粒饭主食形态的口感好,易于长期食用而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

特医食品

2019年01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是类似药品审批机制的一类处方食品。特医食品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粉剂,一种是乳剂。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申请特医配方食品注册,除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临床试验报告。

特医食品是只能在医师处方下使用,患者不可以自主购买。一般用于住院患者中有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昏迷、班昏迷状态人群,特医是新生事物,实际应用中,医师针对危重急患者通常会处方国药准字的肠内营养或者肠外营养。而且大部分常用的肠内营养或者肠外营养药品都属于医保报销范围。特医食品最终替代药准字级别的产品,不在于疗效,在于政策!如果药准字外和肠内营养从医保剔除,会让药准字和特医营养拉到一个支付的起跑线。外企的很多营养制剂在国外很多都是按食品审批,到中国来变成了“药品”批文,如果肠内营养药品都一律归为“特医准字”,处方特医食品会让医师更“理直气壮”。

保健食品

蓝帽子标志

企业自行宣传销售。不会用于医院或者医生的治疗活动。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疗疾病。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好了再选择!滋补品、医用食品和特医食品,保健品以及功能食品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