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后(五)天之骄女(3)

不过也有人说,长孙晟之所以给幼女取名“观音婢”,是因为长孙皇后自小体弱多病,希望她侍奉菩萨,以祈求身体安康。

虽然这种说法已经染上了沉滞的世间之情,但也说明了长孙皇后与佛的因缘深厚。观世音菩萨是来解救天下苍生的,使命重大,怎么可能耽搁在世间男女的痴情里,耽搁在人生困顿的哀怨中呢。长孙皇后的一生上就闪烁着菩萨般的慈悲和智慧。

天马象、百鸟朝凤、观音婢,这三个证据全都指向长孙皇后不凡的来历,毕竟正史、地名、经文都明明白白地有所记载,证明这位贤后之所以贤是上天注定的,就是说长孙皇后是天之骄女。

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上天似乎忘掉了他派下凡的这位骄女,在长孙皇后八岁到二十六岁的这段生命中,她吃了许多苦,很多苦难在我们现在看起来也是匪夷所思的。

苦难的开始是在长孙皇后的父亲去世之后,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当家作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年仅八岁的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以及兄妹俩的母亲一起赶出了长孙家门。这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居然发生了,难道那时候的朝廷王法也好、社会伦理也好,都管不着的吗?一个未来的大唐皇后,一个未来的大唐宰相,竟然就这么轻飘飘地被扫地出门了。

无奈之下,母子兄妹三人只好投奔到长孙皇后的舅舅家,这一住就是五年。虽然,舅舅对待妹妹及外甥们非常优厚,但是,毕竟是寄人篱下,舅舅可以关照外甥,外婆可以疼爱外孙,舅舅家其他人跟长孙皇后可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必须疼爱关照的理由,能收留下来,不缺吃少穿就算不错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高士廉这个人物的生平叙述中略窥一二。

长孙皇后投奔舅舅家后的第四年,高士廉被贬官岭南,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事母至孝的高士廉不愿带母亲同行,便留下妻子代自己奉养母亲。又卖掉了大住宅,买了个小宅子安顿妹妹,还给妹妹留了生活费,才放心去上任。如此费心的安排所为何来?不就是担心没有他在身边照顾,妹妹和外甥会受委屈吗?民间有句话:远香近臭,就是相见好同住难,舌头和牙齿会打架的意思。

所幸,长孙皇后的亲爹在去世前给她定下了与李世民的婚约,所幸,长孙皇后的亲哥和李世民是好友常相往来,所幸,长孙皇后的亲舅见李世民英气勃发、谈吐不凡,生怕走了宝,公元613年初,在长孙皇后年满十三岁时,就赶紧主持完婚,将外甥女早早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

女孩正值豆蔻年华,男孩已入舞象之年,长孙皇后迎来了她生命中的小阳春。虽然嫁入世家豪门,一般而言会面临宅斗的压力,但长孙皇后比较幸运,第一她的丈夫不是长子,长孙皇后就无需承担宗妇之责,不主持中馈,也就拉不来仇恨;第二她的婆母大人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和见识的女子,几个儿子中又最喜欢李世民,爱屋及乌,可想而知,对长孙皇后这个儿媳妇也一定会倍加怜爱。

然而老天却容不得将来的明君贤后,你侬我侬的耽于红尘情爱,马上又给出了新的人生考验。

先是长孙皇后的婆婆窦氏于当年的五月去世,紧接着,次月发生的一场未遂的宫廷政变,舅舅高士廉受到牵连,被贬官外放,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瘴疠之地岭南,长孙皇后再次失去了慈爱的长辈的庇护。

有很长一段时间,李世民在战场上刀光剑影,长孙皇后在太原的唐国公府操持家务。外要忧心丈夫的生死安危,内要劳心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人人都赞叹长孙皇后的贤惠与才能,可这一切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道的辛苦和煎熬,长孙皇后又是如何排解的呢?

长孙皇后对佛家的慈悲为怀深以为敬,她感念自己人生悲喜交加的经历,慨叹世事的无常,对佛家因果轮回的法理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太原居住的日子里,她经常去远近闻名的寺庙里,认真的听那里的长老们讲法。在丈夫李世民的鼎力支持下,还出资修建了玄中寺,让“佛光普照、礼义圆明”的精神内涵,随着寺里的晨钟暮鼓日日传扬。

这些行为表明,长孙皇后知道这世上有很多聪慧明达的贤人,而佛法最能滋养人的心灵,使人升起智慧,拓展胸怀。

有人以史料记载说,当长孙皇后病重时,太子请求作佛事为母祈福,被长孙皇后断然拒绝,以及长孙皇后说过,“佛、老异方教耳,皆上所不为”,来说明长孙皇后根本就不信佛。其实长孙皇后只是对劳民伤财的佛事活动不感兴趣,对佛道两家的宗教形式不感冒而已,但是心性修为上始终以佛法为指导,怎么能凭此两点就断定她不信佛呢?

依据佛家所言,慧根即智慧的根源,如此看来,长孙皇后果然是深具慧根的天之骄女啊!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古一后(五)天之骄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