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的浅析

花了一个上午,找到了一本挺“深奥、高端”的书——当然,看了一会儿后确实觉得深奥高端,毕竟,极富学术性。

在为什么研究詹姆斯·W.凯瑞的时候,作者提到这样一段话:

你必须慎重地选择你所采用的理论,因为我们有变成我们所研究的内容的倾向。学术上的事往往是起点决定终点,对传播的基本立足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之而来的分析路径。——凯瑞

是了,对于类似事情的研究,我们所需要的理论都至关重要。很平常的一种说法就是理论指导实践。

周鸿雁老师在这本书中对詹姆斯·凯瑞的仪式传播观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全景式地展示了仪式传播思想的产生与流变过程、概念体系、学术贡献和理论缺陷,也为读者绘制了关于传播的一幅奇异图景,对传播作出了“另类”解读:从仪式的角度看传播,传播并不是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体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不是指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很注重仪式观的研究。而令我印象比较多的是第二节中有关源泉的分析论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芝加哥学派不仅把传播视为信息传递,更视其为文化建构。这在《再度发言》里面曾有提及。“如果传播是我们生活的主要方式,那么改变用来描述传播的模式将开启改变整个生活方式是可能性。”

另外,在第六节“凯瑞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对话和张力”中凯瑞发现了一点问题:马克思没有解决宗教能解决的个体问题,这是不是和马克思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从来不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个体生活,他关心的永远是宏大理论。凯瑞反对政治经济学派对其所代表的文化研究的批评,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后者并未摒弃政治经济学,只是拒绝从某种政治经济论的角度思考问题。经济学旨在分配稀缺资源,而传播则是在创造意义的过程,这种资源是绝不会匮乏——事实上它是极为丰富的。

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觉得下面这句话就挺概括的: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空间距离一是Public distance,公众距离,可以达到360cm之远;二是Social distance,社交距离,大概由120cm到360cm。三是Personal distance,个人距离,是由45cm到120cm。(可以伸手碰到对方,虽然认识却没有特别关系。)四是Intimate distance,亲密距离,由45cm到零距离。(通常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或是夫妻。)

总之,这本书挺深的,简单说来,我也不是很看得下去。但能看的,还是收获颇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