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满眼,如身游其间,小学必背古诗《春日》

这一期让我们跟随南宋著名文学家朱熹的脚步,一起走出家门,去踏青、去郊游、去看看户外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泗水

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春日,看看朱熹出门春游时都看见了什么?

春日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名词解释:

胜日:原指节日或者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在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寻”是寻找,“芳”式,花草。“寻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欣赏美景;

泗水: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在山东省泗水滨,就是泗水河边;

光景:在这里是风光景色的意思;

一时:就是一下子,形容时间短暂;

等闲:是平常随意的意思;

识得:指的是认识到感觉到;

东风:说的就是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盛开,颜色鲜艳、丰富的样子

总是:就是都是。

诗文大意:

这首诗里需要解释的词语比较多,看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但是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篇春游日记来理解,就简单多了。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诗人到泗水河边看风景,无边无际的景色,因为春天的到来,一下子换了新面孔,他悠闲的走在河边,春风无处不在,身边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

诗人通过这样一首诗,把它看到的美景都记录下来了。尤其是在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随处都能感受到春风的存在,春风不仅吹在脸上,你看那五颜六色的花朵,不也是春风吹开的吗。这些都是春天的特征啊,正是因为有了春风,有了花朵,泗水河边的景色才变得不一样了,一下子旧貌换新颜,也就是诗人在诗里写的一时新。

短短几句诗,诗人就把春天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春风在他笔下好像也有了生命力,像个魔术师一样,把春天变得丰富多彩。

创作背景

看到这里,熟悉历史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其实朱熹根本就没去泗水河边郊游!

这一篇春游日记,其实是他想象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熹 画像

因为泗水这个地方在朱熹所生活的南宋时期,是金国的领土,而当时宋金两国当时处于暂时休战状态。朱熹连国境线都过不去,更不用说跑到北边的泗水河去看风景了。他之所以想象出这样一篇春游日记,说自己去了泗水河,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

要想知道什么是道理,咱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朱熹这个人。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理学家是干什么的呢?要完全理解理学家是做什么的,一篇短文难以说清,你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是讲道理的专家。

程颢画像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了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诗文赏析

他写的这首《春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实际上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即所示空间极其广大,从而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不愧是讲道理的专家,一首诗既写出春天的美景,也不露痕迹地把儒家的哲理蕴含其间。通过这首诗让世人了解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掌握了知识,就像拥有了春风一样的魔力,可以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首诗里出现的,可以用来形容颜色鲜艳美丽,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内容丰富多彩。

关于朱熹所阐述的哲理,我们先不必深入了解!单说诗人笔下所描写的春天却是能让人真切体会到的: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看过的春天的风景,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树上的叶子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绿;路边的花花草草,也越来越茂盛;小鸟儿成群结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这些都是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只要你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一定会像诗人一样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背诵方法:

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记忆,前两句是“寻芳”,后两句是“所得”。

小问题

最后同学们想一想,有许成语都能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除了今天讲到的万紫千红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成语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答案!

以上文章由“公众号:小萌娃爱学习”收集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光满眼,如身游其间,小学必背古诗《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