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之mapreduce详解

一、概述

     优化前我们需要知道hadoop适合干什么活,适合什么场景,在工作中,我们要知道业务是怎样的,能才结合平台资源达到最有优化。除了这些我们当然还要知道mapreduce的执行过程,比如从文件的读取,map处理,shuffle过程,reduce处理,文件的输出或者存储。在工作中,往往平台的参数都是固定的,不可能为了某一个作业去修改整个平台的参数,所以在作业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作业进行单独的设定,这样既不会对其他作业产生影响,也能很好的提高作业的性能,提高优化的灵活性。

现在回顾下hadoop的优势(适用场景):
1、可构建在廉价机器上,设备成本相对低
2、高容错性,HDFS将数据自动保存多个副本,副本丢失后,自动恢复,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适合批处理,HDFS适合一次写入、多次查询(读取)的情况,适合在已有的数据进行多次分析,稳定性好
4、适合存储大文件,其中的大表示可以存储单个大文件,因为是分块存储,以及表示存储大量的数据

二、小文件优化

从概述中我们知道,很明显hadoop适合大文件的处理和存储,那为什么不适合小文件呢?

1、从存储方面来说:hadoop的存储每个文件都会在NameNode上记录元数据,如果同样大小的文件,文件很小的话,就会产生很多文件,造成NameNode的压力。
2、从读取方面来说:同样大小的文件分为很多小文件的话,会增加磁盘寻址次数,降低性能
3、从计算方面来说:我们知道一个map默认处理一个分片或者一个小文件,如果map的启动时间都比数据处理的时间还要长,那么就会造成性能低,而且在map端溢写磁盘的时候每一个map最终会产生reduce数量个数的中间结果,如果map数量特别多,就会造成临时文件很多,而且在reduce拉取数据的时候增加磁盘的IO。

好,我们明白小文件造成的弊端之后,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小文件呢?

1、从源头干掉,也就是在hdfs上我们不存储小文件,也就是数据上传hdfs的时候我们就合并小文件
2、在FileInputFormat读取入数据的时候我们使用实现类CombineFileInputFormat读取数据,在读取数据的时候进行合并。

三、数据倾斜问题优化

我们都知道mapreduce是一个并行处理,那么处理的时间肯定是作业中所有任务最慢的那个了,可谓木桶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

1、数据倾斜,每个reduce处理的数据量不是同一个级别的,所有导致有些已经跑完了,而有些跑的很慢。
2、还有可能就是某些作业所在的NodeManager有问题或者container有问题,导致作业执行缓慢。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数据倾斜呢?

数据本身就不平衡,所以在默认的hashpartition时造成分区数据不一致问题,还有就是代码设计不合理等。

那如何解决数据倾斜的问题呢?

1、既然默认的是hash算法进行分区,那我们自定义分区,修改分区实现逻辑,结合业务特点,使得每个分区数据基本平衡
2、既然有默认的分区算法,那么我们可以修改分区的键,让其符合hash分区,并且使得最后的分区平衡,比如在key前加随机数n-key。
3、既然reduce处理慢,我们可以增加reduce的内存和vcore呀,这样挺高性能就快了,虽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还有效果
4、既然一个reduce处理慢,那我们可以增加reduce的个数来分摊一些压力呀,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如果不是数据倾斜带来的问题,而是节点服务有问题造成某些map和reduce执行缓慢呢?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推测执行呀,你跑的慢,我们可以找个其他的节点重启一样的任务竞争,谁快谁为准。推测执行时以空间换时间的优化。会带来集群资源的浪费,会给集群增加压力,所以我司集群的推测执行都是关闭的。其实在作业执行的时候可以偷偷开启的呀

推测执行参数控制:

mapreduce.map.speculative
mapreduce.reduce.speculative

四、mapreduce过程优化

4.1、map端

上面我们从hadoop的特性场景等聊了下mapreduce的优化,接下来我们从mapreduce的执行过程进行优化。

好吧,我们就从源头开始说,从数据的读取以及map数的确定:

    在前面我们聊过小文件的问题,所以在数据的读取这里也可以做优化,所以选择一个合适数据的文件的读取类(FIleInputFormat的实现类)也很重要我们在作业提交的过程中,会把jar,分片信息,资源信息提交到hdfs的临时目录,默认会有10个复本,通过参数mapreduce.client.submit.file.replication控制后期作业执行都会去下载这些东西到本地,中间会产生磁盘IO,所以如果集群很大的时候,可以增加该值,提高下载的效率。

分片的计算公式:

计算切片大小的逻辑:Math.max(minSize, Math.min(maxSize, blockSize))
minSize的默认值是1,而maxSize的默认值是long类型的最大值,即可得切片的默认大小是blockSize(128M)
maxSize参数如果调得比blocksize小,则会让切片变小,而且就等于配置的这个参数的值
minSize参数调的比blockSize大,则可以让切片变得比blocksize还大

     因为map数没有具体的参数指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如上的公式调整切片的大小,这样我们就可以设置map数了,那么问题来了,map数该如何设置呢?

这些东西一定要结合业务,map数太多,会产生很多中间结果,导致reduce拉取数据变慢,太少,每个map处理的时间又很长,结合数据的需求,可以把map的执行时间调至到一分钟左右比较合适,那如果数据量就是很大呢,我们有时候还是需要控制map的数量,这个时候每个map的执行时间就比较长了,那么我们可以调整每个map的资源来提升map的处理能力呀,我司就调整了mapreduce.map.memory.mb=3G(默认1G)mapreduce.map.cpu.vcores=1(默认也是1)

从源头上我们确定好map之后。那么接下来看map的具体执行过程咯。

首先写环形换冲区,那为啥要写环形换冲区呢,而不是直接写磁盘呢?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磁盘i/o。

每个Map任务不断地将键值对输出到在内存中构造的一个环形数据结构中。使用环形数据结构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内存空间,在内存中放置尽可能多的数据。执行流程是,该缓冲默认100M(mapreduce.task.io.sort.mb参数控制),当到达80%(mapreduce.map.sort.spill.percent参数控制)时就会溢写磁盘。每达到80%都会重写溢写到一个新的文件。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机器的配置和数据来两种这两个参数,当内存足够,我们增大mapreduce.task.io.sort.mb完全会提高溢写的过程,而且会减少中间结果的文件数量。我司调整mapreduce.task.io.sort.mb=512。当文件溢写完后,会对这些文件进行合并,默认每次合并10(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参数控制)个溢写的文件,我司调整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64。这样可以提高合并的并行度,减少合并的次数,降低对磁盘操作的次数。

mapreduce.shuffle.max.threads(默认为0,表示可用处理器的两倍),该参数表示每个节点管理器的工作线程,用于map输出到reduce。

那么map算是完整了,在reduce拉取数据之前,我们完全还可以combiner呀(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情况下),此时会根据Combiner定义的函数对map的结果进行合并这样就可以减少数据的传输,降低磁盘io,提高性能了。

终于走到了map到reduce的数据传输过程了:
这中间主要的影响无非就是磁盘IO,网络IO,数据量的大小了(是否压缩),其实减少数据量的大小,就可以做到优化了,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性压缩数据,这样在传输的过程中
就可以降低磁盘IO,网络IO等。可以通过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default:false)设置为true进行压缩,数据会被压缩写入磁盘,读数据读的是压缩数据需要解压,在实际经验中Hive在Hadoop的运行的瓶颈一般都是IO而不是CPU,压缩一般可以10倍的减少IO操作,压缩的方式Gzip,Lzo,BZip2,Lzma等,其中Lzo是一种比较平衡选择,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codec(default: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DefaultCodec)参数设置。我司使用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SnappyCodec算法,但这个过程会消耗CPU,适合IO瓶颈比较大。

mapreduce.task.io.sort.mb        #排序map输出所需要使用内存缓冲的大小,以兆为单位, 默认为100
mapreduce.map.sort.spill.percent #map输出缓冲和用来磁盘溢写过程的记录边界索引,这两者使用的阈值,默认0.8 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    #排序文件时,一次最多合并的文件数,默认10
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    #在map溢写磁盘的过程是否使用压缩,默认false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SnappyCodec  #map溢写磁盘的压缩算法,默认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DefaultCodec
mapreduce.shuffle.max.threads    #该参数表示每个节点管理器的工作线程,用于map输出到reduce,默认为0,表示可用处理器的两倍

http://www.developcls.com/qa/8b6316e66b8740f9b9e10c6d22f65aba.html

4.1、reduce端

接下来就是reduce了,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参数设置合理的reduce个数(mapreduce.job.reduces参数控制),以及通过参数设置每个reduce的资源,mapreduce.reduce.memory.mb=5G(默认1G)
mapreduce.reduce.cpu.vcores=1(默认为1)。

reduce在copy的过程中默认使用5(mapreduce.reduce.shuffle.parallelcopies参数控制)个并行度进行复制数据,我司调了mapreduce.reduce.shuffle.parallelcopies=100.reduce的每一个下载线程在下载某个map数据的时候,有可能因为那个map中间结果所在机器发生错误,或者中间结果的文件丢失,或者网络瞬断等等情况,这样reduce的下载就有可能失败,所以reduce的下载线程并不会无休止的等待下去,当一定时间后下载仍然失败,那么下载线程就会放弃这次下载,并在随后尝试从另外的地方下载(因为这段时间map可能重跑)。reduce下载线程的这个最大的下载时间段是可以通过mapreduce.reduce.shuffle.read.timeout(default180000秒)调整的。

Copy过来的数据会先放入内存缓冲区中,然后当使用内存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spill磁盘。这里的缓冲区大小要比map端的更为灵活,它基于JVM的heap size设置。这个内存大小的控制就不像map一样可以通过io.sort.mb来设定了,而是通过另外一个参数 mapreduce.reduce.shuffle.input.buffer.percent(default 0.7)控制的。意思是说,shuffile在reduce内存中的数据最多使用内存量为:0.7 × maxHeap of reduce task,内存到磁盘merge的启动门限可以通过mapreduce.reduce.shuffle.merge.percent(default0.66)配置。

copy完成后,reduce进入归并排序阶段,合并因子默认为10(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参数控制),如果map输出很多,则需要合并很多趟,所以可以提高此参数来减少合并次数。

mapreduce.reduce.shuffle.parallelcopies #把map输出复制到reduce的线程数,默认5
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  #排序文件时一次最多合并文件的个数
mapreduce.reduce.shuffle.input.buffer.percent #在shuffle的复制阶段,分配给map输出缓冲区占堆内存的百分比,默认0.7 mapreduce.reduce.shuffle.merge.percent #map输出缓冲区的阈值,用于启动合并输出和磁盘溢写的过程

更多hadoop生态文章见: hadoop生态系列

你可能感兴趣的:(hadoop,mapreduce,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