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转机,藏在范式改变里

《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是一本200多页的书籍,我读了整整一个星期。对于掌握速读技巧的我来说,何以至此?

答案是:收获太多,需要整理。


众所周知。

 2000年美国处于经济衰退期,苹果公司也未能幸免,主营的Mac销量断崖式下滑,公司总收入下降33%。但苹果却对iPad团队加大了研发费用的投资,2001年第一款iPad上市,第二年营收1.43亿美元,2004年跃升到13亿美元,2005年成为苹果收入最高的产品。研发iPad就是一次范式改变。

无独有偶。

华为公司被美国等制裁,切断了智能手机及其他硬件所需的芯片渠道,2021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8.6%,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华为研发费用却再增,凭借在软件、新能源汽车等其他领域的投入,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及AITO问界M5等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售子公司,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华为回血速度让世人惊诧。发布鸿蒙系统等就是一次范式改变。

 “那些打不死我的,终将让我强大。”

《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这本书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所有的转机,都藏在范式改变里。苹果如此,华为如此,每个人也是如此。


作者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出生于波兰,曾旅居德国、荷兰、美国等地,2000年迁居日本。出任过谷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知名企业高管,著有《Google工作法》等畅销书籍,2019年联合创办创业家培训公司Timeleap。

本书包含的信息量很足,直击痛点,从疫情时代社会及人们的变化切入,引发人们思考范式改变蕴含的本质。

 作者认为“不是病毒改变世界,能够改善或者破坏世界的,通常是人类的行为”

“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未来,现在正是应该认真思考的时候”。

 他阐明了思考的四个步骤:认清自己和自身的状况,认清世界的状况,知道自己有多种选择和思考所做选择的责任和自己造成的影响。

也把21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家、创业家、空间经营者、教育者还有艺术品经销商等不同行业人士的思考交付于我们,打开一扇面向未来世界的认知之窗,让我们看到未来大有商机的行业、企业增长潜力和创新本质、未来的工作场景和企业文化、今后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还有自我实现和对幸福的认识。

不仅如此,这些思考的多样性甚至是对立性,给思考增加了维度,帮助我们认清复杂世界的本质,从范式改变中迎来转机,完成绝地逢生的蜕变,迎接丰富多彩的未来世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范式改变?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的关系如何?范式改变对我们每个人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01改变VS不变,构成范式改变的内核

什么是范式改变?

 “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从本质上讲的是一种理论体系、理论框架,在该体系框架之内的理论、法则、定律都被人们普遍接受。范式改变就不难理解了,曾经认为理所应当的认识、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就是范式改变,改变的是思维模式。

 不破不立。破的是旧的范式,立的是旧范式基础上的新范式。

而范式改变的玄机犹如周易中的阴阳,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提出了“扬弃”的概念,就是在否定过去的世界和不同世界观、发生新的范式改变时,不要彻底抛弃曾经否定过的范式,而是将已有的范式所具备的合理因素用在其他新的范式当中。

书中讲到“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会全盘否定上一个时代的东西,而是在合适的实际让它焕发新生”。


合理因素,就是经过时间考验沉淀下来的因素,是真正的底层逻辑,如《道德经》中的道,如企业经营中诚信。

前些天,看到刘润和俞敏洪老师的直播,颇为感动和震撼。2021年实行双减起,新东方陷入巨大的危机,股价跌了95%,经营走入困局,但新东方账上却趴着200多亿的储备金。俞敏洪说:哪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突然不做了,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和支付所有员工离职的工资。这可能是新东方的救命钱,任何人都不许动,除非把他的董事长给拿掉!

面临变故,保持不变,这就是范式改变中“不变”的因素:责任和诚信。

为破困境,新东方进行了转型,在2021年11月启动了农产品带货平台东方甄选,新东方老师改行做主播,双语介绍产品,谈吐专业幽默,高大上又接地气,让人耳目一新。从不温不火到前几天的火爆全网、新东方股价直接拉升,这就是范式改变中“变”的因素:尽人事。

 变和不变相互影响,不变,赢得人心、赢得信心;变,赢得机会、赢得突破,才会有一段董宇辉带货视频引发的“蝴蝶效应”,看似不相干的偶然,其实恰恰是互为因果。

人心所向,所向披靡。困境中的转机,就藏在不变为本、变中求进的范式改变中。


 02可控VS不可控,构成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的关系

当下所有的努力都指向未来世界。新东方如此,每个人如此。

 一方面,可控是凭借行动带来的范式改变。

“越是看不透未来越要创造未来”。作者采访LINE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森川亮,他直接发出了“5年后,1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的灵魂拷问。

的确,未来到底是未知的,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是有明确规划的人,也难免计划没有变化快,因此人们往往会陷入不可控的焦虑中。

森川亮说:正因为无法预测未来才更应该创造未来。像现在这种飞速变化的时代,我认为先决定行动起来比较好,等到万事俱备再做决定,会导致一个糟糕的结果。

 村上春树曾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也讲:不能一味甘于被动,要主动出击。

在他们看来,行动是控制未来最好的方式。

硅谷创新中心的副总裁铃木万治曾得过重病,做好了离开人间的准备,躺在病床上后悔的全是没能做的事情。有行动后的失败,有原来计划的退休旅游、多陪伴家人、想学吉他这些事都没来得及做。为了不留遗憾,他就开始实践“马上做”、“现在做”、“做到成功为止”,他认为实际“动手去做”非常重要。这是经历生死之后完成的范式改变。

主动出击,做好当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控未来。

另一方面,不可控源于超范围的范式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以技术进步来看。

汽车发明后人的原始奔跑能力逐渐被汽车所取代,而逐步退化,这种因科技发展产生的人类肌体能力的进化是不可逆的。科学仪器的发明,医院里的大夫看病往往会借助医疗器械来直观判断病症,把很多病的诊断权交给了机器,过度依赖机器,而使自身的技能退化。还有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无不与科技进步关系密切。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这里不是在否定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只是想说,当我们享受科技变化带来的盛宴中,还伴生着超范围的范式改变,这些改变是我们本不想改变的但又不可控地发生了。

 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同样是双刃剑。爱沙尼亚投资家扬·塔林参与了Deep Mind的投资,该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GO已经能战胜世界最强的围棋手,基于对这个行业的深耕,他对此有着关于“毁灭性”危机的思考,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危机。

 “一旦人工智能脱离人脑,最优秀的系统就不再是人类能够控制、开发的了。”

 “对我们而言,气候、大气是重要的因素,所以管理也很重要。失去控制权的话,我们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灭亡了。”

怎么办?停止科技的发展?这不现实。平衡共存?塔林也怀有很大的疑问:技术一旦领会了人的意识,熟知过去的范式改变,肆意地、超高速地预测人类难以想象的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

目前无解。但唯一能做的,不是阻止范式改变的发生,而是把控底线,把握住范式变化中不变的部分,这就需要人们严控住欲望,用道德来约束,时刻装着危机意识,然后再去定位行动的目标。

 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用不用,人工智能怎么用,面对不可控的未来世界,曾仕强教授说:看世间任何一件事都要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真理。

未来世界的转机,就藏在当下的范式改变中。是不顾一切,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适度的、顺应自然的创新,选择在当下。个人所作的选择,无论好坏,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


03有限VS无限,构成了范式改变的价值和意义

解铃还须系铃人。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一切问题的解,最终会回归到问题发起者身上。

作者提出:“世界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这是范式中最本质的问题。疫情发生只是暴露了我们不曾留意或假装没有发现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意义和如何收获幸福的思考,这恰好是人生的转机。

 ①首先,从有限性的角度看。

人生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死亡会在什么时候降临,所以要经常保持实现自我的状态,随时可以迎接死亡,没有功夫磨磨蹭蹭”。

 刘润说:“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能向效率伸手”,直接拿出范式改变的解决方案!

效率从哪里来?从书中我剥离出“行动加聚焦,给予与索取”的信息:

 ——坚持自己的原则、聚焦自己该做的事情,否则就来不及了。

 ——注意兼顾给予与索取。

一方面给予是指思考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贡献什么,然后提供给世界。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恩惠,下次自己在帮助其他人,这也是给予。另一方面把握住自己想要获得的体验和成绩就是索取。

飞鸟控股株式会社执行主席谷家卫说“把他人和社会列入自己的事业中,绝对会感到幸福。”

刘润商业金句里提到: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里第五条就是行善利他。做事不能只顾自己,满心都是自己的利益,这样也不会长久,就是在透支福报。要时刻怀着真正关爱他人的心。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他者贡献”,要对他人做出贡献,帮助他人。

这些有所成就的人不约而同提到“利他”,帮我们在有限的人生里,找寻到自我实现的最高效的途径。

 ②再者,从无限的角度来看。

有限的生命若能对应无限的价值,那叫永生。

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弗里茨哈伯,让世界农业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地球上才能得以生存这么多人口。袁隆平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水稻的研发,解决了无数人的饥饿问题,在有限的生命力创造无限的价值,流芳史诗。

 也许有人说,我们都是平常人,创造不出那样的成就,但并不是丰功伟绩才代表价值。如美国戴维布鲁克斯在《品格之路》中提到的“简历美德”与“悼词美德”。

"简历美德”是你在简历中列出的那些美德,也就是你贡献给就业市场或者有助于你的外部世界功成名就的那些技能。而“悼词美德”则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是未来人们在你的葬礼上谈论的美德。无论你是否和蔼、勇敢、诚实或忠诚,无论你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悼词美德”都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 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价值。

姚平如先生在《平生记》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拥有一个可以一直爱的人。

 如此简单,却又通透。做事:不能因为结果才做事情,而要享受热爱的感觉。学习:不妨聆听孔子教导我们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爱:爱人,爱己,与爱相伴。这就是我们一直希冀并不断追求的幸福吧。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可能。人生的转机,藏在思考人生后的范式改变中。



写在最后

其实,疫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多数人能够思考“对自己来说什么最重要”。

谷家卫说:跟家人和自然的联系是最重要的。

抛却繁华,归于自然。

《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这本书,给了我们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视野,让我们沉浸在思考中,批判地继承,作出适合的、新的范式改变。

如果加一个时间的拉长条,把人生拉到生命的终点,回望。会发现:

也许我们现在正囿于过去的事,那就作出范式改变,走出来,拥抱未来世界,因为相对漫长的人生,那只是尘埃;相对有限的人生,更是无暇去荒废时辰。

也许我们现在正为失去方向而烦恼,那就作出范式改变,静下心,思考自己想要的,不贪、不嗔、不痴。

也许我们一帆风顺、高歌前行,那就作出范式改变,停一停,日行三身,未雨绸缪抑或正正航标。

 人生的价值在于利他,这就是有限生命中积攒的无限福报。至于利己,自然是水到渠成。

 期待蜕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范式改变与未来世界:转机,藏在范式改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