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后,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高校内迁至昆明的一所战时联合大学,办学8年整,与1946年停止办学。这所大学里,有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如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吴大猷、吴宓、陈寅恪等各位知名教授,在办学期间一批杨政宁、邓稼先、李政道,汪曾祺、杨苡还有最近逝世的许渊冲先生等等。它是我们中国教育史上一所传奇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并且输送到了抗战一线,为抗战做出了不菲的贡献。他们就正如联大校训所说,刚毅坚卓,这也也正是联大精神的传承。
我第一次了解到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的这边书中,里面有专门独立的一个篇章描写了他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时期的经历和对于教授们的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总是温暖又有趣。虽然在校期间条件艰苦,没有完好的校舍和桌椅,总是带着老鼠屎的饭菜,还有斗大的蚊子都让大家苦恼不已,但是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诱人的美食还有联大教授们激情又有趣的课堂,给这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乐趣。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了《西南联大》的纪录片,让我再一次被这些先人们的爱国情怀所倾倒。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华罗庚先生和陈寅恪先生,他们在以自己的力所能及的方式,想要为祖国母亲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即使再多的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
华罗庚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我们小学课本上就出现的人物。他原本家庭贫困,因缘际会地去到了英国剑桥留学,但在听说国家有难,毫不犹豫的抛下了在英国的学业,与好友王竹溪,张文裕等还有中国气象学家赵九章等乘船穿越了整个欧亚大陆去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人的目的地和他们一样,那就是从长沙出发,步行去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里的284名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他们行走了1663.6公里,一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一路跋山涉水的赶路,去往知识的殿堂。
而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被尊称为“教授中的教授”。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北平迅速沦陷,而各大高校内迁,正在悲痛时期的陈寅恪先生,左眼视网膜脱落导致左目失明,需要在北平做恢复手术,但陈寅恪先生不愿在沦陷区教书,于是放弃了手术,带着家人坚定的前往了昆明任教,开始了居无定所贫困潦倒的联大任教生活。记录片里介绍到,昆明时常有日本的飞机轰炸,而陈寅恪先生不愿浪费时间在跑警报上,一般都拿着一本书和一个凳子,在自家门前的一个土坑里埋头研究着手中的学问,一坐就是一整天,就算是水没过了膝盖都毫无知觉。
西南联大是一所传奇的大学,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教育水准,许多莘莘学子,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而那些已经有了不菲的成就的教授们,也都纷纷前往。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都以自己曾是联大的一员自豪,他们为此创作了无数的回忆录和著作,还有无数震惊中外的各项学术研究,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灿烂夺目。
如此有魅力的学校,我心向往之。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了。向大家强烈的推荐纪录片《西南联大》,让大家领略一下与历史课本上不一样的故事和人生。
《满江红》
罗庸作词,张清常作曲
[引]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词](满江红)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jiǎo]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勉词]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凯歌词]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
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西南联大校歌》